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今年3月21日,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文教分會“革大”大組,在中咖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舉行掛牌儀式,并召開上海高教領域兩本重要革命歷史文獻——《光榮屬于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陳發奎著)和《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圖錄》 (錢吉虎主編)的首發座談會。
華東人民革命大學的校長,由時任華東局宣傳部長、華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舒同兼任。這篇序言,是舒同于1988年為《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校史》出版而撰寫。本刊應多名至今健在的華東革大學員要求,刊登這篇言簡意賅的千字序言,同時配發《圖錄》中的幾幅照片,以表示對這所革命大學誕辰74周年的深切紀念。
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創建于 1949年5月。當時,我中國人民解放軍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渡長江,上海解放在即。根據中共中央華東局的決定,以原來的華東局黨校為基礎,加上山東干部南下縱隊渤海區黨委的班子,進行華東革大的籌建工作。
學校的創辦,是為了貫徹執行黨關于放手大量吸收青年知識分子的戰略決策,為了適應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迅速發展,革命和建設事業干部的大量而急切的需要,為了滿足廣大知識青年滿懷激情要求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獻身革命事業的迫切愿望。
由于解放戰爭的形勢急轉直下,學習時間只能是短暫的。學員來校以后,主要學習革命的基本理論和黨的有關方針政策,在初步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樹立為人民服務的革命人生觀以后,就分配工作,讓他們到社會的大課堂、火熱的斗爭實踐中去繼續學習成長。
學習采取上大課、個人刻苦鉆研文件、集體討論相結合的方式。提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提倡老老實實,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虛心研究的態度;提倡自由思想,民主討論,統一認識的方法。
請來上課的老師,都是華東和上海黨、政、軍的領導同志,以及各部、委(局)的領導同志。盡管當時接管工作異常繁忙,但只要學校去請,無不欣然允諾,擠出時間,前來上課,因而教學具有較高的質量。
大軍南下,百廢待興,財政經濟十分困難。因此,學校設備簡陋,生活十分艱苦。但是,由于大家有了崇高理想、偉大抱負,不以為苦,反而引以為榮。
學校得到毛澤東同志的親切關懷。他曾特別強調要把華東人民革命大學辦好,不能因為房子困難而受到影響。
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曾兩次親自來校視察,并在第二學期開學典禮上講話。
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粟裕,曾專門下令將原駐蘇州的華東軍政大學遷至南京,騰出南北兵營讓給華東人民革命大學作為校址。
學校辦了三年多,先后共辦五期,培養了15300余名干部(不包括政治研究院、俄文學校、工農速成中學學員)。30年后的今天,很多同志已經成為黨政領導骨于或某一方面的專家、學者。
為紀念華東人民革命大學,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組織編寫該校校史,這是很有歷史意義的。校史的出版,不僅對過去戰爭年代培養教育干部的工作做了回顧總結,而且將對加強高等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對“兩個文明”建設起促進作用,也能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提供借鑒。我以當年該校校長的名義僅此作序。
(編輯 韋 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