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物流逐漸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對于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縮小城鄉差距,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選取了皖北農村為研究對象,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皖北農村物流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并提出皖北農村物流發展路徑,以期為實現皖北農村物流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物流;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F252.8?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5.02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rural area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logistics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illar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djusting the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achie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article selects the rural areas in northern Anhu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rur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northern Anhui by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logistics in northern Anhui,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logistics in northern Anhui.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logistics; SWOT analysis
0? 引? 言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農村,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皖北農村產業得到一定發展、村民收入顯著提升、網絡購物潛力得到激發、農副產品流動需求持續增加,物流在農村發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但與其他地區相比,皖北農村物流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已經成為制約皖北農村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因此研究皖北農村物流發展問題迫在眉睫,對于實現皖北鄉村振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1? 皖北農村物流發展的SWOT分析
1.1? 優? 勢
1.1.1? 自然條件優越。首先皖北地區連接江蘇、山東、河南,皖南三省一地,是淮海經濟區的核心地帶,長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的邊緣地帶,連接南北,貫通中西,物流發展區位優勢明顯。其次皖北絕大部分是平原地區,在氣候上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物流運輸受地形條件和受極端天氣影響較小。另外皖北農副產品資源優越,例如碭山酥梨、懷遠石榴、亳州中藥飲片等銷售全國,能夠提供大量物流訂單。
1.1.2? 政策支持。近年來,農村物流發展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農村寄遞物流,《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要求到2022年底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農村物流快遞網點布局、推進縣鄉村物流共同配送等多項措施支持農村物流的發展。安徽省政府出臺了《安徽省“十四五”物流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物流業,并提出把皖北地區的淮北市建成服務皖北、輻射長三角的區域性物流節點,亳州市建成中原城市群重要的物流節點,宿州市建成黃淮海地區重要的綜合物流節點,淮南市建成淮河生態經濟帶區域性物流節點,蚌埠市和阜陽市建成全省的物流樞紐。皖北六市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如亳州市出臺《亳州市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大力發展農村物流。各個縣區也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了一系列發展農村物流的政策。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為皖北農村物流發展提供了保障。
1.1.3? 皖北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皖北是安徽省主要糧食產區和蔬菜產區,黨的十八大以來,皖北農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各村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農產品種植、加工、批發、銷售初具規模,許多農副產品通過物流運輸流入全國市場。農村互聯網絡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模式和經營模式,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網絡購物,依托網絡銷售農副產品,農村快遞物流業務量迅速增加。因此,發展農村物流是適應皖北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1.2? 劣? 勢
1.2.1? 物流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首先是皖北地區路網建設不夠完善。皖北境內高速公路稀疏,一些鄉鎮還沒有連接省道,部分村莊沒有實現道路硬化,難以有效打通物流末梢運輸網絡。其次皖北地區目前缺乏物流轉運中心,進入皖北的物流需要先在合肥、徐州這樣的大城市分揀,增加了路程和轉運時間,物流轉運效率不高。另外農村缺少冷鏈物流設備,一些優質農產品因得不到保鮮而增加了損耗,造成農民的經濟損失。農村物流站點較少,村民取件、寄件需要到鄉鎮,費時費力。
1.2.2? 缺少物流專業人才。皖北農村人口流失嚴重,年輕人多選擇外出打工,在本地從事物流行業者較少。另外農村物流行業工資較低,加之農村居住較分散、配送難度大,耗時長,專業物流從業人員多選擇在城市就業。現有從業人員大都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多從事物流包裝、搬運、分揀等基礎體力勞動,沒有形成現代物流觀念和職業發展意識。盡管地方高校開設了物流相關專業,但培養模式單一,往往重理論輕實踐,缺少適用于本地的物流管理復合型人才。
1.2.3? 物流成本高。農村地區人口居住稀疏,村民網絡購物參與度不整齊,各村居民需求量少且種類多樣,物流配送呈現點多線長的特點,許多時候并不能實現滿載配送,導致配送成本升高。另外,農村物流業務量因中青年返鄉進城和節假日的改變而呈現明顯的時間特征,這既給物流企業在人員調度,車輛安排等方面增加了難度,同時也使物流收益不穩定。許多不易保鮮的農副產品在運輸過程中腐敗變質,運輸車輛在農村道路上能耗較大等造成農戶和企業的經濟損失。許多特色農副產品尚未形成規模經濟,商品標準化程度低,交易量零散,從而增加了收貨、包裝、裝卸的難度,進而增加了物流成本。
1.2.4? 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現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信息,信息化程度較低是阻礙皖北農村物流發展的又一因素。一是村民信息化素養較低,不能有效利用手機電腦等工具獲取供應鏈上下游信息來及時調整種植規模和采摘數量。二是村民與物流站點之間信息不對稱,村辦企業與物流企業之間缺少物流信息共享和發布平臺。三是農村物流多采用廂式貨車,三輪車等運輸,缺少信息化裝配條件,難以對物流信息進行有效追蹤。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導致物流環節冗余,配送效率低,農產品積壓和滯銷,不利于農村物流的長期發展。
1.3? 機? 會
1.3.1?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商品流動,城鄉之間互通有無。皖北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與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人口眾多,仍是一個長尾市場。網絡購物、網絡銷售成為每一個人的權利,農村物流發展迎合了電商經濟的需要,使農村地區的消費需求和產出需求得到了充分滿足。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21年我國快遞業務收入10 332.3億元,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1 083.0億件,農村地區收投快遞包裹總量達370億件,帶動農產品出村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進村超1.85萬億元。許多物流企業布局鄉鎮農村,農村電商和農村物流協同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大的趨勢。
1.3.2? 鄉村振興的需要。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實現農村產業興旺和人民生活富裕。皖北農村農業發展良好,工業欠發達,發展物流產業可以有效實現工業產品下行,農產品上行,實現城市和農村資源的互換,加快城鄉物資循環。農村物流發展還會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吸引企業投資建廠,一方面可以調整農村單一的產業結構,另一方面可以解決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最終實現農村產業興旺,人民生活富裕。
1.4? 威? 脅
1.4.1? 村民物流發展意識薄弱。物流是個新生產業,包含了倉儲、運輸、分揀、派送等多個環節,需要統籌時間、人力、車輛、道路、信息等多個要素,協調物流公司、物流站點、電商企業、農戶等多方利益,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農村長期以來運輸物品依靠手拿肩扛,或依靠農用車輛進行簡單運輸,許多村民認為物流僅是體力勞動、入行門檻低。村民從事物流行業只是為了短期就業或自家農產品運輸需要,缺乏物流長期發展意識。盡管有一部分青年人在農村當地就業,但大都文化水平偏低,沒能意識到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1.4.2? 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農村物流的發展,勢必會對農村環境造成污染。物流包裝一般會使用塑料作為包裝材料,這些材料難以降解,不可重復利用,回收難度大、成本高,被當做無價值的垃圾掩埋或焚燒,污染水源、土地和空氣。另外,為避免運輸過程中物品的損壞,會使用泡沫等填充材料,并且存在過度包裝的現象,造成了廢棄包裝材料的增多,增加了處理難度。再者,農產品打包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物流運輸過程中車輛產生的廢氣、腐爛變質的瓜果蔬菜均會對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污染。
2? 皖北農村物流發展路徑
2.1? 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發展農村物流,就要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把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納入鄉村建設的一部分。第一,要加強農村路網建設,打通農村物流通道。在“村村通”的基礎上,還要實現“戶戶通”,保證田間地頭均有硬化道路,打通農村通往鄉鎮、鄉鎮通往縣城、縣城通往省市的快捷物流通道,解決農村物流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難題。第二,加強農村物流配套設施建設,優化農村物流站點。建立農村物流配送中心、分揀中心、冷鏈儲藏中心,實現農村物流加工、配送、倉儲等一體化。根據各村的產業發展和物流業務量,依托鄉村超市、閑置房屋等合理設置物流站點。第三,完善物流配送網絡,優化鄉村物流配送體系。依托城鄉一體化交通網絡,建立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網絡。支持第三方物流發展,整合鄉村運輸資源,發揮農戶閑置運輸工具在田間地頭的末梢運輸作用。
2.2? 引進和培養本土物流人才
實現鄉村振興需要人才,人才是保證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皖北農村要培育村民物流發展意識,建立一支愛農村、專業化、留得住的物流人才隊伍。地方政府應當鼓勵在外物流從業者返鄉進行農村物流創業,對物流從業人員要有一定的激勵政策,提高物流從業者的待遇,減少物流人才外流。皖北地方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要因地制宜,加強產學研合作,在農村物流企業建立學生實習基地,培養能夠服務皖北農村物流發展的專門人才。物流企業要加強在職從業人員的專業化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信息化素養,提高物流行業的準入門檻。
2.3? 加大農村物流信息化建設
加大農村網絡的覆蓋面,培養村民的信息化意識,提高物流從業者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建立綜合化農村物流信息交流發布平臺,實現農村電商企業、物流企業、農業合作社、農戶等各方物流信息共建共治共享,減少不必要的信息處理中間環節,提高物流調度效率。及時引進GIS和GPS等信息技術手段,綜合運用大數據平臺,物流信息處理系統,車輛調度系統等優化農村物流運輸模型,減少空載率,實現物流信息可溯源。
2.4? 發展農村綠色物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農村物流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首先要提高綠色物流發展意識,積極探索皖北農村綠色物流發展模式。其次要因地制宜,嘗試利用皖北農村充足的小麥秸稈等農作物資源制作可降解的包裝盒并循環使用,嘗試使用秸稈碎料充當填充物,減少泡沫等塑料使用,同時要減少不必要的過度包裝。另外,對于包裝、儲運、拆卸等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要統一回收處理,減少資源的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
2.5? 加強物流合作
實現鄉村振興、發展農村物流僅僅依靠農村力量是不行的,需要各方密切合作。第一,要發揮地方政府在整合鄉村資源的優勢作用,加強地方政府、農戶、電商企業、物流企業等多方合作,建立共贏機制。第二,皖北六市應建立城鄉物流協同發展機制,推進皖北地區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第三,要抓住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的機遇,借助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的政策,依托蘇浙滬專業物流人才、先進運輸設備和一流管理經驗,共同建立皖北地區與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物流渠道,形成府際之間互利共贏的局面。
3? 結束語
皖北農村物流發展既有優勢也有劣勢,既有機會也存在威脅,總之,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農村物流是實現皖北農村產業興旺,經濟發展的必要途徑之一。通過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培養物流從業人員、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發展農村綠色物流、加強各方合作等途徑來最終實現皖北農村物流快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范麗雪. 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研究[D]. 濟南:山東交通學院,2021.
[2] 李鵬. 農村物流在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研究[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39(12):49-50.
[3] 楊皖蘇,吳坤靈. 物流業信息化發展對策研究——以合肥市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3):65-69.
[4] 主國娜,唐小平.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產品物流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山東省蘭陵縣為例[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2,44(6):96-98.
[5] 洪韻. 鄉村振興視角下我國農村綠色物流發展研究[J]. 物流科技,2022,45(15):71-72,77.
[6] 雷德春,楊麗莎. 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農村寄遞物流發展路徑研究[J]. 物流科技,2022,45(6):58-60.
收稿日期:2022-12-05
基金項目:揚州大學商學院研究生創新項目(SXYYJSKC202220);揚州大學科創基金項目(X20220883)
作者簡介:曹小振(1996—),男,安徽亳州人,揚州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與決策。
引文格式:曹小振.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物流發展研究——以皖北農村為例[J]. 物流科技,2023,46(1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