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清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的協調非常必要,不僅能夠提升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水平,促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順利推進,也迎合了我國內部控制法規體系的形成。但不同的企業組織架構、業務類型各不相同,在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和審計活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為此,本文在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協調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以推進二者的整合。
一、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的基本概述
(一)內部控制評價
首先,內部控制評價的主體是董事會或者企業中類似的權力機構。其次,內部控制評價的對象是內部控制有效性。最后,內部控制評價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包含計劃、實施、編報等多個階段以及多個步驟。
(二)內部控制審計
內部控制審計是企業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并發表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的一個過程,是企業為了改善其經營管理、提高其自身經濟效益而進行的內部控制的再控制。也就是說,其目的是促進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三)二者協調的意義
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的工作內容十分相似,若不并行,勢必會導致大量的重復工作,造成浪費。而將二者進行協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成本,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此外,大量的實證研究以及多數企業的現狀表明,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意識不強,只有協調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活動,才能更好地保證企業內部控制效果。
二、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協調的重要性
(一)建立清晰目標,促進溝通交流
實際上,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活動并不只是監管部門的要求,還需要各個部門的溝通協作。在經營過程中,加強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的協調,可以很好地促進企業管理人員與注冊會計師的協商,使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部門與董事會、注冊會計師等縱向之間有充足的溝通與交流,保證內部控制評價意見與內部控制審計意見相一致。
(二)提高人員能力,預防企業風險
對任何企業來說,人力資源都是經營中的關鍵。加強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的協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相關人員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使他們所提出的工作方案不僅僅包含原則要求,更包含具體的工作重點,更好地揭示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與不足,更好地識別企業在內部管理等方面潛在的風險。
三、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協調的可能性
(一)二者之間目標一致
雖然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的實施主體有著不同的動機與直接目標,但從其本質出發,內部控制都是為了促進企業實現其自身目標。無論是內部控制評價,還是內部控制審計,最終都應該回歸內部控制的本質,也就是促進企業實現發展目標。從這一角度出發,二者之間的協調存在基礎與可能性。
(二)二者之間工作對象與內容一致
對企業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來說,二者之間的工作對象是一致的,都是企業在某一時期中內部控制體系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同時,二者所使用的手段也十分相似,都習慣于在現場測試中運用問卷調查、訪談、分析比較與抽樣調查等手段。由此可見,二者在許多方面都有著相同之處,為二者的協調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四、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協調的實踐措施
(一)同步開展二者工作,推進二者協調整合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往往脫離內部控制評價工作而獨立展開,導致企業內部控制的整體實施效果不佳。因此,企業應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使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同步起來,以推動二者的協調與整合。
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部門應與注冊會計師協調一致,共同做好現場測試、認定缺陷等工作,同時把注冊會計師所開展的內部控制審計活動貫穿于評價工作中,使注冊會計師發揮其業務功底,在評價過程中給予專業指導,提高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的質量。這樣一來,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無須背著內部控制審計實施,二者的工作也不會獨立展開、相互脫離。因此,企業應立足于法律法規與企業實際情況,同步開展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使二者相互貫穿,對企業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認定內部控制缺陷,進而加強缺陷整改
企業應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避免因過度自利而掩蓋自身內部控制缺陷的行為發生。在內部控制缺陷的初步認定過程中,工作人員應通過現場工作,認真編制工作底稿,分析缺陷產生的原因,并與被評價單位共同擬定初步改進措施。在內部控制缺陷整改過程中,相關部門應及時跟蹤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小組的工作進度,及時將重大事項上報企業管理層,從而使管理人員及時掌握企業發生的重大問題與具體缺陷,對進一步的整改提供大致方向。
由于在大多數企業中內部控制的缺陷界定較為模糊,企業往往會為了提高經濟效益而掩蓋自身的內部控制缺陷,導致信息披露浮于表面。因此,企業應重視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與整改工作,對于不同類型的缺陷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促進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
(三)注重部門相互溝通,保證工作順利進行
從實際情況出發,大多數企業都面臨著溝通交流不順暢的問題,而相互溝通恰恰是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相協調的關鍵。只有注重企業管理人員與會計人員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信息共享,才能保證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協調進行。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高層管理人員往往對企業的經營狀況有更全面的了解,需要與注冊會計師共享其擁有的相關知識,使注冊會計師能夠對企業的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同時,注冊會計師的業務能力較強,專業知識豐富,需要與管理人員共享其所擬訂的方案。除了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與注冊會計師之間需要相互溝通,評價者與審計者之間也需要一定的溝通交流,否則就會出現以下情況:評價者與審計者認為,下屬部門不愿意接受其監督與管理;被評價者與被審計者認為,上級部門無中生有、遇事生風。這就導致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的意見不同,二者之間難以協調。因此,企業應在評價與審計實務中明確目標,保證各個部門之間、相關人員之間能夠順暢溝通,提升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之間協調的可操作性。
(四)采取多種實踐策略,提高人員專業素養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若不重視內部控制相關人員的教育培訓,很容易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企業健康發展。因此,企業應提高對相關人員的要求,特別要注重提高審計人員的責任心與職業素養,從而使他們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與職業操守,及時發現企業在審計工作中潛在的問題,加強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相協調的積極作用。
企業可以定期對內部控制的相關人員進行教育培訓,不斷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并提高他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對于咨詢類公司,企業更應重視人力資源的培養,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使其更好地接待客戶,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除此之外,企業還可以定期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到企業內部開展講座,使企業內的工作人員能夠不斷汲取新知識,了解新理念,對企業中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協調做出自己的思考,早日成為企業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審計人員不能固守傳統的思維方式,而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工作中應用相關的審計軟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自身的工作量,同時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效率與質量。專業技能的培訓是一方面,職業操守的培養也不能忽視。企業應建立健全績效考評機制,對于有著嚴謹認真工作態度、較好完成審計工作的人員進行獎勵,提高績效,對于缺乏底線、毫無職業操守的審計人員嚴厲懲罰。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也能夠促使他們在審計工作中保持正確態度,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傊?,企業應重視人力資源培訓工作,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更好地促進企業未來發展。
(五)保證內部控制審計的獨立性
在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相協調的嘗試中,必須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失去獨立性,審計也就失去了靈魂,內部控制審計也會失去其存在的價值。因此,企業應把審計的獨立性作為二者相互協調的前提,從而保證二者協調的有效性。
企業可以成立內審委員會,接受董事會的直接領導,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同時,也要保證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使其明白自身的工作職責,避免其參與企業中與審計無關的工作,或受到其他不定因素的影響,從而把滋生舞弊等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若不能保證審計獨立,企業就會出現灰色地帶,勢必會有鉆空子的舞弊現象,影響企業的良好經營,削弱企業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的協調作用。因此,企業應把握審計獨立性這一關鍵環節,為實現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協調做好鋪墊。
五、結 語
總而言之,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之間存在著協調的基礎,企業管理人員應對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解二者在相關方面的一致性,并從企業的行業特點與實際情況出發,協調好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更好地推進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