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穎 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新安幼教集團六中園
為了幫助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新安幼教集團六中幼兒園以課題為依托,制作了線上調查問卷,分別對300 多位幼兒園家長和30 多名小學低年級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采集數據,并加以整理分析。

近年來,我園一直十分重視幼小銜接教育,我園有校中園的優勢,因此在開展幼小銜接活動方面有很多便利條件。在幼小銜接活動中,我們常聽幼兒說:“我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寫很多漢字和拼音,寫完才可以出去玩。”我們和小學教師進行交流得知,部分老師建議,“小學開學前,可利用暑假時間進行拼讀和認讀拼音等學習”。2021年,國家教育部發布文件《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但有部分幼兒園、小學和家長對幼小科學銜接工作仍舊認識不清,沒有達成共識。幼小銜接不暢等問題引起了家長焦慮,導致其與幼兒園、小學產生矛盾。基于這樣的教育現狀,我園展開了問卷調查。
我們于2023年1 月向某幼兒園大班幼兒家長發放 300 份《幼小銜接教育觀念的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267 份;向32 位小學低年級老師發放《幼小銜接教育中小學教師的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0 份。
家長問卷基本內容:一是家長對幼小銜接的關注程度。二是家長對子女進行幼小銜接教育的態度,即家長對孩子進入小學后會有哪些擔憂?提前讓幼兒學習小學知識有哪些影響?三是家長準備實施或已經實施的教育行為有哪些?
教師問卷基本內容:一是教師教齡及小學教師對幼小銜接持有的態度。二是根據小學教師的實際工作經驗,幼兒入學表現如何?是否有必要提前進行知識類學習。三是小學老師在一年級新生教學中常會遇到哪些問題?
家長問卷情況分析
統計表明,本次調查中有81.52%的家長了解小學與幼兒園之間的區別,還有16.67%的家長表示不清楚。在“是否關注過幼小銜接”問題上,有39.13%的家長表示很關注,也有11.59%的家長表示從未關注過。在“家長對孩子進入小學持什么態度”問題上,有51.09%家長表示很期待,也有44.93%家長表示很焦慮。這些數據說明,大部分家長對幼兒的幼小銜接教育較關注,近一半的家長也表示很擔憂。
家長對幼小銜接的教育態度
首先,孩子進入小學后,有88.04%的家長擔心幼兒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84.06%的家長擔心幼兒能否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還有82.25%的家長擔心幼兒能否跟上小學的課堂節奏。總體而言,絕大多數家長主要擔心幼兒的學習習慣、規則意識和學習情況。其次,在“讓幼兒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有哪些影響”調查中,有65.58%的家長認為,這樣可以減輕幼兒進入小學后的壓力;有47.1%的家長認為,這樣可以讓幼兒更自信;只有20.29%的家長認為,這是在扼殺幼兒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幼兒心理健康。最后,在“家長對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有什么建議”調查中,有70%的家長認為,學校應提前教幼兒學習小學知識。總體而言,大部分家長表現出重知識學習和輕身心發展的傾向。
家長進行幼小銜接的教育行為
調查發現,家長重視幼兒語言能力、數學能力發展的占72.83%。家長減少幼兒游戲和運動時間、增加寫字和計算時間、準備或已為孩子報讀幼小銜接輔導班的,分別占19.2%、28.99%、26.45%。家長重視培養子女自理能力的占73.91%、學習興趣的占87.32%、人際交往的占56.16%、學習習慣的占91.67%,其他的占6.16%。可見,大部分家長都很重視幼兒的自理能力和學習習慣培養。
小學教師問卷情況分析
本次調查中,66.67%的小學教師教齡都在15年以上,21.21%教師教齡在11 ~15年;在“幼小銜接工作應在哪個階段重點開展”問題中,51.52%的教師認為應在幼兒園開展,45.45%的教師認為應在幼兒園與小學之間開展。調查表明,大部分小學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且超過一半的老師認為幼小銜接活動應在幼兒園開展。
小學教師對幼小銜接的態度
在“兒童是否需要學習拼音和數學”問題中,認為可以適當學習的小學教師占48.48%、很有必要的占45.45%、沒多大必要的占6.06%。在“大部分幼兒入學多久后能適應小學生活”問題中,認為1 ~3 個月的占57.58%、4 ~6 個月的占42.42%。調查表明,部分教師有幼兒園小學化的傾向。
小學教師遇到的問題
小學教師在一年級新生教學中常會遇到以下問題:兒童傾聽與專注能力弱的占72.73%,不能主動完成作業或任務的占69.7%,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占57.58%,學習跟不上的占45.45%,膽小、不敢大膽發言的占42.42%,上學遲到的占33.33%,對學習缺乏興趣、聽不懂老師說話、不愿意上學、社會交往能力弱、其他,分別占30.3%、30.3%、21.21%、18.18%、6.06%。小學教師認為幼兒進入小學后,以下方面都需要提高,其中,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占90.91%,漢語拼音、數學占54.55%,書寫能力占54.55%,規則任務意識占48.48%,生活自理能力占42.42%。
幼小銜接教育備受家長和教師的關注和重視,但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前所述,有近一半的家長和小學教師重知識的準備而忽視能力、品質、興趣的培養。幼兒在入學后會出現種種問題,使得家長擔憂、教師抱怨。因此,應建立家、校、園三位一體“幼小銜接共同體”,幫助他們共同樹立科學的幼小銜接價值觀。
幫助家長樹立科學價值觀。首先,要加強家園有效溝通和最新文件精神的及時傳達、學習,通過“家長學校”“線上課堂”等途徑,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幼小銜接教育觀。其次,幼兒園和小學的活動應邀請家長參與,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情況,做好銜接工作;還可以舉辦“經驗分享會”,讓名校長、名教師進行幼小銜接的經典案例、經驗分享,緩解家長焦慮,營造積極向上的教育氛圍。
幼小“雙向銜接”。《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以下簡稱《指導要點》)中明確強調:“小學要積極探索并實施入學適應教育,幫助兒童適應小學生活。”小學和幼兒園可依據《指導要點》編制《幼兒入學準備》和《適應月指導手冊》,為幼兒的順利銜接保駕護航。小學教師要走進幼兒園區角,深入了解幼兒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情況。幼兒園教師也要主動進駐小學,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任務,對幼小銜接的主要內容把握清楚,制定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及方法,確保幼小銜接的順利推進。
開展幼小銜接園本課程。幼兒園教師應以《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為指導,從身心、生活、社會、學習四個方面進行銜接準備,并結合園內幼小銜接工作部署,開展幼小銜接園本課程,幫助幼兒順利完成銜接。幼兒園與小學的教研組要相互觀摩課堂和活動,將幼小銜接中科學的教育觀念、方法進行有效地整合,形成園本化、操作性強的幼小銜接策略。
信息化平臺助力幼小銜接。要實現家、校、園三位一體,驅動家、校、園共育,一定要緊跟信息時代的步伐,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如可借助微信、釘釘、班級優化大師等平臺,加強家、校、園三者的聯系。會議平臺便于開展線上家長會,傳達教育內容;班級優化大師平臺可以管理幼兒課堂,調動學習氛圍,也使家長能第一時間了解幼兒在園的表現。還可以利用“美篇”“微信公眾號”等宣傳最新的幼小銜接知識,幫助家長科學實施幼小銜接教育行為,讓家、校、園同頻同步。
幼小銜接是家長和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只有通過幼兒園老師和小學老師共同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家長的積極配合,才能做好科學幼小銜接工作,并創造有利于幼兒適應小學生活和學習的條件和環境,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幫助幼兒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