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燕 何佳娜
摘 要 鄉村振興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現階段發展的現實要求作出的適合我國當前實際情況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戰略意義。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切入點,探析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灰寨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為促進揭西縣灰寨鎮鄉村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從堅持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培養本土人才,積極引進外來人才;繼承創新鄉村文化,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堅持綠色健康發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創新鄉村治理方式5方面提出了推進灰寨鎮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 鄉村振興;實施路徑;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灰寨鎮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8.049
20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結構的急劇轉型使我國的農村發生了劇烈變化,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遷移,城市不斷發展,導致城鄉差距逐漸擴大。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的根本性問題,既關系到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又關系到糧食安全問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正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核心關鍵所在,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戰略意義。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新起點上,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歷史性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灰寨鎮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中部,發源于大北山的灰寨河穿鎮而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水熱條件優越,土地肥沃,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潮客文化,總面積約53.6 km2,戶籍人口約
4.3萬人。鄉村振興是實現灰寨鎮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在現代化進程中須以系統的觀點,統籌規劃鄉村發展,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1]。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灰寨鎮發生了極大變化,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公共文化設施水平逐步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極大提升,充分彰顯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前瞻性與先進性。
1 灰寨鎮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產業振興
1)發展現狀。灰寨鎮利用豐富的水資源和肥沃的土地發展青欖特色產業,并于2020年建成天鵝湖橄欖產業園,為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為灰寨鎮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2)存在的問題。受產業規劃不完善、資金投入不足、人才匱乏、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低等問題影響,灰寨鎮青欖特色產業的集聚效應不強。同時,當地的青欖品牌建設水平較低,缺乏市場競爭力。
1.2 人才振興
1)發展現狀。灰寨鎮加大資金投入以改善辦學條件、增加學位供應,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培育本土人才,并堅持引進外來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2)存在的問題。《揭西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灰寨鎮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23.9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7.12%;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高中、初中、小學文化程度的分別有3 149人、9 366人、43 614人和31 563人,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54年,說明灰寨鎮人口存在老齡化、受教育程度低的問題。此外,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本土人才流失嚴重,再加上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人才吸引政策優惠力度不足等問題導致引進的人才數量較少。
1.3 文化振興
1)發展現狀。灰寨鎮規劃建設了老宮林村黨建公園、向陽村小公園、南洋村青潭嶺文化活動中心等一批居民文化活動場所,公共文化設施水平逐步提升。2)存在的問題。目前灰寨鎮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仍有待加強,存在文化設施數量不足、體育器材損壞和設施產品質量不一等問題。公共文化事業發展不充分,對本土優秀文化資源的挖掘利用再創作不足,無法為當地居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同時,當地居民參與鄉村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偏低,不利于當地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
1.4 生態振興
1)發展現狀。灰寨鎮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包括“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綠滿家園”行動、“廁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等工程項目,加強河流綜合治理,使鎮容村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和綠化水平得到明顯提升。2)存在的問題。灰寨鎮農村人居環境衛生治理、綠化養護管護方面還需繼續加強,整治后的人居環境雖得到了大幅改善,但主干道和房前屋后仍有污水、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垃圾亂放問題,部分村民愛綠護綠意識不強,對生活垃圾分類認識不足,認為綠化養護、垃圾分類與自己無關,環保理念有待提升。
1.5 組織振興
1)發展現狀。灰寨鎮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工作,強化組織領導,每月定期召開分析調度會議,扎實推進糧食生產、駐鎮幫鎮扶村資金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為鄉村振興工作實施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2)存在的問題。農村基層黨組織未完全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組織力有待提升,如部分鎮村干部在落實上級關于鄉村振興戰略決策時存在不積極、不扎實、不徹底等問題,銳意進取的精氣神不足,部分黨員干部在學習新事物、組織規劃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2 實施路徑
2.1 堅持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的實現離不開產業發展。要因地制宜地挖掘灰寨鎮的區位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1)針對青欖產業集聚效應不強的問題,可通過科技創新、技術優化等手段延長青欖產業鏈,促進橄欖制酒廠等二三產業朝精深加工方向發展,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可利用本地資源,以“橄欖”為系列主題發展旅游業,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2)通過建設優質橄欖品牌發揮品牌效應,利用互聯網等途徑提高灰寨鎮的青欖知名度,并通過直播帶貨等電商營銷新模式拓寬青欖的銷售渠道。3)灰寨鎮擁有獨特的潮客文化,具有一定規模的古村落傳統建筑群,可深度挖掘古村落文化底蘊,在保護傳統古村落整體格局和歷史風貌的基礎上發展旅游業,加大資金投入對新宮林村樂善處等古村落進行修繕活化。深度開發古村落文創產品,將當地特有的歷史風情與文創產品相結合,如文創雪糕等,繼而帶動當地民宿、青欖等農業產業發展,繼而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創業途徑,也為農產品開拓新的銷售
渠道。
2.2 努力培養本土人才,積極引進外來人才
人才是實現創新的核心要素,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要資源,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實現鄉村人才振興,既要努力培養本土人才,又要積極引進外來人才,并且留住人才。1)因材施教培育灰寨鎮的本土人才。對年齡較大且長時間從事農業的農民,著重提升其勞動技能、經營能力等綜合素質,鼓勵他們向其他村民傳授種養經驗,指導村民進行耕種養殖等事宜;有針對性地對農村青壯年進行培訓,加大培訓力度,培訓農村電商、數字化等相關知識,提升其現代化綜合素質,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2)通過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各項福利補貼及相關創業扶持措施等,吸引更多的企業到灰寨鎮投資建廠,吸引鼓勵高校畢業生和各類人才參與灰寨鎮的發展建設,并向引進的人才和企業普及灰寨鎮的發展優勢、政策優惠等信息,以便于引進的人才和企業能更好地利用區位優勢進行創業發展,進而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高的經濟收入。同時,大力支持外出農民返鄉創業就業,為他們提供精準的就業服務和創業扶持,強化技能培訓等,充分發揮人才的本土優勢。
2.3 繼承創新鄉村文化,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給予的精神力量。要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內在的優秀品德和思想觀念,并同時代精神相結合,在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的前提下進行創新性發展,以更好地滿足村民多種多樣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灰寨鎮擁有獨特的潮客文化,在飲食習慣、建筑風格和風俗文化等方面都呈現出相互交融的狀態,展現出開放包容的文化風范,因此要深度挖掘其文化底蘊,創新文化發展模式,與當地民俗、飲食、宗族等特色文化相結合,展現潮客文化獨有的精神面貌。
1)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強圖書室、文化交流室、運動場等基礎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同時積極引導文化產業發展,做好引導監管。2)通過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委托生產等形式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鄉村文化建設與發展,開展形式各異、居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如英歌演出、民間手藝表演、游龍文化節等,傳播發展傳統文化,結合時代要求和現代化技術手段對鄉村文化進行創造性發展[3]。
2.4 堅持綠色健康發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鄉村振興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1)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農業農村綠色健康蓬勃發展,加強農村生態保護,鼓勵村民踐行綠色出行、反對食品浪費等綠色低碳的生活生產方式[4]。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大對生態保護的宣傳力度,提升村民環保意識,通過多種方式調動村民參與鄉村綠化美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實行積分制,把村民參與綠化美化的行為量化成積分,可通過積分兌換米面糧油等獎品,以充分發揮村民參與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美化鄉村人居環境。2)當地政府應不斷完善灰寨鎮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提升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水平,促進灰寨鎮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均等化。
2.5 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創新鄉村治理方式
從國家角度看,鄉村治理關乎我國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不斷健全;從社會角度看,良好的鄉村治理能讓鄉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的狀態,從而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保障;從村民角度看,鄉村治理關乎鄉村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關乎著他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參與感。灰寨鎮可從以下2方面出發推動鄉村組織振興。1)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的建設,灰寨鎮黨組織需加強引領鄉村產業發展,切實提升農民利益,以此增強自身的組織動員力[5]。對灰寨鎮當前部分鎮村干部銳意進取的精氣神不足等問題,黨組織要進行約談,壓實鄉村振興的工作責任。2)創新鄉村治理方式,灰寨鎮黨組織可通過公眾號、微信工作群等方式發布鄉村動態、法律知識等信息,村民也可通過該方式向黨組織提出建議、尋求幫助等,從而建立起與村民及時有效、直接溝通的渠道。
3 結論與討論
筆者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切入點,探析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灰寨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5方面提出了發展建議,包括堅持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培養本土人才,積極引進外來人才;繼承創新鄉村文化,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堅持綠色健康發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創新鄉村治理方式。
推進鄉村振興關系重大,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當地居民的責任,為此在上述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以下3點建議:1)政府要充分發揮好引導作用,加強數字鄉村建設,以數字經濟推動鄉村發展;2)企業要盡力承擔社會責任,樹立好企業形象,如為農產品銷售提供電商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等;3)作為普通居民,除可志愿到鄉村進行服務和建設外,也可以一名游客的身份到風景優美的鄉村旅游,享受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及人文景色,或量力支持購買鄉村特色農產品、手工品等。
參考文獻:
[1] 沈建波.以鄉村全面振興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J].實踐(思想理論版),2021(6):57.
[2] 張家瑞,張立新.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度及障礙因素研究:基于山東省的實證分析[J].棗莊學院學報,2023,40(2):127-134.
[3] 夏小華,雷志佳.鄉村文化振興:現實困境與實踐超越[J].中州學刊,2021(2):73-79.
[4] 曹立,徐曉婧.鄉村生態振興:理論邏輯、現實困境與發展路徑[J].行政管理改革,2022(11):
14-22.
[5] 吳成林.鄉村振興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提升[J].長白學刊,2019(1):16-22.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