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軍 牛杰
摘要:經過百年的發展演變,水彩已經成為我國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并在發展中逐漸形成富有特色的藝術表達方式和創作語言。水彩是以水為媒介進行藝術創作的繪畫,表現形式獨特。其水質材質的特性與我國傳統水墨畫產生了跨時代的藝術共振,因此水彩畫在我國快速發展。靜物畫是水彩畫百年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其藝術魅力獨特,吸引了各流派畫家學習并創作,促使水彩靜物畫不斷涌現新理解、新形式和新技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水彩靜物畫呈現百花齊放、多元迸發的新發展風向。
關鍵詞:水彩靜物;綜合材料;多元化;探索
靜物,字面意思指靜止的物體。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及發展,把它作為一種單獨繪畫題材,進而變成了一種繪畫類別,逐步走向繁榮。
(一)西方
十七世紀,靜物畫藝術造詣較高的應屬荷蘭畫派,它們繪畫主題多,表現風格細膩華貴,品質較高,百舸爭流中涌現了多位代表畫家。他們在不同時期對靜物畫進行過探索和創新,在思想與時代的碰撞下,佳作頻出。假如說荷蘭畫派是從十七世紀至今歐洲靜物畫蓬勃發展的巔峰時期,那法國藝術家夏爾丹的創作則代表著歐洲靜物畫蓬勃發展的第二高峰期。
他把“靜物”這一主題范疇擴展至純樸簡單的廚房用具和食品,如畫作《鰩魚》(圖1)及其日常的物品在光影交錯間變為富有美感的藝術品。在歷史長河中,靜物畫在西方開放、多元、包容的氛圍中孕育為一大主流畫派,誕生了不計其數的優秀作品,其樣式也越來越樣化。
(二)東方
水彩在我國經歷了近百年的本土化與民族化發展。從西方傳入后,就不斷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熏陶洗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也迎來了水彩畫創作繁榮昌盛的時期,出現了許多癡迷水彩的人。他們積極探索研究水彩靜物、水彩人物、水彩風景等各種題材的創作。水彩靜物畫是其中一個重要題材,也一直是畫家們熱衷研究的方向,當時的水彩靜物畫不但能把水彩獨特的“水味語言”表現得栩栩如生,還可以追尋唯美與理性相互交融的意境美。步入現代社會后,我國水彩靜物畫迎來飛速發展期,著名水彩畫家王肇民先生為我國水彩靜物畫的進一步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的畫作《嶺南佳果》(圖2)將西方國家的美術思想與中國水墨畫融會貫通,開創了中國“小畫大風格”的新氣勢、新方向。他描繪的物體也是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如橘子、香蕉、蘋果和梨,白布、黑布、紅布以及一些玻璃瓶罐、菊花、牡丹、白玫瑰等,但王肇民通過對這些靜止物象的深入研磨,賦予了它們鮮活的生命,用精進的水彩繪畫技巧與手段,描繪了一幅幅活靈活現的畫面,活潑生動的畫風更體現了王肇民自由、灑脫、崇高的精神意蘊。

(一)水彩靜物在綜合媒介材料表現技法多元化
水彩是舶來品,隨著時間變遷,水彩畫也在不停地發展。水彩靜物畫題材也不例外,它從出現開始就一直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最開始只是簡單地使用水與筆,再通過顏料的加入來進行畫面調和,單一的形式使得水彩作品在創新上略顯局限,但隨著一代又一代藝術畫家們的不懈嘗試與推陳出新,通過對各種材料語言的深入挖掘,使水彩畫突破了以往的束縛,得到了極大的突破和發展。例如肌理,其繪畫媒介與表現技巧、形式等都被巧妙地運用于畫面的創作中,從最初的干畫與濕畫法到如今的多層畫法,以及以肌理打底與加入各種樣式的綜合材料媒介來進行繪畫,這些嘗試在不斷豐富水彩畫的創作語言,進一步拓寬了水彩畫的創作空間。
(二)在國外水彩靜物畫綜合媒介材料表現技法多元化
在西方,畢加索、勃拉克時期就開始使用綜合材料繪制不同風格的水彩畫。在20世紀初,西方寫實主義藝術水彩畫家安德魯·懷斯初次嘗試用蛋清作畫。他在顏料里加入些許蛋黃,改善了水彩畫容易“臟畫”的情況,并可著重用在水彩畫面的暗部與細節表現上,使作品呈現如油畫般厚重的色彩飽和度,同時也不失水彩獨有的透明性。他在用特殊材料繪制水彩畫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底,在創作過程中常常以蛋清、沙土、樹膠、石蠟等不同材料媒介來豐富水彩畫的特殊肌理,以紋理感增加水彩畫的氣勢和張力。他還善于利用各種材質的特性來表現畫面中人物或景物的情感變化及環境氣氛。懷斯創作的作品中,主要包括風景、人物、靜物,其中,某些小靜物部分場景都是他本人設計的。《房舍》《阿法羅與克里斯蒂娜之家》《溢滿的水槽》(圖3)等水彩靜物畫皆是蛋彩畫中的典范,不同材料的介入,再加上他精湛高超的畫工,整個畫面變得更加傳神與動人。
(三)在國內水彩靜物畫綜合媒介材料表現技法多元化
在20世紀末期,受西方繪畫思想的影響與沖擊,我國水彩藝術家也開始研究綜合媒介材料在水彩畫創作中的運用。其中,黃增炎老師對水彩繪畫的研究,不論是作品內容還是材料媒介的選取都頗有見地。
首先,他丟掉了中國傳統的水彩畫筆,使用其他畫筆創作,他認為油畫是一種很好的藝術形式,但是油畫顏料太黏稠,難以涂抹得均勻飽滿。因此,他把水彩畫筆換成油畫刷和油漆刷。其次,他放棄了對水彩顏料的使用,改用了水性涂料來創作。鐘情“扎實厚重感”的黃增炎覺得用普通水彩紙作畫并不能滿足心中所想的樣子,便試著像油畫刷底色一樣給水彩紙加了一層薄涂料,在變硬的紙張上搭配致密挺括的硬毛刷。豪氣揮灑下,他高空激越的筆調與耐人尋味的肌理效果使其畫作更具表現力與感染力。這種創新方法主要應用在《銹桶》(圖4)、《山竹》《組合器皿》中,這些作品基調沉雄,摒棄了小家碧玉的甜美感,多了幾分蒼勁有力,彰顯了磅礴氣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