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皓 吳端端 呂岳龍珠
“奧庫斯(AUKUS)”是澳大利亞(AU)、英國(UK)、美國(US)三國英文名稱的縮寫,翻譯為“澳英美”聯盟或“奧庫斯”聯盟。2021年9月15日,美、英、澳三國宣布名為“奧庫斯”聯盟的軍事合作計劃,旨在加強三國在軍事、情報和技術領域的合作。該計劃中最具體的內容是,打著“維護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幌子,協助澳大利亞研制和建造新型核潛艇,并將其部署在澳大利亞海軍中。2023年3月13日,三國領導人在加利福尼亞會晤,“奧庫斯”核潛艇計劃落地。那么此番動作將在國際社會中掀起怎樣的波瀾?
對于“奧庫斯”聯盟成員國,澳大利亞國內反對聲不斷。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基廷就嚴厲批評了該軍事集團的建立。他認為,美國此舉目的正是尋求在亞太地區建立戰略霸權,同時也將嚴重損害澳大利亞的利益,澳大利亞加入“奧庫斯”聯盟是自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澳大利亞歷史上做出的最愚蠢的決定。因為,此舉必定會大幅增加軍費開支,將影響國家在經濟發展和民生工程中的投入力度,并且靠三艘核潛艇就能守衛國家安全的想法無疑是天方夜譚。澳大利亞花費了數億資金,卻將自己定義為美國的附庸,看似國土安全的收益大于背后存在的風險,殊不知收益早被英美收入囊中,而風險卻留給澳大利亞獨自承擔。正如保羅·基廷所擔憂的,“澳大利亞正在踏上‘危險而不必要’的旅程”。

澳、美、英三國領導人在美國加州海軍基地會晤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正逐步失去同法國乃至歐洲的伙伴關系。因為從理論上講,在澳大利亞需要潛艇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依靠整個西方的幫助。因為這個舉動,導致其正在與歐盟積極談判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進程被擱置。無疑,“奧庫斯”聯盟的建立分裂了西方,尤其侵犯了法國的利益。據相關報道,自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宣布澳大利亞將作為新成立的“奧庫斯”聯盟的一部分建造核潛艇以來,法國前外長就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一決定違背了法澳之間存在的合作的文字和精神”。法國外交部也表示,澳大利亞決定與英美合作建造核潛艇,而不是從法國公司購買核潛艇,這是“令人遺憾的”。事實上,不僅法國沒有得到一份有利可圖的潛艇合同,其他歐盟國家也沒能“有幸”成為新軍事協議的另一個締約方。“我相信這樣的協議不是前天臨時準備的,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沒有被告知。”歐盟外交部長何塞普·博雷爾說道。由此可見,澳大利亞加入“奧庫斯”聯盟的決定讓其與歐洲伙伴之間產生了隔閡,澳大利亞以犧牲自己同其他國家伙伴關系為代價,換來了美國在亞太地區低成本的新戰略布局,最終淪為美國戰略布局中的犧牲品。
近年來,美國“核雙標”現象屢見不鮮,為滿足一己私利,多次改變自身的核態度。2022年8月1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十次審議大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會議期間,美國對他國核不擴散政策攻瑕指失,妄圖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負責任的核大國。然而,美自身卻在核領域動作不斷,依仗其大國地位大搞 “雙重標準”。一方面,其建立“奧庫斯”聯盟出售并協助澳大利亞研制新型核潛艇,而另一方面又對伊朗、朝鮮等國的核計劃予以強烈譴責,并通過各種制裁手段予以嚴厲的限制與打壓。
美英澳建立所謂“三邊安全伙伴關系”,嚴重違反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宗旨。在伊核、朝核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的背景下,美方此種“雙標”做法勢必會導致核安全問題變得更加復雜,甚至失控。“奧庫斯”聯盟已經對國際社會核不擴散體系構成了一定的沖擊與挑戰,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造成了嚴重威脅。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一些國家對這一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舉動充滿擔憂。美英通過“奧庫斯”聯盟為澳大利亞建造核潛艇提供技術支持,這可能成為一個在維護核安全方面極具危險性的先例,并為無核國擁有核武器開辟道路。也有專家指出,美通過“奧庫斯”聯盟向澳大利亞提供核潛艇并傳授建造核潛艇的技術,會破壞亞太地區的戰略穩定。例如,在“奧庫斯”聯盟形成后不久,《印度斯坦時報》就發表了一篇題為《我們能說“奧庫斯”聯盟是印度獲得多用途核潛艇的信號嗎?》的文章,不可否認此舉已讓其他無核國家嗅到了一絲能夠擁有核武器的契機。與此同時,美《國家利益》雜志也稱,“奧庫斯”協議暴露了華盛頓一貫的雙重標準,再次表明美國“可以輕松改變核不擴散機制,以滿足自身的喜好。”

美國將向澳大利亞出售5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
在2021年9月,澳大利亞單方面終止了與法國簽訂的價值66億美元的潛艇供應合同,以迎合與華盛頓方面達成的組建新聯盟的協議,并同時宣布建立“奧庫斯”國防伙伴關系,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外交風波。此消息一出就讓法國人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據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講話,稱此協議“侵犯了法國的利益和主權”。并表示:“我們已經被背叛了,所以我們必須將這個問題擺在桌面上,以便我們的伙伴能夠理解,我們已經遭到了多么嚴重的侵犯。” 為此,法國召回了駐堪培拉大使,同時也稱其正在“重思我們的安全架構,以及與北約的合作方式。”在當時無疑釋放了法國可能退出北約的信號,不禁讓人想起1966年戴高樂政府退出北約的強硬手段。隨后,盡管歐盟推遲了與澳大利亞簽署自由貿易區協定以示抗議,法國在各個場合進行強烈譴責,但是“奧庫斯”協議還是在2023年3月最終落地,以美國從澳大利亞拿到至少5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訂單,英國參與核潛艇生產的結局收尾。美國成功地將核武器擴散至別國,而法國遭到了盟友的背叛,英國在跟隨中成為了陪襯。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資本主義的世界中,沒有絕對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最終法國因無法拒絕美國經濟市場的誘惑,更不可能從經濟方面去制裁美國,只能拿澳大利亞開刀。那么重回“戴高樂”時代,也只是一種口頭抗議而已。而美英澳三方也在努力想辦法恢復與法國的關系,盡可能從其他方面找機會補償法國66億美元的一部分損失。但是從這次的外交實例中可以看出,北約并不是鐵板一塊,在與利益進行對比時,北約的“大哥”不可能完全照顧“小弟”的感受。目前北約之間的“裂隙”已經有所突顯,今后也可能隨著烏克蘭危機的持續發酵而加速擴大。
隨著“奧庫斯”協議的落地,亞太局勢日益緊張。美國針對“奧庫斯”聯盟所謂“加強印太地區的穩定,開發澳大利亞的軍事潛力,共同應對地區安全的新挑戰”的解釋,猶如司馬昭之心。其實際目的是破壞印太地區的安全,并以此展開一場大規模軍備競賽的新冷戰。不僅如此,亞太地區的現有局勢也會遭到極大的破壞。俄外長拉夫羅夫表示,“‘奧庫斯’等聯盟旨在侵蝕亞太地區現有的政治對話形式。”“四方安全對話”“五眼聯盟”和新創建的“奧庫斯”聯盟就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集中體現,這些都足以證明美侵蝕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惡劣行徑。

馬克龍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講話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格局的重心正在逐步從歐洲過渡到太平洋地區,新的世界格局也初具雛形,歐洲各國之間的矛盾已經難以再次讓歐洲回到世界發展的中心。如果歐洲不改變以往那種強權政治的思維模式,縱使歐洲各國擠破頭皮想要涉足亞太地區,結果卻可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未能趕上發展大勢,還會引火燒身,因國內的矛盾激化而逐步被世界發展的潮流邊緣化。
但是美國仍抱有霸權主義思想,極力維護自身地位。其在亞太地區乃至于世界各地頻頻插手,導致安全局勢正在逐步惡化,全球化趨勢出現逆向發展。其組建的“奧庫斯”聯盟將使澳大利亞這個無核國家擁有核武器,此舉將激發其他無核國家的擁核意愿,給全球的安全局勢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