孔令環
兒科護理涉及胎、嬰、幼、小兒至少年期的健康保健、疾病預防和臨床護理多方面,其特點主要以兒童及家庭為中心,實施身心各方面的整體護理。在院內護理時要預防醫源性疾病的發生,仔細觀察臨床反應。居室整齊、清潔、安靜、舒適、空氣新鮮、溫度適宜;還要遵守倫理道德規范,尊重兒童人格,注意防止意外發生,等。我國傳統醫學對此論述雖然較多,但涉及面廣,較為散落。明代的《普濟方論新生將護法》是一部從??频慕嵌容^為全面系統地論述新生兒的護理工作的理論專著,對我們現代中醫兒科護理工作有學習、借鑒和一定的指導意義。
中醫兒科護理是以中醫兒科學的基本理論為指導,結合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建立起來的護理理論,體現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的傳統醫學理念。未病先防就是要加強保健護理;既病防變體現在做好臨床護理工作。涉及兒童生長發育、健康管理、疾病防治等各個方面。以下四個要素在中醫兒科護理中具有重要意義。
1.調理益智 益智是通過針灸、按摩、食療等方法,使嬰幼兒的神經系統得到調理,促進智力發展。針灸是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調整身體的生理功能;小兒推拿按摩則通過按摩不同部位,促進身體血液循環,達到強身益智的效果;食療是通過調整食品物的成分和數量,達到促進智力發展的目的。調理益智技術可以提高嬰幼兒的智力發展,從而改善其學習和生活質量。
2.調理消化 嬰幼兒的腸胃功能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容易發生消化不良、腹瀉、腹脹等消化系統相關問題。中醫護理可以通過中藥泡腳、推拿按摩、艾灸等方法來調理腸胃功能,達到治療及預防腸胃疾病的目的。
中藥泡腳又稱藥浴,是用藥物煎湯浸泡嬰幼兒雙腳,通過對足部神經末梢的疏通,起到整體的調理作用。推拿按摩是一種間接性治療法,很適合嬰幼兒的腸胃診療。針灸、艾灸也是調理腸胃的常用方法。中醫護理在腸胃調理方面可謂是多管齊下,作用明顯。
3.調理睡眠 入睡困難是嬰幼兒的常見問題之一。中醫護理可以通過溫浸浴、推拿按摩、中藥泡腳等方法,調理嬰幼兒的睡眠系統,達到幫助嬰幼兒入睡的目的。溫浸浴是將溫水注入盆中,浸泡嬰幼兒身體,可以起到放松身心、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推拿按摩可以促進嬰幼兒的血液循環,提高嬰幼兒的睡眠質量,從而增強嬰幼兒自身免疫力,維持嬰幼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4.調理情志 嬰幼兒對陌生環境、陌生人群會產生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做到態度慈愛,語言和氣,以解除患兒的恐懼心理。有的對慢性病產生悲觀或急躁情緒,有的害怕打針、服藥而畏懼治療。醫護人員必須針對不同情況給予精神安慰和教育,誘導鼓勵患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適當給予一些糖果或者小零食,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取得患兒的信任和合作,使其接受治療。同時,根據患兒的年齡與病情,安排適當的文娛活動,使其精神愉快,安心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