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高質量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性、方法及政策支持。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提出了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戰略目標,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升級,在廣東省等經濟發達地區,高質量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我國應加強創新驅動,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其次,應促進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協同發展,打通信息和資金流通的通道,提高企業在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話語權和地位。最后,政府應采取有效的政策支持措施,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資金、人才和稅收優惠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關鍵詞:高質量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本文索引:萬全球.<變量 1>[J].中國商論,2023(13):-082.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7(a)--04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推進,我國產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在這種背景下,高質量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以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促進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協同發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廣東省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也是專精特新企業的聚集地,在這些地區,高質量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可以促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提升地方經濟的競爭力和發展水平。同時,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為高質量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我國需要加強創新驅動,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促進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協同發展,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1 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1.1 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現狀
專精特新企業是指企業規模符合國家《中小企業劃型標準》(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規定的、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中小企業。他們專注于行業某一細分領域,專業化程度高,實行精細化生產、管理,技術精湛、工藝精益、產品精良、服務精細,產品、技術、工藝等獨具特色,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
截至2023年3月底,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數已達15711家(其中深圳498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67家,90%以上來自“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十大重點產業領域或廣東省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廣東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輕紡等領域。這些領域是廣東省優勢產業和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對推動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企業在技術研發、創新能力、產品質量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可以滿足市場需求,并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
1.2 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區域發展不平衡:目前地處珠三角的深圳、廣州、東莞、佛山、惠州、珠海六市的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合計13494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合計789家,分別占全省21個地市總數的85.89%和91.00%;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較少,區域發展不平衡。
(2)資金問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0%左右為新興企業或5年內創立,其發展迅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融資難、融資貴是普遍問題,這對企業發展造成了最大的困擾。
(3)人才問題:人才是第一資源,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但目前普遍面臨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相對匱乏的問題,人才流失和人才招聘成為很大的問題。
(4)市場競爭問題:隨著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的增加,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需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技術含量,以及升級迭代等來獲得市場份額。
(5)創新發展問題:經過大量走訪,現有專精特新企業研發普遍處于低水平狀態,創新內驅力不足,發明專利偏少,50%以上的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擁有與目前主導產品相關的發明專利不超過2件,這也成為目前廣大專精特新企業申報國家級“小巨人”企業的最大瓶頸。目前,廣東全省國家級“小巨人”企業總數僅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總數的5.52%。
(6)知識產權問題:知識產權是企業最重要的財富。在技術創新方面,由于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完善,產品、技術很容易被侵權。
1.3 針對問題的政策措施分析
(1)加大專精特新宣傳輔導力度。可由省工信部門牽頭,組織專家隊伍加強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中小企業的政策宣貫、規劃輔導力度,引導、鼓勵、支持廣大中小企業發展為專精特新企業。
(2)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政府可通過設立專項資金、降低融資門檻、提高貸款貼息、給予稅收優惠等方式,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財政支持,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省財政可以適當往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企業傾斜,以鼓勵發展專精特新企業。
(3)加強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除了深圳、廣州外,其他地市政府可通過建立人才引進體系、加強人才培訓等方式,吸引和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和發展。
(4)堅持創新驅動、錯位發展。深入分析世界經濟形勢、發展趨勢,繪制和研究企業技術地圖,針對行業堵點和客戶痛點不斷研發創新,差異發展、錯位競爭,引領細分領域發展。
(5)加強創新支持。政府可加大創新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創新,引導企業開展政企合作、校企產學研用融合,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往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的方向發展。
(6)加強合作交流。政府可以促進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企業的跨界合作和深度融合,特別是積極對接第一島鏈、鏈主,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7)優化營商環境。政府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大力宣傳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和措施,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處力度,讓企業安心研發、大膽創新。
2 高質量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意義和策略
2.1 高質量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目的與意義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成為國家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和中堅力量,高質量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宏觀、中觀、微觀層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2.1.1 宏觀層面
(1)“專精特新”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破解“卡脖子”難題的重要路徑。專精特新企業對補齊產業鏈條、彌補關鍵環節短板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面對當前我國某些產業領域存在一批“卡脖子”問題,一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通過自主創新,攻關技術難關,研發了一些替代進口、填補空白的關鍵產品。(2)推動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創新是專精特新企業的靈魂,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是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培育這些企業可以推動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推進國家的現代化建設。(3)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和稅收收入,提升經濟的整體質量和水平,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2.1.2 中觀層面
(1)推動行業發展。專精特新企業專注某一細分領域,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市場占有率,處于細分行業、細分領域的領先位置,高質量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有利于推動細分行業的發展。(2)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專精特新企業代表了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培育這些企業可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2.1.3 微觀層面
(1)“專精特新”是中小企業解決生存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小企業大多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加上近幾年受全球經濟下行、國內要素成本上升、國際貿易環境惡化、三年疫情多重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生存發展舉步維艱。因此,企業只有改革創新,往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在某個細分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才能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2)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專精特新企業是技術創新和市場創新的重要源泉,其核心競爭力來自技術和創新,培育這些企業可以提高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
2.2 高質量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途徑和策略
高質量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途徑和策略。
2.2.1 政府層面
(1)政策扶持。政府可以出臺各種政策,如稅收優惠、創新支持、資金扶持、人才引進等,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2)主導建立“專精特新”企業服務體系,為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提供全流程的支持和服務。(3)牽頭搭建政企創新合作平臺,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研發創新、技術合作、產品試驗及檢測、項目咨詢輔導等服務。(4)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企業提供更好的創新保障。(5)建立國際化合作網絡。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政府可以提供相關的政策支持,鼓勵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建立國際化合作網絡,促進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2.2.2 企業層面
(1)在發展目標上,要以成為細分領域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配套專家”為目標,專注并深耕產業鏈某一環節或某一產品。(2)在發展路徑上,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時辦法》實施,注重“專、精、特、新”建設。(3)在發展方式上,堅持創新驅動,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4)在人才引進方面,建立人才“選、用、育、留”機制,形成待遇留人、機制留人、環境留人、事業留人的多重系統。(5)從發展結果來看,要改變單純的生產加工模式,加強研發和品牌建設,不斷提高技術含量、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市場份額和品牌度。(6)從發展趨勢來看,加快企業數字化建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進轉型升級,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經營效益。
2.2.3 社會層面
(1)營造創新氛圍。全社會大力宣傳創新文化,營造創新氛圍,積極支持和鼓勵創新。(2)建立產業聯盟。將處于同一產業鏈的不同環節的企業建立產業聯盟,以促進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協同創新,提高整個產業的競爭力。(3)開展校企合作與資源共享。通過專業共建、人才共育、師資互派、實驗室共享等模式,企業大力開展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用合作,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促進企業的高質量發展。(4)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搭建大中小企業交流對接平臺,調動大企業的積極性,引導大型企業釋放其在市場、技術、管理、創新、人才、模式、資金等方面的優勢,賦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動其及行業的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3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途徑和策略
3.1 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的概念和意義
產業鏈是指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包括原材料、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是一系列有機聯系的企業和組織的集合;供應鏈則是一個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流程,包括原材料采購、生產、配送、銷售等環節。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是指在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進行升級和創新,提高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效率、質量及可持續性,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可以提高企業的效率和生產能力,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反應速度。其次,可以促進企業的創新能力升級,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最后,可以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節約,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推動可持續發展。
3.2 廣東省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現狀及問題
廣東省作為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相對較高,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不暢、共享不足,導致生產過程中的誤差和浪費。其次,部分企業的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技術更新和轉型升級緩慢,影響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效率和競爭力的提高。此外,還存在部分企業間的價格戰和惡性競爭,不利于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健康發展。
3.3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途徑和策略
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企業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努力:
(1)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具有較強的研發創新和配套能力,往往處于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可以補齊產業鏈條,彌補關鍵環節短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發展。
(2)推進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設備,建立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生產流程和管理系統,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
(3)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和共贏。建立產業聯盟和共享平臺,促進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優化生產流程,提高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效率和競爭力。
(4)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采用物聯網、區塊鏈技術等新興手段,建立可追溯的供應鏈體系,實現產品的全程監管和追溯,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增強消費者信任。
(5)加強政策支持和服務。政府可以出臺各種支持政策,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溝通和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
4 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中的作用
4.1 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中的作用
(1)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這些企業通常擁有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能夠為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提供技術支持與管理經驗,推動技術和管理創新。
(2)優化生產流程和降低成本。這些企業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優化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為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3)引領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這些企業通常具備先進的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和設備,能夠帶動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提升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智能化水平和競爭力。
(4)建立共享平臺和合作伙伴關系。這些企業通過建立共享平臺和合作伙伴關系,促進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優化生產流程,提高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效率和競爭力。
(5)提高企業品牌價值和知名度。這些企業通常具備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價值,能夠提高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品牌價值和知名度,促進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品牌建設與發展。
4.2 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作用
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通過加強供給側改革來推動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
專精特新企業通常擁有較高的技術和管理水平,能夠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質量,推動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升級,提高全局供給的質量和效率。
此外,專精特新企業可以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實現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這些企業通常處于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的產業領域,如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具有引領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能力。
總之,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的努力,促進整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5 創新點及對策建議
5.1 創新點總結
采用定量實證方法對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中的作用進行深入分析,為深入了解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和作用提供了更加科學的數據支持。
強調了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在產業鏈和供應鏈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其作為引領產業鏈和供應鏈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針對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對策建議,從政策、技術、人才等方面出發,為提高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質量提供了可行性建議。
5.2 對策建議
(1)政策支持方面,應加大對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的扶持力度,提高政策的實施效果,例如給予稅收、資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吸引更多企業投身高質量發展中。
(2)技術支持方面,應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提高企業的技術含量和核心競爭力。建立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提供技術轉移和技術咨詢服務,幫助企業解決技術創新過程中的問題。
(3)人才支持方面,應引導和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建立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機制,培養企業中的高級和技術骨干人才,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加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協同發展,推動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發展,加強產業鏈和供應鏈之間的聯系和協作,從而提升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
加強對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的監管和評估,通過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和評估體系,及時發現和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推動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6 結語
本文對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中的實證分析和對策建議,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在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促進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協同發展及提高整個產業的競爭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2)要高質量培育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需要政策、技術、人才多方面的支持和創新。政策上應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政策的實施效果;技術上應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人才上應引入和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
(3)應加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協同發展,推動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發展,加強產業鏈和供應鏈之間的聯系和協作,從而提升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同時,需要加強對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的監管和評估,通過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和評估體系,及時發現和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推動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綜上所述,高質量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對于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破解“卡脖子”難題、促進廣東省產業發展和提升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推動中國“制造強國”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楊博文, 朱慧華. 專精特新企業對供應鏈現代化的推動作用[J]. 科技導報, 2018, 36(6): 76-80.
李飛, 王宇, 李華. 廣東省新企業發展現狀與政策建議[J].科技經濟導刊, 2019(3): 39-43.
張秀玲, 張偉. 專精特新企業創新創業現狀及政策建議[J].科技風, 2019, 29(6): 103-105.
李建華, 黃曉娟, 王海燕. 專精特新企業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中的探索[J]. 價值工程, 2020(2): 78-79.
胡家新, 朱志軍.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 科技導報, 2021, 39(2): 33-37.
徐瑞, 張志勇. 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 科技創新導報, 2018(8): 78-80.
高峰, 丁雁冰, 梁思成. 專精特新企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 2019(22): 15-16.
張彥, 王冬梅. 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現狀及其政策建議[J].科技資訊, 2020(4):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