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榮 王友傳
1949年4月13日,夕陽西下。在江蘇泰州白馬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渡江戰役指揮部里,一派大戰前的緊張氣氛。二樓作戰室里,三野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粟裕緊擰眉毛的雙眼緊盯著作戰地圖,似乎在思考著什么。
在地圖前佇立久了,粟裕坐了下來,用手揉了揉隱隱作痛的太陽穴。見此,作戰參謀鞠開走到他身邊低聲說:“首長,我陪您出去走走吧?”
“好,我們出去走走。”粟裕站起身來,就與鞠參謀和警衛員小黃、小張一道出去了。
出大門右拐,他們來到了白馬巷口老街。粟裕與鞠參謀邊走邊聊著,突然他停下腳步。循著他目光望去,發現從街北走來兩個十來歲的小女孩,手肘處各挎著一個籃子。走在前面的小女孩頭上梳了兩個“羊角辮”,圓圓的臉蛋紅樸樸的,一雙充滿靈氣的大眼睛“撲楞撲楞”的。后面那個稍大些的女孩則比較文靜,頭上梳著兩個“蝴蝶結”小辮子。兩個小女孩盡管衣褲上補丁不少,但卻整潔干凈。
待兩小女孩走到跟前,粟裕俯下身來,笑著問:“娃兒,叫啥名字呀,你們是哪里人啊?爸爸叫什么?”“羊角辮”小女孩自來熟地介紹:“伯伯,我叫王三妹,今年10歲。”她指著旁邊的小女孩道,“那是我姐姐王金妹,今年12歲。我家就住在靠巷口的地方。我爸叫王炳元,在巷口油坊里干活兒。”“那你們姐妹倆有沒有上學呀?”粟裕接著問。王三妹聽到這里,剛才花一樣的小臉剎那間陰了下來,聲音也低了八度:“我們想讀書,但我爸不讓我們上學,他說‘小女孩上學有什么用,將來還不是要嫁人,再說咱家窮得‘叮當響,哪有錢供你們上學。”
粟裕聽了,眉毛一緊:“這是哪個規定的嘛!走,領我們到你們家去,好嗎?”王三妹看了一下姐姐,輕輕“唔”了聲,便走在前頭領路了。
不一會就來到了三妹家。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農家小院,三間草蓋瓦檐房,西側豬圈棚里養了兩頭豬。一個穿著補丁衣褲,腰里系著圍裙,臉上滿是皺紋的女子正忙著弄豬草和麥糠。
“媽,家里來解放軍了。”王三妹走到那女子邊,用手拉了拉她的肘彎。“噢”,女子起身趕緊用圍裙擦了擦手,說:“你們兩個丫頭快去搬兩張凳來,讓客人坐。”金妹和三妹連忙到屋里搬來兩張大凳,用衣袖擦了擦凳面,道:“大大,你們請坐。”隨后又用小碗盛了水給粟裕他們喝。
粟裕等坐下來,喝了幾口水,便與女子拉起了家常。女子叫陳翠花,娘家是南邊大泗鄉曹于莊人,嫁到王家已有14年了,家里現有3個孩子,金妹、三妹都是女孩子,還有一個5歲的男孩,到外公家玩去了。
說話間,天漸漸暗了下來。此時,院門口進來一位50多歲的男人,頭發蓬松著有點兒亂,背也有點兒駝,淺藍色的粗布衣褲上也補了幾塊補丁,還沾了不少油漬。
“爸”,隨著三妹迎上去,粟裕知道男人應該就是主人王炳元了。他起身微笑著握住王炳元的手,道:“老鄉,你好,我叫粟裕。今天冒昧到你家來了。”“哪里話,首長,請都請不到吶。”王炳元從粟裕隨從身上,猜到粟裕一定是位大首長。
粟裕笑了笑,拉著王炳元的手一齊坐了下來,了解在油坊打工等情況后說:“老鄉,我看你家兩個女孩都已過了上學的年齡了,怎么不送她們到學堂去上學啊?”“哎,”王炳元嘆了一口氣,道:“首長,不怕您笑話,家里窮,實在沒錢送她們上學。再說了,丫頭上學有什么用,將來都是人家的人。”
“老鄉,你這話可就不對啦。”粟裕抬了抬眉,嚴肅地說:“時代不同了,男女一個樣。馬上全國就要解放了,革命和建設需要更多的年輕人,男娃女娃都需要。學的知識越多,發揮的作用就越大,對國家的貢獻也就越多。”
說到這里,粟裕頓了頓,對王三妹招了招手,讓她坐到自己的膝蓋上。然后,他親切地看著王三妹對王炳元笑著說:“你看你倆女兒多聰明活潑呀,只要好好上學,將來肯定是大有出息的。沒有錢不要怕,娃娃上學的費用我來出,關鍵是你要支持呀!”
王炳元感動得忙站起身來,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說:“我兩個女兒上學的事,我同意了,學費我也想辦法借,可千萬不能讓首長破費呀。”粟裕笑著搖了搖手說道:“老鄉,這事就這么定了,不要再跟我爭了。”
這時,當地所在鄉民兵小隊的隊長王炳濤聽說鄰居炳元家來了部隊首長后,趕忙拎著“馬燈”過來了。粟裕與他招呼后問:“你們這兒有學校嗎?”“有,學校叫白馬廟小學,校長叫徐立元。學校離這兒一里多路,不遠。”王炳濤趕忙答道。
“那好,”粟裕看著王炳濤說:“麻煩你去一下徐校長家,請他到這里來一下好嗎?”“好吶!”王炳濤立刻應聲而去。不一會兒,王炳濤就領著一位60歲左右、個兒不高,但精瘦干練的老人走了進來。
粟裕忙站起來,與其握手打招呼:“徐校長,這么晚請您到這家來,是想把老王家的兩個女兒金妹、三妹送到您學校去上學,學費我來出,想問您行不行?”徐立元看了看王炳元,轉頭對粟裕說:“讓您出學費,這樣不好吧?”
粟裕握住徐立元的手,以不容置疑的語氣道:“徐校長,這樣,明天就讓兩個女娃去你學校上學吧。”說完,將軍就讓警衛員小黃從公文包里拿出一疊錢,交到王炳元手中。“就這樣定了。”他說完與徐立元、王炳濤以及王炳元一家道別后,就轉身離開了王家。
就這樣,在粟裕將軍和當地政府長期的關心幫助下,兩姐妹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用感恩的心和實實在在的勤學善學行動,順利完成了所有學業,并于1961年秋考取了心儀的學校。24歲的姐姐王金妹以優異成績,考上了華東工程學院,在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至退休;22歲的妹妹王三妹考上了揚州水利工程學校,畢業后在水利部門工作直至退休。
(本欄編輯 盧天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