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偉,武夢笛
(1.哈爾濱商業大學,哈爾濱 150028;2.哈爾濱華德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25)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關于2030 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的發布,以及有關農業、林業、基礎科研、市場監管、媒體等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中俄兩國不斷深化和擴大各產業務實合作,中俄產業領域研究引起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本文基于文獻計量學研究方法,運用CiteSpace 6.2.R1 軟件對CNKI 數據庫中近20 年中俄產業領域中文期刊文獻進行知識圖譜繪制,探討中俄產業領域的研究熱點、研究趨勢和研究前沿,分析研究者合作網絡和研究機構合作網絡特點,為研究者更好地掌握中俄產業領域的研究重點和研究方向提供信息基礎,以期推動我國中俄產業領域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研究數據來源于CNKI 數據庫中文期刊,檢索主題為“中俄”“產業”,檢索區間為2003-2023 年,文獻類型限定為中文學術期刊,檢索標準選擇精確檢索,剔除會議、報紙、圖書等類型,共檢索出1953篇期刊文獻,經過數據清洗與梳理,剔除與研究主題不相關的文獻以及重復的文獻,最終共有1646篇中俄產業領域相關中文期刊文獻納入研究范圍。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獻計量學研究方法,運用CiteSpace 6.2.R1 軟件對CNKI 數據庫中近20 年中俄產業領域中文期刊文獻進行可視化知識圖譜分析,繪制出五種類型知識圖譜,包括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關鍵詞聚類時區圖譜、關鍵詞突現圖譜、研究者合作網絡圖譜和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并基于所繪制的五種類型知識圖譜對我國中俄產業領域的研究熱點、研究趨勢和研究前沿進行探討,對研究者合作網絡和研究機構合作網絡進行深層次分析。
從我國中俄產業領域發文量統計圖(2003-2023年)可以看出(如圖1 所示),近20 年來我國中俄產業領域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3-2013 年,在這一階段國內研究者中俄產業領域發文量雖然有小幅度波動,但是整體趨勢穩步提升,國內研究者對中俄產業領域關注度逐漸增加;第二階段是2013-2017 年,在這一階段國內發文量增幅明顯,2017 年發文量達到最大值為214 篇,說明在這段時期國內研究者對中俄產業領域關注度較高;第三階段是2017 年至今,在這一階段國內發文量呈現下降趨勢,但整體關注度仍然高于第一階段,尤其隨著中俄兩國在2022 年2 月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新時代國際關系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和2023 年3 月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關于2030 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在中俄兩國一系列利好政策背景下,未來國內對于中俄產業領域研究將持續保持高關注度。

圖1 我國中俄產業領域發文量統計圖(2003-2023 年)
運用CiteSpace 6.2.R1 軟件繪制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時,其參數設定為:(1)時間跨度為2003-2023年;(2)時間切片為1 年;(3)節點類型選擇關鍵詞,其他選項采用默認值。結果顯示,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中(如圖2),共有535 個節點、954 條連線,網絡整體密度為0.0067。從數據結果可知,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沒有單獨的節點出現,各個節點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共聚合為“中國”“內蒙古”“東北亞”“東北地區”“中俄貿易”“黑龍江省”“中俄”“一帶一路”“對策”“旅游資源”“現狀”“黑河市”共12個熱點關鍵詞。從聚合的關鍵詞可以看出,國內對中俄產業領域研究熱點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如從區域角度,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從省份角度,與俄羅斯接壤的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受到研究者更多關注;從具體市縣角度,邊境口岸城市黑河市熱度較高。

圖2 我國中俄產業領域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
運用CiteSpace 6.2.R1 軟件的Timeline View 功能繪制關鍵詞聚類時區圖譜(如圖3 所示),從結果可知:聚類模塊值(Q 值)=0.6087,聚類平均輪廓值(S 值)=0.8668,均大于一般判斷準則(Q 值>0.3,S 值>0.7),說明中俄產業領域研究文獻的聚類結構顯著,聚類是可信的。從結果可知,近20 年我國中俄產業領域研究在2010 年以前主要集中在東北區域,包括黑龍江省和吉林省,具體市縣包括哈爾濱市、東寧市等,研究角度包括產業合作、產業集群、產業結構、產業園區等方面,具體包括旅游產業、制造產業、文化產業等。在2010 年以后我國中俄產業領域研究呈現研究范圍擴大化、研究角度深層化的趨勢。在研究范圍方面,從國家層面研究中蒙俄三國之間的產業合作,從省份及自治區層面將內蒙古自治區納入研究范圍,從市縣層面增加了黑河市、滿洲里市、綏芬河市。同時研究進一步深化,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產能合作、自貿區、跨境電商、互聯互通等逐漸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流研究角度。

圖3 我國中俄產業領域關鍵詞聚類時區圖譜
運用CiteSpace 6.2.R1 軟件繪制中俄產業研究關鍵詞突顯圖譜(如圖4 所示),圖譜按照關鍵詞突現年份排列,從圖譜結果可知,在25 個關鍵詞中,“一帶一路”其突顯程度與流行程度最高,突現時間為2016-2019 年,說明國內研究者對“一帶一路”背景下中俄產業研究呈現較高關注度。而“綏芬河”“跨境電商”“產能合作”“中歐班列”“自貿區”等關鍵詞近年來保持突顯狀態,突現時間分別為2018-2023 年、2019-2023 年、2019-2023 年、2019-2023 年、2020-2021 年,說明在中俄兩國相關政策影響下,預估未來我國中俄產業研究前沿將集中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重點口岸建設、跨境產業鏈建設、產能合作建設、互聯互通物流體系建設、自貿試驗區建設等方面。

圖4 我國中俄產業領域關鍵詞突顯圖譜
運用CiteSpace 6.2.R1 軟件繪制我國中俄產業領域研究者合作網絡圖譜(如圖5 所示),從圖譜結果可以看出研究者對于中俄產業領域研究多處于獨立研究的狀態,呈網狀分布的研究者合作群體非常小,從研究者合作網絡圖譜中可以明顯看出只有一組較為密切的研究者合作網絡,因此從整體上看國內中俄產業領域研究者尚未形成穩定的合作研究團體。目前這一組主要包括李富佳、楊洋、董鎖成、厲靜文、程昊、李宇等人,研究者之間連線較多,合作相對較為緊密。

圖5 我國中俄產業領域研究者合作網絡圖譜
從高產研究者角度看,目前中共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委張成立、黑龍江大學郭力、黑龍江科技大學張汝根、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馬友君、黑龍江省科技經濟顧問委員會宋魁等國內研究者圍繞中俄產業研究發文量較高,分別發表相關論文19 篇、12篇、12 篇、11 篇、11 篇,是該領域的高產作者。
從研究者影響力角度看,通過檢索核心期刊發現,東北林業大學田剛(7 篇,被引量76,下載量3304)、黑龍江大學郭力(7 篇,被引量81,下載量2430)、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高欣(7 篇,被引量72,下載量2734)、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董鎖成(5 篇,被引量90,下載量5392)、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5 篇,被引量65,下載量3374),其中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董鎖成發表的相關期刊文獻被引量和下載量是最高的,影響力是最大的。
運用CiteSpace 6.2.R1 軟件繪制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如圖6 所示),從圖譜結果可以看出,圖譜中共有492 個節點、165 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014,說明研究機構之間存在合作關系,但是合作呈現松散狀態。圖6 所展示的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四組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在這四組合作網絡中主要包括兩種合作關系:一種是網狀合作網絡,這一合作網絡是以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為核心節點,由兩組合作機構群體共同所組成的網狀合作網絡,在這一網絡中主要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業協會等研究主體,合作穩定緊密。另一種是線性合作網絡,主要包括三組線性網絡:一是以政府行政機構為核心的線性網絡,包括綏芬河市戰略研究中心、中共綏芬河市委黨校、黑龍江省商務經濟研究中心、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所等;二是以金融機構為核心的線性網絡,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中國人民銀行黑河市中心支行、中國人民銀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三是以高等院校內部合作為核心的線性網絡,包括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學院、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黑龍江大學俄羅斯研究院等。

圖6 我國中俄產業領域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
其他研究機構內部獨立研究情況較多,研究機構之間合作不夠緊密,沒有形成穩定的高產機構合作群,中俄產業領域的研究者及研究機構應進一步加強彼此間合作,共同高質量推動該領域的研究發展。目前國內對中俄產業研究關注度較高的前20 位研究機構(如表1 所示),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這是該領域研究的主陣地。

表1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研究關注度比較高的研究機構(前20 位)
本文在CNKI 數據庫中近20 年(2003-2023 年)的1646 篇中俄產業研究中文期刊文獻基礎上,通過分析和解讀文獻年度發文量,了解國內中俄產業研究發展現狀,并采用文獻計量學研究方法,運用CiteSpace 6.2.R1 軟件對1646 篇中俄產業研究中文期刊文獻進行知識圖譜分析,繪制出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關鍵詞聚類時區圖譜、關鍵詞突顯圖譜、研究者合作網絡圖譜和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共五種類型知識圖譜。本文研究結果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能夠為我國中俄產業領域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與研究思路。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結論:
第一,從發文量統計來看,近20 年我國中俄產業研究發文量雖然有小幅度波動,但整體關注度較高,并在兩國一系列利好政策背景下,未來國內對于中俄產業領域研究仍將持續保持較高關注度。
第二,從研究熱點來看,國內對中俄產業領域研究熱點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如從區域角度,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從省份角度,與俄羅斯接壤的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受到研究者更多關注;從具體市縣角度,邊境口岸城市黑河市熱度較高。
第三,從研究趨勢來看,在2010 年以后我國中俄產業領域研究呈現研究范圍擴大化,研究角度深層化的趨勢。在研究范圍方面,從國家層面研究中蒙俄三國之間的產業合作,從省份及自治區層面將內蒙古自治區納入研究范圍,從市縣層面增加了黑河市、滿洲里市、綏芬河市等。同時研究角度進一步深化,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產能合作、自貿區、跨境電商、互聯互通等逐漸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流研究角度。
第四,從研究前沿來看,在中俄兩國相關政策影響下,預估未來我國中俄產業研究前沿將集中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重點口岸建設、跨境產業鏈建設、產能合作建設、互聯互通物流體系建設、自貿試驗區建設等方面。
第五,從研究者合作網絡來看,國內研究者對于中俄產業領域研究多處于獨立研究的狀態,呈網狀分布的研究者合作群體非常少,從研究者合作網絡圖譜中可以明顯看出只有一組較為密切的研究者合作網絡,因此從整體上看國內中俄產業領域研究者尚未形成穩定的合作研究團體。
第六,從研究機構合作網絡來看,國內研究機構之間存在合作關系,但是合作呈現松散狀態,且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包括網狀合作網絡和線性合作網絡兩種形式:一是網狀合作網絡,主要是以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為核心節點,由兩組合作機構群體共同所組成的網狀合作網絡;二是線性合作網絡,主要包括以政府行政機構為核心、以金融機構為核心、以高等院校內部合作為核心的三組線性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