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榮亮 黃振標



摘 要 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現有的晚秈品種已種植多年,抗病性逐年下降,無法實現當地水稻種植高產的種植目標,難以保障及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為優化始興縣晚秈品種結構,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2021年,在氣候、田塊、播期、移植期、水肥管理和病蟲草螺防治等相同的條件下,引進晚秈品種WB01、WB02、WB03、WB04、WB05、WB06、WB07、WB08和WB09進行區域試驗,并對晚秈品種的主要經濟性狀、農藝性狀和抗性進行調查。結果表明,試驗品種均具有良好的抗性,適宜在始興縣種植,WB06和WB03的667 m2產量超過600 kg,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適宜在始興縣推廣種植。
關鍵詞 晚秈品種;品種性狀;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8.075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水稻種植面積占世界水稻總面積的20%,稻谷總產量占世界水稻總量的1/3[1]。我國有50%左右的人以稻米為主食[2]。水稻不僅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更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3]。通過在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對晚秈新品種進行引種試驗,為優化品種結構、發展高效優質產業、保障糧食安全提供一定的品種性狀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基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3 ℃,年降水量1 468 mm,無霜期296 d。試驗地為砂壤土、肥力中等,在氣候因素、管理措施等相同的情況下進行試驗。
1.2 試驗材料
本試驗品種均由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為晚秈優質中遲熟品種,編號為WB01、WB02、WB03、WB04、WB05、WB06、WB07、WB08和WB09。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取小區設計,在同一田塊內設置9組處理,每組處理設3次重復,隨機排列,每個試驗小區面積13.34 m2,共27個小區,相鄰小區設0.3 m工作行間隔,小區四周設0.8 m保護行,保護行與試驗品種間設0.3 m工作行間隔。2021年7月22日插秧,667 m2基本苗為3.3萬,每小區15行、22列,株行距20 cm×20 cm,每穴2苗。
1.4 田間管理
1.4.1 秧田處理
試驗采用常規水育秧方法,用凈水清洗種子后,于2021年7月3日進行播種,每667 m2播種量為15 kg。于7月3日施復合肥[m(N)∶m(P2O5)∶m(K2O)=19∶8∶19,下同]10 kg/667 m2;7月20日噴施送嫁藥,即每667 m2
用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福戈)10 g+40%富士一號乳油100 mL兌水40 kg噴霧,預防稻縱卷葉螟和稻瘟病。
1.4.2 試驗田處理
1)整地。7月21日進行機械整耕。2)施肥。7月21日,每667 m2施復合肥 20 kg、有機肥50 kg;8月4日,每667 m2施復合肥 15 kg。3)病蟲害防治。8月24日,每667 m2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50 g+25%苯醚甲環唑乳油50 mL+6%阿維氯苯酰50 mL+9.8%虱螨脲100 mL兌水40 kg噴霧,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縱卷葉螟、三化螟和稻飛虱;8月31日,每667 m2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50 g+25%苯醚甲環唑乳油50 mL+6%阿維氯苯酰50 mL+30%愛苗乳油20 mL+9.8%虱螨脲100 mL兌水40 kg噴霧,防治稻瘟病、紋枯病、三化螟、稻曲病和稻飛虱;9月10日,每667 m2用6%阿維氯苯酰50 mL+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50 g兌水40 kg噴霧,防治三化螟和稻瘟病。4)其他措施。7月26日,每667 m2用尿素5 kg+10%吡嘧磺隆可濕性粉劑15 g+50%百螺敵40 g混合撒施,防治雜草和福壽螺。5)水分管理。采用“淺水插秧,深水返青,寸水促蘗,夠苗曬田,有水孕穗,干濕壯籽”的方法進行水分管理[4]。本次試驗期間氣候正常,無人為因素影響。
1.5 測定項目及測定方法
1.5.1 農藝性狀測定
1)采用固定調查點法,即第1和第3重復小區中,相同方位的第3縱行第3穴起連續調查10穴,測定基本苗、最高苗數和有效穗,并根據公式(1)和公式(2)計算分蘗率和成穗率。
(1)
式中:Ya和Yb分別表示基本苗和最高苗數,萬株。
成穗率=X÷Yb×100%(2)
式中:X和Yb分別表示有效穗和最高苗數,萬穗/萬株。
2)株高。采用鋼尺進行人工測量,在成熟期選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測量每穴中的最高穗,從莖基部至穗頂(不連芒),取其平均值。
3)穗長。采用鋼尺進行人工測量,穗節至穗頂(不連芒)的長度,取3穴全部稻穗的平均數。
4)在分蘗盛期目測水稻的株型、葉色、葉姿、長勢、熟期轉色、倒伏程度、落粒性和耐寒性。①株型分緊束、適中、松散3級。②葉色分濃綠、綠、淡綠3級。③葉姿分挺直、一般、披垂3級。④長勢分繁茂、一般、差3級。⑤熟期轉色根據葉片、莖稈、谷粒色澤,分好、中、差3級。⑥倒伏程度分直、斜、倒、伏4級。直:莖稈直立或基本直立;斜:莖稈傾斜角度小于45°;倒:莖稈傾斜角度大于45°;伏:莖穗完全伏貼于地。
⑦落粒性,成熟期用手輕搓稻穗,視脫粒難易程度分難、中、易3級。難:不掉?;驑O少掉粒;中:部分掉粒;易:掉粒多或有一定的田間落粒。⑧耐寒性,中、晚稻孕穗抽穗期及后期遇寒后根據葉色、葉形、谷色及結實情況記載中后期耐寒性,分強、中、弱3級。
1.5.2 經濟性狀測定
1)采用實數法,通過微電腦自動數粒儀統計粒數,并根據公式(3)、公式(4)、公式(5)計算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和結實率。
每穗總粒數=Zb÷Xb×100%(3)
式中:Zb表示3穴總粒數,粒;Xb表示3穴總穗數,穗。
每穗實粒數=Zc÷Xb×100%(4)
式中:Zc表示充實度在1/3以上的谷粒數及落粒數之和,粒;Xb表示3穴總穗數,穗。
結實率=Za÷Wb×100%(5)
式中:Za和Wa分別表示每穗實粒數、每穗總粒數,粒。
2)千粒重及產量。在考種后完全曬干的實粒中,每個品種隨機取2個1 000粒分別進行稱重,其差值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取2個重復的平均值作為千粒重。根據公式(6)計算產量。
產量=X×Z×G÷1 000(6)
式中:X表示667 m2平均有效穗,穗;Z表示平均每穗實粒數,粒;G表示千粒重,g。
3)最高苗。分蘗盛期在調查基本苗的定點處每隔3 d調查1次苗數,直至苗數不再增加為止,取最大值,折算成每667 m2最高苗,調查第1和第3重復。
1.6 數據處理
在Excel中設置相關的計算公式和輸入調查數據,自動生成表格中各試驗品種的相關數據,再按試驗要求保留小數位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9個試驗品種的全生育期比較
由表1可知,9個試驗品種全生育期均在107~114 d,
其中WB02的全生育期最短,僅為107 d,WB05的全生育期最長,達114 d。由于試驗期間水稻種植的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性相對穩定,9個試驗品種均能在始興縣晚造正常種植且安全度過寒露風。
2.2 9個試驗品種的農藝性狀比較
由表2可知,9個試驗品種的667 m2最高苗在26.3萬~36.7萬,WB01的667 m2最高苗最多,達36.7萬,WB06的667 m2最高苗最少,為26.3萬;
9個試驗品種的株高在92.0~107.6 cm,WB03的株高最高,為107.6 cm,WB01和WB08的株高最低,為92.0 cm,整體9個試驗品種的株高相對穩定;9個試驗品種的穗長在20.6~24.8 cm,WB03的穗長最長,為24.8 cm,WB08的穗長最短,為20.6 cm;9個試驗品種的分蘗率在697.0%~1 012.1%,WB01的分蘗率最高,WB06的分蘗率最低,水稻分蘗率主要與光照、溫度、水分、養分、秧苗素質和插秧深度等有關,健壯的秧苗、適宜光溫條件和肥水管理,有利于禾苗早生快發。
同時,根據實際觀察可知,9個試驗品種的農藝性狀均表現為無倒伏、植株整齊、株型緊束、葉姿挺直、長勢繁茂、熟期轉色好,除WB02、WB06和WB09的葉色淡綠外,其他試驗品種的葉色均為濃綠。
2.3 9個試驗品種的經濟性狀比較
由表3可知,1)9個試驗品種的667 m2有效穗數在17.9萬~21.5萬穗,WB08的有效穗數最多,WB02的有效穗最少。2)9個試驗品種的成穗率在55.9%~77.8%,WB09的成穗率最高,WB02的成穗率最低。3)9個試驗品種的總粒數在99.4~
162.8粒·穗-1,WB06的總粒數最多,WB07的總粒數最少。4)9個試驗品種的實粒數在92.4~180.6粒·穗-1,
WB09的實粒數最多,WB07的實粒數最少。5)9個試驗品種的結實率在84.4%~94.3%,WB03的結實率最高,WB05的結實率最低。6)9個試驗品種的千粒重在22.8~26.9 g,WB07的千粒重最重,WB09的千粒重最輕。7)9個試驗品種的667 m2產量在464.80~611.58 kg,WB06的產量最高,WB07的產量最低。
2.4 抗性
9個試驗品種的抗性均表現為耐寒性強、無倒伏、落粒性難,無葉瘟病、穗頸瘟、紋枯病和稻曲病。
3 結論與討論
1)試驗品種均屬于中熟品種,全生育期均在107~
114 d,在始興縣晚造正常種植能安全度過寒露風。
2)WB03、WB06的667 m2產量在600 kg以上,除WB07外,其余品種的667 m2產量均超過500 kg,且具有良好的抗性,可在始興縣進行大面積的推廣種植。
3)水稻的產量主要由有效穗、每穗粒數和千粒重決定[5]。在日常水稻生產中,根據田塊地力和施肥水平,分蘗率高的品種應適當減少基本苗,分蘗率低的品種可適當增植基本苗。培育壯秧,促進禾苗早生快發。適時控制苗峰,營造良好的田間小氣候,培育健壯發達的根系,延長水稻功能葉壽命,提高稻谷充實度,增加實粒數,提高產量。
4)水稻性狀受遺傳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株高和千粒重主要由品種的遺傳因素決定,但在日常生產中,播種期、移植期、秧苗質量、基本苗、移植密度、土壤肥力、氣候因素和田間管理水平不同,對水稻的全生育期、最高苗、分蘗率、有效穗、結實率和產量有較大影響。因此,在確定適合當地的水稻種植品種后,需采取精細化的種植管理措施養護水稻,以保障高產水稻的種植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韋小珊,梁儉偉,張集勝,等.不同灌溉方式對香稻產量品質及水分利用率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20,35(4):129-136.
[2] 趙飛,劉建,曹高燚,等.水稻品質育種與優質化栽培問題的探索[J].雜交水稻,2022,37(2):1-6.
[3] 朱英國.淺談水稻事業與國家糧食安全[J].中國鄉鎮企業,2011(7):41-43.
[4] 伍箴勇,吳中華,楊前玉,等.優質高產雜交稻新組合荃優727[J].雜交水稻,2020,35(1):66-67.
[5] 萬建民.中國水稻分子育種現狀與展望[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7(2):1-9.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