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巖 文媛 馬健
摘? 要:隨著信息化技術以及汽車產業的發展,車聯網等技術與智慧交通建設的深度融合需求被提高到國家重大戰略決策層面,但我國在車聯網系統的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1]。文章以高鐵新城——蘇州為研究對象,運用SWOT分析法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進行態勢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研究和建議,為蘇州市車聯網產業發展提供戰略決策依據。
關鍵詞:高鐵新城;車聯網;SWOT分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中圖分類號:F273?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5.01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demand for deep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Internet of vehicles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en raised to the level of major national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but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Internet of vehicles system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aking—Su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uses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networked vehicl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is basis, so as to provide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zhou's Internet of Vehicles industry.
Key words: high-speed rail new city; internet of vehicles; SWOT analysis; intelligent networked vehicle industry
車聯網[2]的概念源于物聯網,即車輛物聯網,是以行駛中的車輛為信息感知對象,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車與X(即車與車、人、路、服務平臺)之間的網絡連接。車聯網產業[3]是汽車、電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形態,影響著全球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各國政府均十分重視其發展。歐美各國均布局推進車聯網產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網絡數據安全維護等。目前我國也已經將車聯網產業納入國家頂層規劃。蘇州作為全國7個國家級/省級車聯網先導區之一,致力于將車聯網產業打造成為“一號產業”,統籌全市資源優勢,以相城區、蘇州工業園區、常州市為試點區域,加快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聚。
1? 高鐵新城智能車聯網發展現狀分析
作為江蘇省首批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江蘇省首個數字交通示范區,截至2021年底,蘇州高鐵新城已集聚超80家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包含了中國電信“雙總部”、魔門塔、智加科技、吉利汽車智能駕駛全球研發中心、曹操出行全國總部、摯途科技等智能駕駛頭部企業,覆蓋了軟件算法、環境感知、仿真測試、基礎設施、出行服務、通信網絡等30個細分領域。集聚專業人才超2 200人,經營內容以智能網聯汽車的感知系統、自動駕駛技術和車路協同為主。建成高等級智能網聯道路63.4公里,部署超400套感知設備,實現近50種車路協同應用場景,智能網聯道路區域內已實現5G網絡全覆蓋。另外,高鐵新城加強與先進地區合作,設立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同濟大學大數據車聯網(相城)創新中心等產學研合作,深化國內外合作互利共贏,為打造全國標桿性的5G+車聯網先導區和蘇州(相城)數字交通國家級示范區提供優質發展生態環境。
2? 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下,車聯網產業的發展正處于“藍圖設計”后的“施工落實”關鍵期。目前,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鏈條長,涉及諸多軟件、硬件及平臺架構,隨著各個參與主體之間不斷博弈融合,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模式產生了較大變化。由此,分析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結構,對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進行SWOT分析,給出切實的發展策略很有必要。
2.1? 優勢分析S
(1)產業集聚優勢顯著。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已經初步建立,在智能駕駛相關領域的滲透率高,企業分布合理,龍頭企業引領成長型企業跨越式發展,而且算法研發、環境感知類企業集聚效應凸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區域集聚發展初具成色。
(2)技術前景廣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基礎平臺支撐能力強大,智能駕駛平臺開發布局和服務平臺體系初步完善。產業載體發展成熟,有力支撐相關技術研發,創新集聚發展活力迸發,推進軟件與算法、環境感知、仿真測試等產業關鍵環節加快技術攻關,形成了以高端研發為主、相關區域協同制造的發展格局。
(3)產業政策保障有力。高鐵新城積極完善產業政策,將組織協調、機制創新、扶持政策相互融合,全方位協同助推產業發展,為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保障,進一步向前推進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
2.2? 劣勢分析W
(1)行業標準不統一,產業鏈不夠完善。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發展效率不高,軟件和設備適用度低,各系統缺少統一的參考平臺和接口,造成各層面信息交換標準不一致,車輛之間無法很好的通信。目前,高鐵新城已建成高等級智能網聯道路63.4公里,部署超400套感知設備,實現近50種車路協同應用場景,但未來支撐場景連續的規模化示范應用以及開展大規模測試驗證,均需要部署更加完備的路側基礎設施,開放道路測試立法及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以期最終形成全域覆蓋智能路網環境。
(2)產業生態構建缺乏全局認知。高鐵新城產業鏈上的企業之間缺乏相互賦能、協同發展的聯動;此外,各地產業招引目標相似,地方特色顯著不足,缺乏全局認知,各領域資源沒有被有效的整合。高鐵新城自動駕駛算法、高精地圖及定位、智能座艙等細分領域以及本土標志性產品尚未實現大規模量產突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與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經濟產業融合發展有待進一步探索。
(3)城市頂層設計不足,創新環境仍存在限制,產業協同能力不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具有跨行業、跨領域的屬性,高鐵新城在跨部門協作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標準體系、推動法律法規制定方面仍需完善。高鐵新城已發放蘇州市首批道路測試牌照及智能駕駛上路計劃,開展Robotaxi、Robobus、自動物流、自動環衛等示范點建設,但規模化應用示范尚未鋪開,未形成區域級的應用示范區,商業運營模式尚不明確。
(4)核心技術研發瓶頸。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相關的前沿核心技術專利基本上都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高端環節競爭力較弱,技術積累仍需不斷加強。目前高鐵新城在自動駕駛算法、激光雷達、智慧交通解決方案等細分領域已涌現一批代表性骨干企業,但仍缺少涵蓋NR-V2X、5G車聯網、安全認證等支撐“人-車-路-網-云”高度協同的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及研發支撐體系,支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迭代的公共服務平臺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
2.3? 機會分析O
(1)政策法規創新加速,產業發展環境良好。高鐵新城率先發布《蘇州高鐵新城車聯網場景城市規劃》,在落戶支持、人才政策、研發補助、高科技項目獎勵和企業獎勵等方面給予充分的政策扶持。
(2)產業創新實踐持續推進。在頂層設計規劃、政策法規創新、創新環境培育等方面產業創新實踐豐富,持續優化發展環境,有效發揮自身優勢,彌補短板。
(3)機遇疊加。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新基建建設、場景發展、生態構建、量產發展等方面發展機遇疊加,有利于布局高標準生態鏈,匯聚相關產業企業,形成共促共榮的發展生態。
(4)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集群。智能網聯汽車使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相關企業跨產業融合,擴展了汽車產業鏈生態,產生了新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形成了新的技術鏈和價值鏈。在數字經濟發展風口下,數字經濟產業創新集群,形成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
2.4? 威脅分析T
(1)技術發展水平受限。車聯網產業缺乏核心技術,應用出現同質化傾向。車聯網產業與基礎設施的整合集成度不高;海量數據難以挖掘價值,當前缺乏有效手段來利用大數據技術深挖信息的價值,讓數據融會貫通;應用開發缺乏簡易的使用平臺,急需成套應用開發平臺來降低開發成本和縮短上線時間;車聯網安全難以保證,涉及到多種數據資產,若車輛控制、輔助駕駛等場景遭受黑客攻擊將直接威脅到人身安全。
(2)法律規范迭代性不強。中國的車聯網行業的三大電信運營商出于各自的利益,都沒有推出相應的服務資費標準,且通訊資費價格普遍較高,現有的技術在網絡覆蓋與連接、計算能力、響應速度等方面與車聯網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車聯網產業的法律規范在事故責任劃定上也有所局限,與車聯網產業發展步伐迭代不一致。
(3)倫理道德風險。車聯網系統收集的大量數據,包括整個車輛的零部件、運行狀態及線路,需要妥善處理。個人客戶出于對隱私的保護,對車聯網的接受度還有待提升
(4)商業模式體系化困難。沒有明確有效的商業模式。前裝與后裝市場各有優劣勢,但都面臨很多挑戰,用戶規模小,滲透率低,整個車聯網產業鏈發展效率不高,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商業模式難以體系化。
3? 發展對策與建議
根據高鐵新城現有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狀況和SWOT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來,高鐵新城要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還需針對發展問題提出針對性策略。
(1)針對核心技術有待突破問題,相關部門需借力產業集聚優勢,突破技術發展瓶頸,完善人才隊伍培養機制,加強車聯網核心技術研發,提升車聯網安全防護能力[4]。
(2)針對產業鏈不完善問題。推行跨部門協同合作機制,引導跨企業、跨行業合作,建議成立跨部門、跨行業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領導小組,全力推進行業內不同企業、不同領域的跨界合作。
(3)針對示范應用尚未形成規模化問題。制定智能網聯汽車場景建設推進方案,鼓勵相關部門配合開放所屬公共設施資源,助推年度場景建設計劃加快落地。加快推進低速車上路試商用運營,推動自動駕駛規模化試商業運營。
(4)針對法律法規不完善問題。跨行業主管部門聯合開展車聯網產業融合創新發展趨勢預判,適時制定產業發展政策,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創新產品準入及監管框架,為車聯網產業發展創新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
參考文獻:
[1] 程翔,張浩天,楊宗輝,等. 車聯網通信感知一體化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 通信學報,2022,43(8):188-202.
[2] 劉宗巍,匡旭,趙福全. 中國車聯網產業發展現狀、瓶頸及應對策略[J]. 科技管理研究,2016,36(4):121-127.
[3] 何霞. 車聯網產業融合創新打造數字經濟新空間[J]. 信息通信技術,2022,16(5):4-6.
[4] 陳雪. 車聯網面臨的安全風險與應對措施[J].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2(8):117-118.
收稿日期:2022-12-02
基金項目: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項目(SJCX20_1117);江蘇省建設系統項目(2020ZD14、2018ZD258);蘇州市社科基金項目(Y2022LX033);江蘇省自然基金項目(BK20151201、BK20160357);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2018SJA1348)
作者簡介:張麗巖(1978—),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蘇州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高級實驗師,博士,研究方向:交通大數據、物流系統、交通規劃;文? 媛(1997—),女,河南信陽人,蘇州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大數據、交通規劃;馬? 健(1979—),本文通信作者,男,江蘇揚州人,蘇州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交通大數據、交通仿真與控制。
引文格式:張麗巖,文媛,馬健. 基于SWOT分析的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研究[J]. 物流科技,2023,46(15):6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