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巖

【摘要】學校教學與企業實踐良性互動,帶動可持續滾動發展,構成驅動工匠精神養成的另一驅動輪,雙輪驅動師帶徒、老帶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任務驅動、目標引領、教學做思合一全方位可持續工匠精神養成,“三全育人”“雙元育人”具體化和行動化,實現德技雙修、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雙輪驅動;工匠精神;養成策略
打造職教類型特色,促進產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雙元育人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課題。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個關鍵點是把學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出來,根本出路是建立學校教育與崗位實踐、學校辦學與企業生產之間良性互動、工學交替、教學做合一。為此,我們于2019年創辦茶藝與茶營銷工學交替實驗班,立足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實踐探索,聚焦校企“雙輪驅動”工匠精神養成,扎根校企深度合作,在實踐中把工匠精神打磨提煉成“小茶人精神”,專注培育師生精益求精精神內質,注重純粹、專注、堅持的職業品質,修身養性,磨礪品質,德技雙修。
一、以行動導向教學為軸,把“小茶人精神”四個維度十大要素融入校園、班級、課堂、企業崗位實踐行動和拓展體驗五個平臺是培養學生“小茶人精神”的有效路徑
對“小茶人精神”在服務行業的內涵進行提煉,生成“小茶人精神”四個維度十大要素:
結合中職生學情,通過學生學習、生活中可見式量化,打磨生成“小茶人精神”行為標準模式,打造校園、班級、課堂、企業實踐崗位和拓展體驗五個訓練平臺,形成全方位可持續工匠養成行動教學模式,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沉浸式修成“小茶人”。通過校企合作發力,搭建特色化校園文化平臺,文化浸潤生成學生正確價值觀,滋養職業道德;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小茶人精神”,“上學即上班,上課即上崗”,職業修為日?;?;在課堂中項目化行為訓練與職業精神修為反思、評價同步,引領“小茶人精神”生成;在企業實踐中,通過師徒制,在真實崗位實戰中驗證、深化和固化技能,持續滋養匠人精神,提升綜合素養,德技雙修。
二、總結、打磨、提煉生成在實踐中培養“小茶人精神”評價標準,實施多元評價,是培養學生“小茶人精神”的重要抓手
“小茶人精神”是一種內在的涵養,傳統的評價依重簡單的結果性考核,指向含糊,不切合精神涵養性生成規律。必須突破傳統,構建活動過程與結果統一的行為訓練考核體系。
策劃系列校園文化活動,確定活動行為標準,對學生校園生活展開多元評價,學生對標對表,主動發展。
班級管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反饋與量化,形成班級管理制度及量化標準,匯編成《班級管理手冊》。依據標準每日每月每學期反復強化日常行為標準,每天進行結果考核、反饋,立行立改,日日新。
采用多元評價方式,通過自評、互評、小組評、分項測評、綜合評價等,全面考量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形成“教—評—學”三位一體,以評促學、以評促教。把難于量化和檢測到的工匠精神變成可見式的量化指標,“小茶人精神”四維度十要素在多元評價中落實。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緊密結合,德、技考核占比為6 :4,注重學生的德行培養,同時把課程分為若干個項目,每個教學項目均設置德技評價量表。
企業實踐崗位量化考核。與企業共同探討量化考核,共同制定師徒共進機制、師徒月度評估表、見習課程、培訓考核方案,設計《學生實訓手冊》和《工作日志》,通過自評、小組領班評價、教師(師傅)評價,在循環反復的崗位實踐中對標對表,磨礪“小茶人精神”。
三、以行為導向的五平臺塑造,是培養學生“小茶人精神”的基本依托
1.搭建特色校園文化平臺,助推“小茶人精神”培育
營造與學校特色和專業特點相吻合的育人情境,開展系列主題活動:①舉辦“5.21”國際飲茶日系列活動;承辦世界評茶師聯合會年;以節日為主題如“三八女神節”等校園茶會、傳統文化和企業文化進校園活動育人。②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服務全國星級茶館協會“博鰲論壇”活動;參加五指山市早春茶開采節茶事服務活動;海南冬交會茶產品推廣服務活動;組織學生進茶館、茶園茶廠體驗等,增強學生的職業認知和職業意識。③匠人入校,榜樣引領。高位對接省內外茶企業名師、大師,運用播種機理聘請南海工匠深入課堂傳授技藝,“南海工匠”徐雪燕、李達敏、鄧蘭萍、浙江紹興手工制茶非遺傳承人王嘉巍(制茶方向)為特聘教師;名師工匠進校園傳承工匠精神、培育職業精神,大師施展、示范絕技絕活,手把手指導師生,激發師生職業興趣和求學求技熱情。④利用校園多種媒體手段宣傳“大國工匠精神”,組織工匠精神主題演講比賽、校園禮儀、技能大賽、茶事接待服務,綜合展示和檢驗學生綜合素質。
2.創設職業情境仿真平臺,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小茶人精神”
與廣州市大茶園茶業有限公司協同打造“大茶園實驗班”,“上學即上班,上課即上崗”,按照企業運營管理模式制定班規,按照企業崗位設置班干職務,例如店長即班長、人力資源部長即學習委員、后勤部長即勞動委員、領班即學習小組組長等。企業崗位代入,沉浸式熏陶工匠精神養成。
3.夯實課堂平臺,以專業課堂為抓手
按“小茶人精神”“四維度十要素”相應內容,設計相對應可量化的評價標準,建構項目教學框架,養成小茶人。
(1)仿真企業環境的項目教學。按崗位實踐組織教學,從著裝、物品擺放標準、技能訓練等都嚴格按照實際崗位要求進行,上課即上崗。實行工作崗位分組,每組設茶藝師領班、茶藝師、收銀等,學生按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每次實訓輪換崗位,考核評價時結合學生具體任務及小組完成情況給予綜合評價,讓學生始終浸潤在“職業人”氛圍中,增強其企業崗位意識。
實訓室按三個區域的劃分。第一個區為員工物品存放區,其功能是讓學生把手機、水杯等個人物品整齊擺放到物品存放點,手機也放到指定的手機充電柜,自主打掃衛生、準備上課物品等,“凈身”上課(崗)。第二個區是開市前會議區,模擬茶館、餐飲茶藝餐廳工作流程,由各小組領班組織召開工前會,主要內容是檢查員工儀容儀表;誦讀“優質服務三字經”;布置本次學習任務及任務分工;最后各小組喊口號,“靜心”進入課堂學習(上崗)狀態?!皟羯怼薄办o心”區域主題任務活動,學生既熟悉了行為流程準則,又修養了心性,培養學生服務意識,還為下一階段有效學習提供了保障,一舉三得。第三個區域是實操區,仿真實際崗位全流程。
(2)磨礪恒心三循環訓練。針對以往教學中學生掌握技能很快,但技能的精細程度不夠,每個技能只要掌握就不再努力去做好,沒有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態度問題,將學習融入到一個個具體的技能訓練中。整個過程圍繞著一個工作任務展開實踐行為訓練,每組學生必須進行至少三輪反復訓練:第一輪訓練要求能夠能完成基本技能,自我反?。坏诙営柧氁笫炀毑僮?,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技能,對技能要求熟悉,自我反?。坏谌営柧氁缶毑僮?,限時達到技能精細化要求,能夠提升自我。通過三輪反復促進學生積累生成執著專注、鍥而不舍的匠人品質。
4.融合企業平臺,校企協同“雙元育人”,以老帶新,厚積薄發養成小茶人
與大茶園共同打造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企業提供實踐崗位,間隔半年安排兩輪崗位實踐,采用師帶徒共進機制,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師傅從工作到生活全面跟蹤指導,實現工匠精神積累養成“學習—體驗—學習—再實踐”兩次質的飛躍。
在“大茶園實驗班”,企業大師從人才培養方案開始就深度參與,后續的課程計劃、教學實施,崗位見習和實習都是校企共同推進的。根據崗位工作實際,實踐崗位工作手冊、崗位工作規程等編入教學必修內容,教學方法按崗位實際需求優化。同時,企業也根據學校的教學實際,調整企業的管理制度,強化了對企業師傅帶徒的績效考評內容。在班管理中設學校和企業雙班主任工作制,實行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時全程管理。在校老生認領新生“徒弟”,以老帶新,把好的傳統和作風延續到校內學習生活和企業崗位實踐全過程,從目前已有四屆學生傳承積累來看,作用效果十分明顯。通過企業隨訪、教師、學生的訪談,結果表明,企業對學生高度認可,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對匠師的要求也有進一步認識;同時通過發放網絡問卷調查,對實踐研究前后對比,發現學生在學習態度、自律、耐心、團隊協作、自省、自信和再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5.拓展體驗教學平臺,開墾小茶園,深度學習,體驗式成長小茶人
學生的工匠精神養成是持續不斷,甚至是延續終身的過程,學生的茶藝修為需要不斷拓展,向更厚實的茶文化、茶生態、茶產業延展,從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向全方位體驗式生長延伸,從而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為此,學校與海南妙自然茶葉有限公司、南海茶廠、椰仙茶廠等茶產業種植加工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每學期安排學生到茶園和茶產業基地進行茶修活動,體驗茶葉種植、管理、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流程,與茶藝服務對接,助力提升茶藝服務的文化品位和服務品質。學校還在有限的空間里開辟了兩小塊茶園,種植海南大葉種、紫娟、金萱、云南大葉種等海南目前主產的茶樹品種,由學生自主管理,與茶樹共成長。構筑全景式、沉浸式小茶人體驗成長學習場。
四、教學相長,形成教師與學生工匠精神“雙修模式”,是小茶人可持續健康成長的穩定器
《禮記·學記》言:“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苯處熢诟母飳嵺`中與學生多元互動,被全新的學生和全新的學習裹攜著向前奔跑,被重新定義的教與學刷新了老師的模糊認識,發現了自己的短板與不足,有了修成匠師的強烈愿望,從過去企業“要我下”變成“我要下”,教師主動深入企業修匠藝、鑄匠魂、做匠人。企業師傅進學校,在教學中修習育人之技,企業是匠師的“孵化器”,職業學校又是工匠人才的“生產車間”,教與學、校與企被源源不斷注入生命活力,進入可持續生長空間,工匠精神養成更有了活水源頭的根本保障。
【參考文獻】
[1]宋立丹.“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教師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徑探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04).
[2]陳士杰.校企合作中中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研究[J].廣東職業教育與研究,2021(10).
[3]郭曉云.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以中職旅游專業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1(06).
[4]丁曉紅,叢淑芹.職業院?!肮そ承汀比瞬排囵B的主要瓶頸——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9(10).
[5]歐陽琦云.合作共贏 和諧互促 教學相長——新時期師生多向合作教學策略的有效構建[J].華夏教師,2019(12).
【基金項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校企雙輪驅動促進中職小茶人工匠精神養成的實踐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QJHV20210632)。實踐成果2022年獲海南中職教育教學成果省級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