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 李斌斌 周先穎



摘要 推動“交通+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是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文獻資料收集、實地調研等方法,系統梳理了“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相關論述,提出了“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三大核心內涵以及鄉村特色產業路定義分類。進而通過分析當前重慶市“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現狀,針對其面臨的產業通道通行服務能力較弱、配套設施不足、服務品質有待提高等諸多困境,給出了增強公路與鄉村特色產業的銜接、拓展鄉村特色產業路產業服務功能、培育鄉村特色旅游交通產品、強化鄉村特色產業路資源要素保障等具體對策建議。
關鍵詞 鄉村振興;“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路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12-0245-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2.055
Research 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ransportation & 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NG Ying1,LI Bin-bin2,ZHOU Xian-ying1
(1.Chongqi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Chongqing 400060;2.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
Abstract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 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boo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Through literature collection, field research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relevant discussions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 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three core connotations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 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nd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roads.Furthermor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 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in Chongqing, and aiming at many difficulties faced by it, such as weak industrial passageway service capacity, insufficient 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low service quality, thes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oads and 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expand the industrial service functions of 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roads, cultivate rural characteristic tourism transportation products, and strengthen the resource elements guarantee of 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road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Transportation & 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Integrated development;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roads
作者簡介 唐英(1991—),女,重慶人,工程師,碩士,從事城市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1-16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特色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產業經濟支撐,農村交通作為鄉村振興的先決條件,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交通與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交通運輸自身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系統轉型升級發展的客觀趨勢和必然要求,《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也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便捷高效的農村公路骨干網絡,加強鄉村特色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建設,促進農村公路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建設鄉村特色產業路對于促進農村公路與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縮小城鄉差距,助力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重慶鄉村特色產業優勢明顯,正大力培育建設鄉村特色產業集聚區和產業集群,為此,研究“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對策,構建完善鄉村特色產業路網絡,有利于提升鄉村特色產業對外通道聯系能力,有效促進農村地區交通與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特色資源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公路交通發展新動能,繁榮發展路衍經濟,助推鄉村特色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增長極。
基于此,筆者首先系統梳理“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相關論述,提出“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三大核心內涵以及鄉村特色產業路的功能分類;然后,分析重慶市“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最后,基于現存問題提出未來推動重慶市“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
1 “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概述
1.1 “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相關論述
鄉村特色產業是鄉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在我國鄉村區域范圍內,經過長期發展積淀形成的具有獨特資源條件、明顯區域特征、特殊產品品質、特定消費市場和核心競爭能力的產業或產業集群,涵蓋特色種養、鄉村休閑旅游等地域特征鮮明、鄉土氣息濃厚多樣性的鄉村產業,是農村地區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對于促進鄉村振興起著重要作用[1-3]。其中,鄉村休閑旅游業是農業功能拓展、鄉村價值發掘、業態類型創新的新產業, 在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農業農村部等各部委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推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也提出了交通助推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相關論述(表1)[5-10]。2021年6月,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村交通高質量發展,推進交通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和旅游航道建設,推動串聯鄉村主要旅游景區景點、主要產業和資源節點、中小城鎮和特色村莊等公路、航道建設,以農村公路為依托,探索支持路衍經濟發展的路徑[11]。農村公路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如貴州農村公路通過加快建設產業路、旅游路和資源路,推動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12]。
同廣大農村發展聯系緊密的交通與鄉村產業發展的關系,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比較嶄新的交叉研究領域。目前也有不少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黃承鋒等[13]對三峽庫區農村公路經濟帶進行考察,深入分析農村公路對啟動當地經濟產業的多重效應,解釋了農村公路與產業發展關聯機制,通過空間聚集所帶來的吸附效應和直接創造交通運輸及相關產業的投彈效應,拉動農村公路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當地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和結構升級。袁銘宇等[14]以農村公路為切入點,探究了農村公路對農業產業鏈延長的作用機理。劉龍[15]對新時期交通運輸與其他產業融合特征進行研究,提出加強交通運輸設施融合與產品創新,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以上文獻較多分析農村公路對鄉村產業的積極帶動作用,尚未對交通與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內容進行深入探究。
1.2 “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內涵
基于資料分析、文獻收集、實地調研等方法,提出“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三大核心內涵:一是構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網絡(圖1),推動鄉村特色產業路規劃建設,暢通鄉村特色產業對外銜接通道,強化鄉村特色產業互聯互通;二是拓展鄉村特色產業路通道產業服務功能,完善公路配套設施,提升公路建設品質;三是推動鄉村特色產業路路衍資源開發利用,培育路衍經濟發展新動能,發展鄉村特色旅游交通產品。
該研究所提到的鄉村特色產業路為普通公路,為解決鄉村特色產業到城區或主要樞紐或高速公路下道口“最后一公里”的公路。根據其承擔的功能分為2類,一類為骨干性道路,為鄉村特色產業園至城區、高速公路下道口提供快捷性交通轉換及干道運輸的地方公路連接線,具有交通量較大、交通流組成復雜等特點;一類為服務性道路,連通特色種養、鄉村休閑旅游等鄉村特色產業的道路,提供產業運輸、觀光旅游通道,具有交通流量季節性變化等特點。
2 重慶市“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鄉村特色產業路總體技術標準偏低,通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截至2021年底,重慶市普通公路總里程達18萬km,普通公路網面積密度達219 km/km2,人口密度達57 km/萬人,公路網面積密度居西部第一,鄉鎮通三級、通雙車道比例分別達80%、98%,建制村通暢率達100%,具備條件的村民小組通達率、通暢率分別達100%、92%,交通助推鄉村振興成效顯著。但整體技術等級仍偏低,三級及以上公路占比僅9.7%(表2),低于周邊湖北(14.3%)、浙江(24.9%)、陜西(15.8%)等省份。部分骨干性道路路段通行能力與交通出行需求不相適應,路段交通擁堵嚴重,部分連通特色種養、鄉村休閑旅游等鄉村特色產業的服務性道路路段存在服務路況較差、路基寬度較窄,公路對快速發展的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帶動作用不足,影響和制約鄉村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公路技術等級和路況亟需進一步提升。目前全市1 887 km鄉村特色產業路中,雙車道及以上公路為1 730 km,占比91.7%,骨干性道路路段通雙車道及以上公路比例較高,但仍存在近53.4%的鄉村特色產業服務性道路路段未通雙車道,部分鄉村特色產業路通行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2.2 鄉村特色產業路通道產業服務功能單一,公路建設品質有待提升
截至2021年,重慶市共計開發柑橘、榨菜、檸檬等優勢特色產業213.33萬hm2,創建優勢特色產業集群5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8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30個,累計培育7個100億級、8個50億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農業產業年增加值達1 922億元,同比增長7.8%,較平均水平高0.7百分點,全市共計擁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5個、鎮3個,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94個,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區)12個、示范點23個,市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鄉鎮168個、示范村(社區)471個、示范點666個。目前已成功打造“隆平五彩田園”、忠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等58個規模以上鄉村特色產業,鄉村特色產業實現快速發展。但通達鄉村特色產業的公路建設品質對產業的支撐不足,現有公路建設更多注重公路的通達性,忽略了公路的服務特性,部分鄉村特色產業路安全設施不足、交通標識指示系統不完善,服務區功能單一,觀景臺、驛站、自駕游露營基地等配套設施缺乏,公路服務水平較低,公路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與鄉村特色產業快速發展不相適應。
3 “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對策建議
在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應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深度融合的原則,針對“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具體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優化措施促進“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在規劃期內鄉村特色產業基本通雙車道及以上公路,基本解決鄉村特色產業路建設“最后一公里”問題,公路通達深度、道路通行能力顯著增強,公路安防設施更加完善,公路運輸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3.1 增強公路與鄉村特色產業的銜接
按照景觀優美、實用性強、帶動性大等要求,以服務鄉村振興為統領,結合農產品產業園區、農業生態觀光園等鄉村特色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一批鄉村特色產業路提檔升級,改善路面質量及通行條件,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對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支撐。對于鄉村特色產業尚未通雙車道及以上的鄉村特色產業園,提前進行布局規劃。
3.1.1 進一步完善主城都市區鄉村特色產業路路網。
中心城區以巴南為核心,推動南平壩露營基地、雙寨山等特色產業連接公路改造升級;發揮永川、銅梁、長壽、綦江等主城新區輻射作用,推動十里荷香智慧田園綜合體、天印村田園綜合體等田園綜合體連接公路提質升級,梯次推動主城新區與中心城區功能互補和同城化發展。
3.1.2 推進渝東北、渝東南地區鄉村特色產業路規劃建設。
以巫山、城口、奉節等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區縣為重點,完善石上生花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明月村田園綜合體、三峽第一村等鄉村特色產業園連接公路升級,為“三峽農家”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提供交通基礎,支撐三峽庫區生態保護、“江城”特色城鎮化發展、生態產業體系建設。以石柱、武隆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區縣為重點,完善云中花都、永隆田園綜合體連接公路提質改造,推動渝東南地區加快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3.2 拓展鄉村特色產業路產業服務功能
3.2.1 打造精品公路服務設施。
根據需要在鄉村特色產業路沿線增設簡易驛站、港灣式停車帶和觀景臺。具備條件的道班可探索配套建設旅游停車場、驛站、簡易自駕車房車營地等設施,完善充電樁配置,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功率車輛充電需求。鼓勵在干線公路到鄉村休閑旅游等鄉村特色產業之間增設停車場并實現接駁服務。
3.2.2 提升鄉村交通環境。繼續推動“四好農村路”示范路建設,充分發揮交通驛站等服務設施區位優勢和窗口效應,按照政府引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政策整合與創新相結合的理念開展“服務設施+鄉村振興”活動,推動農村公路更好地服務和支撐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完善農村公路交通標志設置,逐步解決農村公路與國省道的指路信息、地點距離信息等問題,規范服務設施招牌標識名稱、字體、外觀效果等,實現指路標志指向更清晰、設置更合理。
3.2.3 加快拓展ETC+多場景應用。
深度落實ETC智慧停車城市建設試點,進一步增強鄉村特色產業交通服務供給,加快推進產業園區ETC停車場的建設及改造,優化產業園區及周邊區域停車資源配置,打造園區停車場ETC綠色通道,推進公路交通與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
3.2.4 基于MaaS的鄉村旅游服務升級。
MaaS的核心理念是弱化交通的存在感,減少交通方面的不便,以謀求更好的用戶體驗。基于MaaS的鄉村旅游將不僅僅是如何讓用戶有更便利的搭乘交通工具的體驗,同時其作為鏈接都市和旅游地的交通生態位,更重視如何將交通體驗無縫銜接到整個旅游規劃當中。為此,鄉村旅游的接駁交通、租車業、餐飲業、酒店業、文旅設施合作,提供一站式電子購票服務。盡量降低用戶在制定行程的過程中,規劃交通路線的負擔,減少交通移動在整個旅行中的存在感,讓用戶有更順暢的旅行體驗。同時深化與高德、百度等互聯網出行服務商合作,加強相關信息數據的推送和發布,提供沿途田園綜合體、鄉村休閑旅游景點等個性化信息服務。
3.2.5 完善公路安全設施。
對于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的山城,安防工程需求量大,要加強鄉村特色產業路相關橋隧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優先推進鄉村特色產業路相關危隧改造工程,嚴格落實附近長下坡、臨水臨崖、急彎陡坡等危險路段和事故多發路段進行系統排查,實施鄉村特色產業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實施,提升農村交通安全應急保障和防災減災能力。同時提高公路信息服務及時性、創新性,提升公路潛在風險個性化通知通告及風險路徑誘導服務,全面提升公眾出行安全水平。
3.3 培育鄉村特色旅游交通產品
3.3.1 打造鄉村旅游休閑精品路線。
依托特色農業基地、村鎮、自然生態等鄉村旅游資源,推動鄉村旅游資源由分散粗放向精品化轉變,建成一批鄉村旅游特色景觀路、文化路、美麗鄉村路。以“春季踏青賞花”“夏季避暑納涼”“秋季采摘體驗”和“冬季民俗年節”為主題,開發四季分明、特色突出的精品線路。
3.3.2 創新特色鄉村旅游交通產品。
結合旅游景區景點、旅游風景道等建設,大力發展公路自駕游、鄉村田園風光游等旅游項目,挖掘“交通+旅游+文化+康養”項目,開發一批生態康養、休閑娛樂、研學旅行、非遺體驗、遺產遺址生態旅游項目,激活路衍經濟。加強與沿線產業和旅游經營對接,開展產品與公路旅游線路推介。推廣精品旅游公路自駕游線路,引導自駕車房車旅游發展,培育自駕游和營地連鎖品牌企業。
3.3.3 發展“一區兩群”特色旅游項目。
按照“全域全季全時”發展理念,構建“春夏秋冬、東西南北”時空格局。主城都市區發揮大都市圈層擴散效應和城郊邊緣效應,以農家樂(莊)類、鄉村文博館類、文創工坊類為主要類型,推出“都市精致”鄉村休閑旅游路線,助力打造“都市慢生活”鄉村休閑旅游目的地;“兩群”地區以鄉村民宿類、農業園(場)類、鄉村營地類為主要類型,發展鄉村旅游產品,推動渝東南、渝東北鄉村旅游資源整合開發。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建設“詩畫三峽”鄉村休閑旅游路線,打造原生態三峽風貌和濱水田園觀光旅游目的地;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建設“民族風情”鄉村休閑旅游路線,打造避暑養生度假和苗鄉土家文化旅游目的地。
3.4 強化鄉村特色產業路資源要素保障
加強項目建設與國土空間“三區三線”協調銜接,積極爭取在交通建設項目用地指標保障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切實解決產業路交通項目用地困難問題。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建設,鼓勵區縣利用具備開發價值的礦產、旅游等資源,通過市場化方式支持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社會投資人參與資源開發,有序推進產業路建設。
4 總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交通運輸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施“交通+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將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助推器。該研究對重慶市“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剖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增強公路與鄉村特色產業的銜接、拓展鄉村特色產業路產業服務功能、培育鄉村特色旅游交通產品、強化鄉村特色產業路資源要素保障等具體對策建議,可用于指導制定“交通+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有關戰略規劃,并為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其他政府有關部門優化完善鄉村特色產業路提供決策支持。
參考文獻
[1] 何建湘.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對策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20,40(11):121-125.
[2] 高鵬.農村地區特色產業經濟發展現狀與改善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22(1):124-132.
[3] 趙艷.《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解讀:拓展鄉村特色產業[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4):245-246.
[4] 種珊.我國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問題探究[J].當代旅游,2021,19(6):25-26.
[5] 楊燕,王洪濤.產業發展篇 百姓致富產業路[J].中國公路,2022(17):60-63.
[6] 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關于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交規劃發〔2021〕51號[EB/OL].(2021-05-28) [2022-03-16].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04/content_5615513.htm.
[7] 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EB/OL].(2018-09-26)[2022-03-16].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8] 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2019-02-19)[2022-03-17].http://www.farmer.com.cn/zt2019/1hao/ljwj/201902/t20190220_1433809.html.
[9]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EB/OL].(2019-06-28)[2022-07-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28/content_5404170.htm.
[10] 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的通知:農產發〔2020〕4號[EB/OL].(2020-07-09)[2020-07-1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7/content_5527720.htm.
[11] 新華社.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EB/OL].(2022-02-11)[2020-07-10].http://www.gov.cn/xinwen/2022-02/11/content_5673141.htm.
[12] 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EB/OL].(2022-05-23)[2020-07-10].http://www.gov.cn/zhengce/2022-05/23/content_5691881.htm.
[13] 黃承鋒,謝曉東,謝水清,等.農村公路帶動產業發展的吸附效應與投彈效應:對三峽庫區農村公路經濟帶產業發展初期的刻畫[J].西部論壇,2011,21(1):47-51.
[14] 袁銘宇,王花蘭.農村公路對農業產業鏈延長的影響機理研究[J].物流科技,2022,45(11):123-127.
[15] 劉龍.新時期交通運輸與其他產業融合特征研究[J].運輸經理世界,2021(25):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