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婉露



今年以來,新疆庫爾勒市公安局新城派出所立足“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把黨建工作和公安業務深度融合,深耕破小案、辦小事、解小憂、幫小忙、惠小利的“五小工程”,做“鄰家好警察”,切實提升轄區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真正讓“楓橋經驗”的惠民之舉在轄區落地開花。
“破小案”奏響“暖心”曲
“警察同志,我這剛給兒子買的自行車,今天早上就丟了。”4月18日,新城派出所民警澤里登珠接到了紅光小區陳女士的報警求助。辦案民警1小時后找回了丟失的自行車。
立案有標準,案件無大小,再小的案件也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近年來,新城派出所牢固樹立“小案件大影響”的理念,緊盯易發的盜竊、詐騙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小案,確保每一起案件有人跟、有人查、有人辦,全力做到“快立+快破”“查處+追贓”,保障質效雙增。
所長呂志杰說:“很多案件,看上去案值不大,但卻影響群眾的安全感,所以,我們對每一起案件都用心去偵破,盡最大努力減少群眾損失。”
“辦小事”奏響“誠心”曲
辦理群眾求助事項,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內容。新城派出所對待群眾所求,統統當作“自家事”來辦。
“我家娃,給主播刷了個1000多元的禮物,把我氣的。”今年3月的一天,新城派出所民警陳騰接到了家住親水灣的劉女士的求助,稱自己家的“熊孩子”把奶奶手機里的錢“打賞”給了游戲主播。
民警了解情況后,立即聯系了平臺客服人員,接警2小時后,“打賞”給主播的1000余元錢全部悉數退回。
陳騰說:“從當警察那天起,師傅就告訴我,群眾之事無大小,都要認真對待。要做鄰家好警察。”
如何保持“小事不小辦”的優良傳統?新城派出所結合“楓橋經驗學習、新老民警傳幫帶、拜群眾為師”三堂課教學制度,使“邁進新城派出所大門檻,先過群眾工作這一關”成為每一名民警輔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解小憂”奏響“安心”曲
4月10日,新城派出所沙南警務室采取“提前介入、主動作為、真情感化、矛盾化解”的方式,成功調解一起家庭矛盾糾紛,受到雙方當事人的好評。
原來,家住南苑小區的王女士因丈夫何某給前妻轉賬,鬧得不可開交。“大姐,你生氣我完全可以理解,我們先把事情順一順,可別生氣了。”民警張志方耐心穩住其情緒。在苦口婆心的勸導下,何某主動向妻子道歉,兩人和好如初。
“最近沒有吵架?有啥事隨時給我打電話。”4月15日,張志方電話回訪王女士,詢問情況并做好回訪登記。
“群眾想什么、群眾盼什么、群眾要什么。”新城派出所結合實際著力從完善排查、調解和分流等環節入手,定期“回頭看”。發現新隱患,立即落實矛盾糾紛“一事一策”,協調各方面力量予以解決,事后建立調處檔案,及時回訪監督履行調解協議,防止發生反復。
“幫小忙”奏響“愛心”曲
新城派出所積極開展“幫小忙、解民困”服務行動,廣泛組織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共建共治共享,形成“民警垂范引導、群眾共同參與”的社會幫扶模式。
“阿姨,您的血壓和心率都是正常的,平時注意飲食。”4月10日,新城派出所民警輔警熱火朝天地忙碌著開展“義診”“義剪”等活動,上門為老人測血壓、血糖,用點滴小愛溫暖轄區群眾。
新城派出所南湖警務室推行“派出所社區民警+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居民”治理方法,涌現出了以“梨城義警”為代表的一大批平安類社會組織,從最初治安巡邏開始,發展到參與矛盾調解、流動人口管理、法治宣傳等工作,做到了“白天有人調解、晚上有人巡邏”,成為了平安建設的新標桿。
“惠小利”奏響“舒心”曲
“網上辦理”“容缺受理”“延時服務”“送證上門”“預約咨詢”……一系列戶籍改革措施已經深入人心,新城派出所真正做到讓民警多跑腿、群眾少跑路。
“麻煩問一下,身份證丟失如何補辦?”“您可以通過‘新疆公安微警務小程序線上辦理,非常方便,也可以來戶籍大廳辦理。”4月18日,戶籍民警郭月耐心在電話中回復。
4月15日,派出所戶籍室按市局部署組織開展“集中辦證”活動,為中、高考學生集中辦理居民身份證業務。
聚焦優化營商環境“一號工程”,今年以來,新城派出所以“護企、安企、惠企”為抓手,開通服務企業綠色通道,提供集中受理、送證上門,并依托“新疆公安微警務”“巴州公安微警務”“網上戶籍室”,繼續壓縮審批時限、精簡業務流程,實現更多戶政類業務“一網通辦”“掌上可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