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地區擁有悠久的紅色文化歷史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是我國的紅色旅游大省。隨著黨的二十大召開,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成為當前紅色文化旅游產業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通過梳理湖湘紅色文化資源,分析目前湖湘紅色文創產品的開發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而對湖湘紅色文創產品的開發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湖湘文化;紅色旅游;紅色文創產品
(一)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群眾在革命戰爭年代共同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它具有豐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是經過艱苦斗爭,融合馬克思主義先進科學理論而逐漸形成的革命文化。關于紅色文化的定義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從廣義上講,紅色文化主要是指人類在整個世界發展過程中一切獨立解放運動所產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從狹義上講,紅色文化主要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建設期間的頑強抗爭以及不斷奮斗的發展新中國的精神內涵。紅色文化作為一種重要資源,包括物質資源和非物質資源。物質資源主要包括革命遺址、遺跡、器皿等,非物質資源主要涉及革命精神的寶藏精華資源。
(二)紅色文創產品
文化創意產品一般是指以文化理念、文化創意為中心的衍生品,是在特定行業的創意人員的知識產物、智慧產物和靈感的表現,也是文化設計產生于創意的產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著文化內涵的創新產品也指文化創意產品,文化內容的主要本質是在其創新轉化。紅色文化創意產品是文化創意產品的一個類別。根據特定的設計主題,從特定的文化資源中提取特定的紅色元素,再通過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設計轉化,吸引消費者購買,使消費者在購買時使文創產品產生二次價值,該產品具有物理形態和虛擬形式,有傳遞紅色正能量的功能。
近年來,紅色旅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喜愛,作為偉人的故鄉、將軍的故里、革命的搖籃的湖南地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其在民族復興和民族繁榮的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是我國紅色文化中最重要、最耀眼的一部分。
(一)湖湘紅色文化的精神特質

湖南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發韌于屈原、賈誼等流寓人士。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對國家和人民的關心,感染并鼓舞了湖南人民。近代以來,湘人高舉愛國主義大旗,奮發圖強,反對西方列強和帝國主義的侵略。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湘人總是勇立潮頭,以譚嗣同、楊毓麟、陳天華等同志為代表的愛國主義者,舍己為國,為改造中國、抵御外侮作出了巨大貢獻。愛國主義情懷的背后,是湘人奮發圖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湖湘文化的精髓是儒家文化,它注重現實,表現了一種以現實為基礎的實踐學習風格。早在湖湘文化形成之前,湖南人就比較崇尚務實的作風。如東漢蔡倫,為解決書寫的需求,改進造紙術,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傳承與發展。湘人注重經世致用,這也是湖湘學派的重要特色。胡安國、張栻等在他們的著作中都倡導經邦濟世,躬行實踐。湖湘學派的經世思想貫穿他們的教學活動,培養了許多經天緯地之才。作為一個學術流派,湖湘學派所倡導的思想對湖湘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浩然獨立,這是湖湘文化最有地域特征的一個特點。湖南有一個俗語,叫作“霸蠻”,霸得蠻,耐得煩,意思是說湖南人浩然獨立,無所畏懼,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色。屈原在《詩經》后開創了新的文學體裁“楚辭”,自成風格,對后世的文學尤其是辭賦,影響巨大。周敦頤作《太極圖說》《通書》,以太極和人極來闡發天人之間的關系,開辟了影響力巨大的宋明理學,表現了湖南文化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
(二)湖湘紅色文化的特點
湖南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作為近代革命的搖籃和策源地,先后經歷了工農革命運動、土地革命戰爭、紅軍長征、抗日戰爭等紅色革命,為湖南留下許多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遍布全省各地,主要分布在全省14個市。不同的紅色革命事件、不同的革命任務、不同的革命隊伍等主觀因素,造就了每個地區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
湖南具有深厚的紅色底蘊,湖湘紅色文化以紅色革命為背景,根植于湖湘文化,深受湖湘地區文化的影響,孕育了艱苦奮斗、不斷創新、經得起考驗的紅色文化。吸取了湖湘文化中“愛國主義”“經世致用”“敢為天下先”等精髓,也是湖湘地域文化的體現。近代以來,以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等為代表的湘籍革命志士積極投身于救國圖存的愛國主義運動,他們身上所體現的“心系天下”“甘于奉獻”等革命精神造就了湖湘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
文創產品的設計和銷售,可以讓紅色文化深入購買者心中。通過大量的文獻查閱和紅色文創產品分析,筆者發現目前湖湘紅色文創產品的開發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文創產品的地域文化性有待加強
紅色文創產品區別于一般的旅游產品,它是以體現紅色文化主題為創作重點,具備紅色文化的內涵。調查發現,市場上現存的紅色文創產品設計大多是將革命歷史人物形象印在杯子、本子上,或者在產品上加上“紅色文化”等字樣,例如彭德懷紀念館文創產品,大部分是將一些明顯的紅色文化符號印在產品上,設計方式生硬,有的直接將文字印在產品上,創意元素較少,與湖湘本土文化無關。如果只是單純對紅色文化的革命精神進行宣傳,而對于文化中的人物和事件缺乏深入探究,那便會使得該文創產品缺乏辨識度,失去其本身的紀念意義,僅是一個有經濟效益的紀念商品。
紅色旅游重在地域特色和產品創新,湖湘地區不僅有秀麗的山水景色,還有眾多的紅色文化革命根據地,還有以毛澤東、彭德懷、劉少奇、賀龍為代表的紅色革命人物。紅色文創產品不僅可以讓消費者體驗紅色文化精神還可以傳播和傳承紅色文化,因此使紅色文創產品具備了地域文化性,才能更加充分體現地域特有的紅色文化精髓。
(二)文創產品的創新性和時代性有待提升
目前,湖湘地區紅色紀念館在文創產品設計上仍集中在紀念勛章、筆記本等產品上,忽視了產品的價值。產品缺少藝術創意,在造型、材料等整體形式上仍停留在陳舊的設計理念上,產品缺少創新性。例如劉少奇紀念館文創產品,大多是以景區內旅游產品的銷售為主,產品多是以各類小商品組成,從消費群體來看,目前的紅色文創產品存在產品形式單調、內容過于嚴肅的問題,對年輕的消費者群體來說缺乏吸引力。其次對于中老年消費者群體,雖然他們對于文創產品有購買需求,但是目前文創產品的品控不佳,形式等都過于陳舊,實用性不高,降低了消費者購買的興趣。

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旅游業也應提升自身水平,增強游客體驗感,而湖湘地區紅色紀念館多是采用講解方式進行游覽,缺少數字化創新,需增加游覽的功能性,在紅色文創產品開發方面,湖湘地區相對匱乏,在形式上仍需增加趣味性和創新性,這樣才可以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和審美。
(一)注重產品地域與典型性
根據調查,當前湖湘地區紅色旅游景點眾多,游客也在逐年增長,是各中小學和機關單位學習黨史和革命精神的首選地點。主題圍繞湖湘紅色文化,對其內容加以創新,是湖湘紅色文創產品設計者應首要思考的方向。在湖湘紅色旅游文創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可以通過文獻研究、實地調研、分類比較等方法,從當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當中選擇有地域性與典型性的紅色符號,將文創產品的開發與湖湘紅色文化結合,體現地域特點。以毛澤東故居為例,作為湖湘紅色旅游眾多故居之一,若能提煉具有特色的紅色文化符號,并將其應用到文創產品設計中,必然會受到游客的喜愛。將紅色文化與地域文化相結合進行設計是對紅色文化更好的傳播和推廣方式。
(二)提升產品實用性和審美性
隨著時代發展,紅色文化逐漸形成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當前市場上對于紅色文創產品的分類不明確,產品實用性與審美性不能兼具。因此,更需要將紅色文化特色元素應用于電子產品、辦公用品、學習用品等設計中,更好地實現產品的品牌化。注重產品功能性,將紅色元素與現代元素相結合,運用現代科技將意向創意具象地反映在紅色載體上,使產品功能更多樣且具有審美性,滿足消費者需求。
目前,實用性的文創產品有筆記本、筆、保溫杯等類型,但要能夠兼具審美性,簡單的印刷生產是遠遠不夠的。文創產品的審美性是吸引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例如在設計臺歷類紅色文創產品時,可以融入紅色文化故事,以卡通類插畫形式進行設計,通過圖片加文字的形式讓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也能學習紅色文化知識。另外,針對年輕的消費者,可以結合他們所喜歡的盲盒形式,設計IP形象,創作故事類系列盲盒。這樣的產品不僅具有欣賞性,還有教育意義,讓消費者在拆盲盒的樂趣中了解更多紅色文化歷史。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的需求不僅限于單一形式的產品,更多的是實用性與審美性兼具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消費需求,能使紅色文創產品發揮最大價值。
(三)運用當代新媒體技術賦能文創產品
隨著當代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文創產品也在日益豐富,常見的與家居相關的裝飾用品、辦公用品以及平時的生活用品等均可作為文創產品,現在還可以運用3D打印技術,生產制作3D類文創產品。此外還可運用AR技術,將湖湘紅色紀念館內的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充分融入紅色文創產品設計,更好地創作出AR文創產品,讓消費者的文化體驗更為豐富。這種賦能方式也能讓消費者更直接地感受和了解革命精神。
(四)多元化銷售渠道
紅色文化旅游創意產品的開發順應時代的潮流及發展趨勢,從造型、材質以及客戶體驗甚至到銷售,都應滿足消費者對產品互動性體驗的需求。從銷售渠道來說,紅色文創產品的銷售渠道不應局限于相應的旅游景區內,而應讓紅色文創產品走出旅游景區。可以借助線上平臺進行推廣,例如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短視頻等。通過這些線上平臺大力積極宣傳文創產品。例如現在我們在網上購物平臺就可以輕松買到大英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購買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也不需要我們親自去到北京故宮。在網絡平臺推廣時,我們可以根據文創產品的特性、特質、特點,加以文字以及圖片對產品進行修飾和說明,這樣能更好地引導消費者通過多渠道購買,增加紅色文創產品的銷量。同時,多元的銷售模式不僅可以拓寬湖湘紅色文創產品的銷售渠道,還可拓展受眾群體,讓消費者通過多渠道購買紅色文創產品,了解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
目前,紅色文化的興起帶動了紅色景區的發展,紅色文創產品成為傳承和發展紅色文化的重要手段。湖湘地區承載了中國近代革命歷史,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為紅色文創產品的開發帶來了新契機。目前,湖湘紅色文創產品開發普遍存在缺乏創新性、實用性等問題,開發湖湘地區特色紅色文創產品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幾個方面提出針對湖湘紅色文創產品的開發對策,旨在為湖湘紅色文創產品設計開發提供思路,提升湖湘紅色旅游形象,傳播革命紅色文化,促進多產業發展。
作者簡介
何靜琪,女,河北定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與數字媒體藝術。
參考文獻
[1]范欣欣.數字化轉型下陜西省紅色數字文創設計探析[J].大觀,2023(2):113-115.
[2]王卉.革命紀念館紅色文創產品數字化開發創新路徑探究[J].文化產業,2022(21):129-131.
[3]王亦敏,雷珂.紅色旅游文創產品開發形式新型化策略構建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3(1):115-117.
[4]武宏彪.紅色主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策略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