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喜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高郵第一次獲得解放。“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人們載歌載舞,積極支前,青年踴躍報名參軍。我二叔徐明(又名徐開華)就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參加了由陳毅、粟裕領導下的新四軍。然而,翌年,蔣介石卻背信棄義,悍然發動內戰。陳毅、粟裕率部向北轉移到山東。在黨中央、毛主席的指揮下,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過三大戰役,殲滅了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王牌軍,國民黨反動派節節敗退,退縮到長江以南。陳粟大軍沿大運河堤公路,向長江邊不斷推進。
此時的高郵已是第二次獲得解放。由于思家心切,二叔向連長告假回老家探望。到老家后遇到老鄉、六安鄉干部朱正,他極力挽留二叔留在當地工作。于是,二叔就同朱正一起參加高郵縣公安局的籌建工作,朱正是負責人,后朱又先后調任揚州市和儀征縣公安局領導。二叔就一直留在高郵公安局做警員,先后擔任縣長吳越、錢增時的警衛員,錢增時調離后,二叔就被安排在高郵縣人民政府傳達室工作。
他在縣政府傳達室一干就是10多年。傳達室的工作,任務不重,但責任大,煩事也不少,還常有突發事情發生。但二叔工作態度好,有耐心。每天一早上班,首先打開大門,好讓機關工作人員及時到崗。當時全縣有二三十個鄉鎮,隔三差五地就會有人來上訪,所以傳達室就是第一道關卡,如何應對上訪,是一門藝術活。當有人大聲嚷叫,二叔就細聲慢語、心平氣和地與其交談;當有人胡攪蠻鬧時,則先安排到大門邊的上訪接待室,等搞清事由后,再與政府辦聯系;對突發的(尤其是死了人的)事件的處理則立馬上報,通知公安等相關部門及時介入。
1965年,二叔被抽調去邗江的社會主義教育工作團,在團部任交通員,負責向上一級社教工作團傳送重要文件。社教團工作結束后,又調到高郵縣政府第一招待所(又稱干部招待所)任副所長,負責接待、后勤工作。四五年后又調任縣政府第二招待所(又稱會議招待所)所長。雖說是招待所的負責人,但他始終嚴于律己,從不搞特殊化,要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他也從未向組織提出過什么要求,二叔母和3個孩子的戶口都一直在農村。二叔母農閑時上城探親,都是自己步行幾十里來城里,也從不在招待所蹭吃蹭住。1983年二叔的親大哥徐開榮因患癌,在高郵人民醫院開刀,侄兒侄女照料20多天,在招待所吃住的費用全部自理。老家的鄉里鄉親們來高郵辦事,住招待所的費用也都是二叔為他們付的。
我二叔徐明在城上工作30多年,但他從不擺老資格,居功自傲;也不擺架子,盛氣凌人。他是個平凡的人,卻在多個崗位上腳踏實地工作,說老實話,做老實人,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即使當了領導,也從不搞特殊化。他為我們后輩樹立了一個榜樣,鼓勵著我們在平凡崗位上作出自己的貢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