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軍
【摘要】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全面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方向,也標志著我國信息化教學由“應用融合”向“創新發展”轉變。智慧學習環境不僅是實現信息化教學由普通數字化教學向智慧教學轉變的必備要素,而且是推動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深度融合發展、構建教育新生態的必要條件。在幼兒園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智慧學習環境,提升教師信息素養,開發適宜幼兒學習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策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是適應新時代學前教育信息化改革、全面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研究課題,也是有效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智慧學習環境;幼兒園;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0—0100—04
新時代教育現代化對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進一步推動教育信息化進入2.0時代。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全面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方向,信息化教學不再是簡單地將教學資源數字化、立體化,而是基于不同教學環境,實現信息化教學的深刻變革。而智慧學習環境有助于實現信息化教學由普通數字化教學向智慧教學轉變,有助于構建教育新生態。當前,我國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迎來新的機遇,但也存在區域資源配置不均、教師信息素養需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學應用創新融合不足等問題。通過梳理國內關于智慧學習環境以及幼兒園信息化教學的大量文獻研究成果,對新時期我國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結合幼兒園信息化教學的融合應用實踐案例,深入分析幼兒園智慧學習環境的營造,提出基于智慧學習環境的幼兒園信息化教學策略,能對探究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新途徑提供參考。
一、智慧學習環境的概念界定
北京師范大學黃榮懷教授在《從數字學習環境到智慧學習環境——學習環境的變革與趨勢》一文中提出,智慧學習環境是一種能感知學習情境、捕捉學習者特征的學習空間。在此環境中,為學習者提供學習資源與多元交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動化記錄、收集各方數據及學習成果,能夠促進學習者有效自主學習[1]。在此基礎上,本文所界定的智慧學習環境是相對于幼兒園多媒體教學環境和混合學習環境而言的幼兒園智慧學習環境。根據《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規范》分類,學校信息化教學環境分為三種:一是多媒體教學環境,二是混合學習環境,三是智慧學習環境。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印發后,在提出構建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中,將三環境(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四維度(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學業評價)以及30個微能力點,作為提升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主要內容,全面實施靶向培訓和信息化教學實踐提升工程。其中,將基于智慧學習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創新應用實踐作為重中之重,并將智慧學習環境建設列為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目標任務。
因此,在當前教育背景下,結合黃榮懷教授關于智慧學習環境的觀點,本文認為幼兒園智慧學習環境是一種建立在以幼兒為中心,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識別幼兒學習特征、感知學習情境、提供適宜學習資源與智能化互動學習工具、實現教育與學習行為數字化記錄和測評、促進幼兒有效認知的現實或虛擬學習空間。
二、幼兒園智慧學習環境的構成要素及特征
幼兒園智慧學習環境的構成要素包括智能技術、學習資源、交互工具、學習伙伴、教學協作體和學習評價6個部分。其中,學習伙伴和教學協作體只有通過學習方式、教學模式與其他4個要素相互關聯,才能形成完整的教學過程,達到有效培養幼兒高階認知能力的教學目標。
“互聯網+”時代,幼兒園智慧學習環境在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創新及應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特征。一是學習資源推送智能化,提倡學習資源無縫鏈接和自動同步。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個性化差異和年齡特點,按需推送合適的學習資源。二是學習終端專門化,提倡使用專門的智慧學習工具,使學習工具更趨微型化、智能化。三是學習情境感知化。在幼兒園智慧學習環境中,通過自動感知技術,自動識別幼兒學習環境和學習情境,能根據幼兒所處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特點,主動推送相關的學習和游戲資源,實現自適應泛在學習。四是學習動態可視化。在幼兒園智慧學習環境中,可通過數據收集和分析技術,動態捕捉幼兒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效,教師根據數據的分析結果相應調整教學策略。五是學習評價即時化。幼兒園智慧學習環境趨向于幼兒高階認知目標的知識構建,根據幼兒學習多樣化的評價要求,將學習評價滲透在學習或游戲活動環節中,更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學習活動干預。
三、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及困境
1.基礎設施和資源建設資源配置不均衡。當前,在國家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發展的背景下,學前教育信息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筆者結合相關課題研究,通過對調研數據分析可知,目前全國公立性幼兒園基本都配備了計算機、打印機、多媒體交互式電子白板或觸控一體機等信息化設備,實現了互聯網“園園通、班班通”。北京、上海、浙江等經濟較發達地區條件優越的幼兒園還配置了教學移動終端、虛擬對話機器人、多點觸控互動桌面等設備,數字化新媒體技術已經在幼兒園信息化融合應用教學中得到了有效運用[2]。在學習資源建設方面,各地建設了智慧教育云資源平臺,學前教育課程資源庫建設日趨完善。大部分地區還依托省級教育平臺和區域教育平臺,建立幼兒園名師工作坊、資源空間等,實現信息化資源共享、共建,基礎設施和教育資源建設逐步從“支持教師教學”向“支持幼兒學習”轉變。但由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公辦、民辦幼兒園教育發展不均衡等原因,仍存在信息化教育基礎設施和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問題。同時,相比義務教育階段,幼兒園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智慧校園建設尤其是資源建設力度不夠。
2.教師信息素養總體偏低。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實施的背景下,我國自全面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以來,各省已實施了為期兩到三輪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示范項目,著重從整體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縮小城鄉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差距、打造信息化教學創新團隊等方面發力,基本實現了“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各省根據自身教育發展現狀,制定了相應的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培訓計劃并積極落實。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看到在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方面還缺少系統規劃,學前教育相關培訓模式、標準針對性不強。同時,學前教育信息化水平還受環境、設施設備、師資等方面因素影響,提升效果欠佳,幼兒園教師信息素養總體偏低。
3.信息化教學應用創新融合不足。當前,幼兒園信息化教學已經實現了從簡單的信息技術設備運用到新媒體技術、數字化平臺應用的轉變。但在基于課堂的信息化實踐應用中,一些幼兒園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融合創新意識不強,仍停留在整合信息技術、優化教師如何“教”的過程中,而忽略了向幼兒如何“學”的轉變,缺乏創造性開發和應用智慧學習資源的實踐探索。同時,幼兒園信息化教學的園本教研不夠深入,針對信息化教學的課題研究偏少,理論成果相對匱乏。
四、基于智慧學習環境的幼兒園信息化教學策略
1.建設智慧環境,打造智慧樂園。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的基本目標包括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轉變[3]。在此背景下,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數字校園建設,努力打造智慧幼兒園。一是建設幼兒園智慧環境,包括建設智慧考勤、智慧保教、智慧安防、智慧訪客等應用系統。二是構建智慧家園共育平臺,建設內容包含門戶網站、幼教云平臺、公眾號、即時通信工具以及基于網絡平臺的幼兒成長記錄等。如,在智慧環境中將幼兒信息采集系統與幼兒成長檔案信息系統有機結合,通過幼兒成長檔案的電子化收集、分類和歸檔,教師可以通過客戶端,系統橫向、縱向對比分析幼兒的健康和能力發展數據,形成成長報告,及時呈現給幼兒家長,引導家長正確地教育幼兒,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三是打造幼兒園智能物聯平臺。在班級管理方面,用物聯技術集控教室燈光、溫度、消毒、教學多媒體等設備,在統一的平臺上進行狀態監測和管理,從班級設備管理中解放教師;在安全管理方面,將幼兒園的安全監控、明廚亮灶、消防設備等納入統一的管理平臺,將傳統的人工排查隱患、手寫記錄的周期管理轉為線上自動監測、提醒,實行一體化、可視化的幼兒園智慧管理模式。
2.拓寬教學資源,構建多元化智慧教學場景。首先,可通過融合人工智能、移動學習終端技術、虛擬現實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構建學習場景,結合幼兒個體特征,推送適宜幼兒個性和年齡特點的學習資源,自動記錄和評價幼兒的學習效果。其次,可配置智能機器人、互動反饋系統、編程玩具等,結合語音交互技術、人工智能、編程思維等,引導幼兒體會現代技術教學的魅力。再次,可選擇符合幼兒園課程內容的VR虛擬現實技術和AR增強現實技術教學內容,以安全教育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五大領域為切入點制作學習內容,結合幼兒興趣點,把現實生活中不常見的元素或環境虛擬化,打造“無邊界”學習空間,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中,教師通過VR虛擬現實App,將“活”的恐龍映射到幼兒眼前,讓幼兒直觀感知恐龍的形態和生活習性。再如在幼兒安全教育中,打造整體化的“幼兒安全體驗教室”,通過智能體感技術,讓幼兒置身火災、地震等應急逃生的虛擬環境中,在體驗中習得安全防護知識和技能。還可引導幼兒在日常學習和區域游戲活動中,借助智能電子設備,如平板電腦、手機、健康運動手環等,感知信息技術帶來的生活智能化,培養幼兒的信息素養。
3.多措并舉,提升創新實踐應用能力。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重點強調要關注教師整體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能力的提升,還要求教師必須從教學者轉變成為信息化教學設計師。
首先,應建立全方位的教師信息素養培訓機制。圍繞發展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提升園長(CIO)信息化領導力、信息化團隊的規劃指導能力以及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加強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培養,實現信息化素養整體提升。并以幼兒園的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為基礎,使教師信息化能力與幼兒園教育信息化水平同步提升。
其次,應立足課堂,轉變教師觀念,更新智慧教學理念。課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陣地,幼兒園應將課堂信息化教學應用作為提升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場域,要求教師在幼兒課堂游戲活動中重構課堂教學結構和流程,運用恰當的智能學習工具和學習資源,創造性地解決信息化教學與五大領域深度融合的問題[4]。鼓勵教師立足課堂應用,積極參加智能技術創新應用示范課、信息化教學精品課等,發揮信息化骨干教師和優質信息化教育資源的引領效應。教育信息化2.0時代,智能信息技術對學前教育的影響日益深入,幼兒教師應該主動適應信息化技術變革,走出教學舒適區,提升信息素養,積極應對新時代的教育挑戰。
最后,應實施精準測評,強化教師信息技術微能力認證。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教師信息技術微能力認證主要體現為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點進行精準評價。幼兒園應廣泛開展信息化教學園本研修,將復雜的教學技能分解為多個基本部分,建立評價標準,通過教師能力“畫像”,基于教師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的真實數據進行精準測評,提出反饋建議,滿足教師個性化發展需要,保障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提升質量。
總之,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實施的背景下,基于智慧學習環境的幼兒園信息化教育教學迎來了機遇和挑戰,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強幼兒園智慧環境和學習課程資源建設、努力提高教師信息素養,還需要解決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區域發展不平衡、有效促進智慧學習環境下幼兒個性化學習等問題。如此,才能促使幼兒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榮懷,楊俊鋒,胡永斌.從數字學習環境到智慧學習環境——學習環境的變革與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21-24.
[2]劉辛,蔣云宵,高宏鈺.基于質量提升的區域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策略探究——以北京市F區為例[J].福建教育,2022(08):41-43.
[3]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智慧校園總體框架[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4]張秀.大數據背景下學前教育信息化探索研究[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2(06):31-33.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肅省“十四五”教育規劃課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學前教育信息化2.0推進模式及策略研究——以舟曲縣縣域幼兒園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2]GHBZ185)
編輯: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