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圍繞云計算環境下的信息安全問題與防護策略展開探究,首先探討了云計算應運而生的意義,然后闡述了云計算的安全防護問題,接著解讀了云計算的安全防護策略,最后分析了運營商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云計算;運營商;數據
中圖法分類號:TP309 文獻標識碼:A
1 云計算應運而生的意義
1.1 時代的需求
現代社會,個人、企業都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傳統數據的處理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其速度緩慢,也存在安全隱患。云計算擁有了強大的網絡服務,運算速度快捷,即便是數以萬計的數據處理,也完全可以在極短時間內輕松完成。云計算概念的提出是在2006 年。云計算一步步發展,涉及各個領域,已成為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乃至全球的信息技術企業全部向云計算轉型[1] 。
1.2 云計算的價值
所謂云計算,實質上就是網絡范圍內的資源十分豐富,使用者根據需要進行獲取,按量付費,輕松快捷。云計算和互聯網軟件科技信息技術緊密相連,云計算集合范圍廣大,通過最先進的軟件,對資源進行自動化管理,搜索簡便、提供迅速,流通廣泛又價格低廉。
云計算以互聯網為中心,為用戶提供科學安全的服務,對數據進行存儲,為用戶提供資源和數據。云計算的擴展性極強,讓用戶能夠感受到一種全新的體驗,因為云計算的數據廣博龐大,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備受用戶青睞。
2 云計算安全防護問題
2.1 利弊相生
云計算應用靈活,技術先進,涉及行業廣泛,作用巨大,速度快捷,處理準確。但是大數據云計算技術,也有潛在的風險,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云端平臺也有一些漏洞,存在數據銷毀等風險,企業在云計算使用時常常泄露機密,個人隱私也有泄漏風險,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影響,因此云計算安全防護問題迫在眉睫[2] 。
2.2 用戶的使用方法有誤
登錄云計算平臺查找數據需要用戶進行識別與確認,只有合法用戶才能對云計算平臺的管理數據進行使用,有些用戶安全意識淡薄,密碼簡單,沒有進行嚴格的加密,極容易被黑客破解密碼;一些黑客通過病毒程序攻擊云計算用戶的系統,常常使用戶的數據發生丟失或者被篡改。不僅如此,病毒還會造成系統癱瘓,使數據完全遭到毀壞。很多用戶對病毒殺毒軟件不進行定期的升級,對病毒的防護沒有高度的重視,使其很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襲。有些合法的用戶在訪問數據庫時,擅自操作或者違規查閱,也常常造成內部數據泄露。
另外,云計算中容易出現病毒是由于數據儲存出現異常,病毒會干擾計算機的正常運轉,病毒一旦出現會立即進行復制,并通過一些途徑進行病毒傳播,計算機受到了病毒的控制,常常會出現死機現象。
2.3 隱私被竊取
時至今日,人們已經習慣通過網絡進行購物、交易,網上的交易與購物完全是在虛擬環境下進行的,這種交易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不法分子通過云計算竊取客戶的交易信息,在盜取信息的過程中,不法分子會應用技術手段對云計算用戶的信息進行破解,掌握了用戶的大量隱私之后,通過云計算攫取利益,給用戶和商家帶來危害和損失。
2.4 不法分子冒用資源
由于云計算的使用環境具有虛擬性的特點,所以不法分子很容易利用其特性進行非法操作,從而導致云計算的數據被濫用;不法分子會盜竊客戶的信息,以此進行欺詐,或者通過非法得來的信息假冒用戶進行交易,給用戶的經濟造成大量損失[3] 。
2.5 平臺管理存在的漏洞
由于用戶大量增加,運營商也隨之增加負荷,一旦疏忽,就會出現差池,造成信息泄露以及損失;還有一種情況,有的運營商經營失敗,宣告破產,其原有的用戶數據不能被及時安全保存或者轉移,有些內部員工圖謀私利,鋌而走險出賣信息、盜取數據等。
2.6 黑客攻擊
云計算的系統經常遭到一些黑客攻擊,黑客往往利用非法手段破壞云計算的網絡,當黑客入侵到云計算后,云計算系統不能進行正常的操作,往往造成巨大損失。和病毒入侵相比,黑客入侵帶來的危害更大。黑客入侵往往讓管理者措手不及,安全系統的更新速度無法立即解決黑客入侵的問題,而且,對于黑客入侵也很難采取預防措施,這也是云計算不安全的問題之一。
2.7 數據隔離問題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云計算平臺中有一個共享功能,由于共享信息傳遞迅速,大量的信息得到融合,利弊相生,因此也會導致數據隔離安全問題的產生。云計算不斷得到推廣,技術也陸續完善,因此服務的用戶不計其數。由于用戶增多,云計算平臺改變了傳統的數據共享方式,在同一時間段眾多用戶都能同時享受到服務,但若用戶儲存信息相同或類似,就容易發生混淆,有些用戶操作不當,也會危害共享用戶的數據安全。
2.8 存在數據銷毀以及容災風險
一些企業上傳數據并進行使用之后,為了安全起見,往往對文件進行銷毀,這些措施能夠避免重要文件的流失,不過數據的銷毀需要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往往黑客就趁機而入,而有的數據常常難以徹底銷毀,黑客會通過技術手段復原數據,從而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一些企業采用容災技術,將數據轉移,期間也會出現在所難免的失誤,因此都有可能發生數據丟失的現象,從而讓黑客盜取了信息。
2.9 外部環境安全問題
關于外部環境問題,一直以來都是計算機網絡行業關注焦點,自然環境安全問題是影響網絡安全的基本因素,包括硬件設備出現故障問題[4] 。在自然災害的影響下,也會對硬件設備產生影響,還有,一旦管理人員的操作出現失誤也會引起網絡安全故障,網絡硬件在使用過程中,一旦出現嚴重的撞擊、有力的振動以及在高溫作用下,都會引發信息方面的安全問題。
因此,計算機網絡環境的安全問題極其重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對網絡安全問題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3 安全防護策略
3.1 嚴格加密
作為用戶,要對文件進行嚴格加密,因為這是保護數據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對于共享信息而言,一部分是共享信息,另一部分是需要加密的信息,要把這些信息嚴格區分;在加密過程中,要采用非對稱的加密技術。對于黑客而言,傳統規律性的加密技術容易被黑客破解,加密時要打亂順序,增加一定的難度,防止密碼被黑客破解。為了安全起見,在文件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設置不同的密碼,無論是打開閱讀、下載或者刪除都需要經過安全認證,才能夠有效提高文件的安全性。
作為供應商,要站在用戶端的角度,根據用戶的需求情況,設置訪問權限,對資源進行安全保障。資源一方面要進行合理的分享,以便最大化地應用,另一方面采用嚴格的加密方法,注重網絡的安全保護,為用戶提供安全的使用環境,提升信息防護水平。
3.2 確保數據的完整性
云計算技術的核心是存儲,同時推進存儲技術的發展、保證信息數據的完整性。在云系統中,資源分布處于離散狀態,對數據進行安全保護,以保障數據的完整性,增加數據的使用價值。云技術的存儲技術需要不斷地創新,這樣才符合大數據時代的要求,滿足社會環境的需要,使云技術的應用價值得到提升。
3.3 進行數據備份
很多數據遭到毀壞之后,很難完全恢復,所謂有備無患,用戶對數據要進行完整的備份,以備不時之需,即便是數據丟失也無影響。在進行備份時,關鍵的數據要做雙重備份,除了硬盤備份以外,還有其他備份方式,比如網盤內存備份以及遠程容災技術備份,遇到意外情況時, 備份能讓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5] 。
3.4 樹立安全防范觀念
在沒有受到病毒的侵害之前,很多人的防范意識觀念淡薄,更多的人對病毒和黑客的入侵沒有太多的了解,其認為云計算平臺是安全而有保障的。實際上,云計算平臺也存在著危險,作為用戶也要樹立安全觀念,做好防范工作,在登錄平臺時進行安全驗證,及時對計算機進行消毒,對網絡進行檢查,以保證數據的安全。
4 運營商需要注意的問題
4.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作為運營商要廣泛宣傳安全制度,樹立人人安全防患的意識,杜絕運營內部出現任何問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加大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注重培養專業的網絡人才,重視培養工作人員的道德素養,加強對人員的管理,獎懲分明、責任落實,對顧客的資料嚴格保密、不得泄露,一旦發生數據丟失以及損壞的問題,要嚴格追究落實責任。如果管理松懈,獎懲無關痛癢,必然難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會埋下隱患。
4.2 采用系統加密技術
為保證用戶數據的安全,采用系統加密技術進行安全防護,以保證數據不會泄露。網絡安全過濾器的使用,對惡意程序也是一種干擾和阻止;對于密碼的設計一定要復雜,這樣就會減少數據被更改和竊取的可能性,這樣就能更好地保障云計算環境下的數據安全。
在所有數據中,有文字、數字、視頻、音頻以及圖片等文件,對其進行分類加密,不能采用簡單的加密手段,簡單的加密固然省事,但是會造成數據丟失的情況。分類加密是對重要的文件進行高級加密,對普通的文件普通加密即可,進而能夠有效保護文件,避免資源被盜,使系統的應用效果始終保持良好[6] 。
4.3 限制IP 的登錄
黑客在盜取信息時,往往登錄不同的IP 地址。為了對黑客進行防御,對于用戶的賬號要進行嚴格管理,對某些賬戶可以設置權限,如針對某個賬號,只能在固定的IP 地址登錄,這樣黑客就無法進行異地入侵和盜取數據。
4.4 其他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對于云計算的軟件要及時進行更新,發現漏洞立刻下載修補文件,并建立完善的用戶數據機制,以保障用戶數據存儲的安全。在用戶獲取資源訪問時,進行身份認證,以有效進行安全訪問控制。另外,在安全訪問中,除了增強檢測功能,還要實施多重身份認證機制,采取視網膜、動態口令、指紋等生物識別技術以及USB Key 身份認證等方式來提高身份認證的安全性。
5 結束語
云計算給我們生活和工作帶來了便利,也是數據儲存的里程碑,其實現了數據共享,并降低了運營成本。作為用戶和運營商,必須具備安全防范意識,做好文件的加密工作。尤其是運營商,要建立科學而完善的制度,加強管理,及時處理安全隱患,保障用戶的信息安全,滿足用戶的工作需求,從而促進網絡信息健康、快速而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倩.基于云計算環境下的信息安全技術[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20):185?186.
[2] 寧湘翼.云計算環境下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8):17?18.
[3] 楊纓.云計算環境下的信息安全對策[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7):226?227.
[4] 宋躍超.云計算環境下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建設[J].課程教育研究,2018(42):137.
[5] 李健.云計算環境下的信息安全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展望,2016(29):6.
[6] 楊海軍.信息安全面臨的問題及防護策略[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4):228.
作者簡介:駱程(1990—),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信息安全及云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