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寧家杰 何祖君 高文
近年來,將在線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廣泛運用在醫學及其相關專業中。作為線上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虛擬仿真技術極大地提高了實驗教學效率,保障實驗教學安全,同時實現了理論課程教學與實驗教學雙向對接,推動教學模式的轉變[1]。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保障[2],其中的課程評價對于檢查課程目標是否實現,判定教學設計的效果優劣有著重要作用。由于虛擬仿真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有較大差異,且目前較缺乏針對虛擬仿真教學的課程評價。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獻分析法、德爾菲法、熵權法及訪談法,構建護理實驗虛擬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旨在為客觀評價虛擬課程質量提供工具。
2022 年3—6 月選取20 名專家進行3 輪函詢,分別來自廣州、蘇州、南寧、玉林。專家納入條件:學歷碩士及以上,職稱中級及以上;研究領域(5 年及以上)為護理教育、臨床護理、護理教學管理、虛擬課程教學設計;對本研究知情、自愿參與,能夠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夠參與至函詢結束。本研究納入專家學歷:碩士11 名,博士9 名。職稱:高級5 名,副高級7 名,中級8 名。工作年限10~35 年,平均18.75±7.48 年。專業領域:護理教育8 名,臨床護理4 名,護理教學管理3 名,虛擬課程教學設計5 名。
1.2.1 擬定評價指標條目 在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3-5]基礎上,對與護理本科課程的理論研究及信息化教學文獻進行分析,再參考本科護理學專業教育標準[6],初步構建初始虛擬仿真課程的評價指標條目;借鑒教育生態學理論[7],從“學生-教師-公司”的不同視角為依據形成一級指標;以“參與教學的主體-教學技術的開發”理念[8]形成二、三級的指標。初步擬訂包括3 個一級指標,11 個二級指標和41 個三級指標的護理本科虛擬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指標的可行程度采用Likert5 級評分法判斷,從“很不可以”至“很可以”依次賦1~5 分。
1.2.2 專家函詢 采用德爾菲法,對初始的評價指標體系條目的設置征詢專家意見。正式函詢前,隨機選擇2 名其他專家進行預函詢,根據專家的反饋意見,構建形成第1 輪專家函詢問卷。包括三部分內容:①致專家的一封信。簡要介紹本次研究目的、填寫要求及感謝方式等。②指標判定表。征詢指標條目的可行程度和專家的修改意見。③專家情況調查表。包括專家現在從事專業、累計工作年限、當前職稱、學歷、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本次函詢內容的認知程度和判斷根據(從“大中小”維度依次賦分)。本研究采用微信的方式專人發放函詢問卷,每輪專家函詢均限定在14 d 內完成。第1 輪專家函詢結束后,根據專家的評分和修改意見對指標進行修改完善,然后編制形成第2、3 輪專家函詢問卷,指標條目重要性賦值均數<4、變異系數>0.25[9]為指標的刪除標準。最終得到趨向一致專家意見的護理本科虛擬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評估指標。
1.2.3 擬定新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專家函詢的意見,結合熵權法確定的指標權重與專家意見,形成基本指標體系(包括一二級指標、評價方式、評價標準、評價結果),本次調查評價以學生評價體系為例。
采用Excel 2019 和SPSS 26.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計算專家積極程度、權威程度和意見一致性、護生成績差異。應用SPSSAU 軟件中綜合評價的熵權法[10]確定指標權重。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三輪問卷函授后,問卷有效回收率均為100%,問卷意見提出率分別為40%,25%,10%,表明專家函詢的積極性均較高。
專家的權威程度用專家權威系數(Cr)表示,來自于專家的自我評價,專家的權威系數由專家對問題的判斷依據和專家對問題的熟悉程度兩個因素決定,判斷依據用Ca 表示,熟悉程度用Cs 表示[11]。專家權威系數Cr=(Ca + Cs)/2。一般認為專家權威系數Cr ≥0.7[12]即認為研究結果可靠。經計算,所有專家第一輪Ca、Cs 平均值分別為0.935,0.82;第二輪Ca、Cs 平均值分別為0.95,0.85;第三輪Ca、Cs 平均值分別為0.975,0.88,Cr 見表1。

表1 2 輪函詢專家意見一致性與權威程度
三輪專家咨詢的專家意見相同性可用計算專家的協調系數Kendall’s W 表示,經計算,第二、三輪的專家協調系數優于第一輪,經χ2檢驗,P<0.05,表明專家意見趨于一致,結果可信,見表1。
第1 輪專家函詢新增1 個二級指標,修改6 個二級指標:3 名專家建議“學生評價體系”從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出發,新增二級指標“使用意愿”,將“知識提升”修改為“知識能力水平”,將“能力提升”修改為“情感水平”;5 名專家認為老師的教學情況應以全方位進行評價,建議將“教學評價體系”下的二級指標更改為“教學資源”“教學實施”“教學考核”“教學使用效果”;刪除2 個二級指標:“教學融合技能”和“教學構建技能”。同時增加11 個三級指標、刪除3 個、修改7 個。第2 輪專家函詢,專家僅增加“學生評價體系”8個三級指標,其余保留。第3 輪專家函詢,專家僅對評價體系中的3 個三級指標的表述進行修改,意見趨于一致。經過3 輪專家函詢,最終指標體系包含3 個一級指標、11 個二級指標、41 個三級指標,見表2。對于指標評價體系,80%專家認為各指標均可分為(A)、(B)、(C)、(D)4 個等級進行評價,見表3。

表2 護理本科虛擬課程評價指標體系專家函詢結果

表3 護理本科虛擬課程評價指標體系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不斷深入,各種前所未有的教學手段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虛擬仿真技術只是其中的一種。目前,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共享平臺發揮各聯盟高校學科特點與優勢,將各類虛擬仿真資源進行深度融合、共建共享, 建成醫學優質虛擬仿真資源, 實現資源的全面開放[13]。在將來的醫學相關課程中,特別是在實驗課程中,虛擬仿真技術或將發揮更大的作用。針對這些新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及時有效地建立評價體系,對于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本研究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對與護理本科課程的理論研究及虛擬課程建設文獻進行分析,參考本科護理學專業教育標準,整理、歸納形成初始評價指標條目;同時嚴格遵循德爾菲法的流程進行專家函詢,共納入專家20 名,學歷均為碩士及以上,均為中級及以上職稱,均有10 年以上工作經驗,涉及護理教育、臨床護理、護理教學管理、虛擬仿真課程設計領域,為本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指導意見。經過3 輪函詢,專家積極程度均為100%;3 輪共有15 名專家提出修改意見;專家權威系數分別為0.878、0.900、0.923;經過3 輪函詢后,一、二、三級指標專家意見相同性分別為0.307、0.409、0.406,各級指標的變異系數均<0.10,這些數據均能說明專家積極程度、權威性、意見協調較好,結果可信。
本研究構建的護理本科虛擬課程評價指標體系包含學生評價體系、教師評價體系、公司評價體系3 個一級指標,能夠從多個角度對混合式教學中的虛擬課程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此外,本研究還對2020 級43 班護生進行初步調查并得出結論:相較于新的評價方式,傳統評價對于混合式教學前后的護生的學習效果評價欠佳,新評價更能全面評價護生在混合式教學前后知識、能力等綜合情況的變化。因此,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混合式教學的全面推進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與評價體系至關重要[14]。教學管理者應繼續著力于建立更適合護生的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15]。
經過專家函授,得知“學生評價體系”是權重最高的一級指標,為57.00%,表明專家對此指標在課程評價體系中的認可度較高。因為學生評價體系是教學課程評價框架的基石和主要推動力,構建科學效率的學生評價體系在構建課程評價體系的過程當中具備很重要的影響。此指標包括了“使用意愿”“知識水平”“能力水平”以及“情感水平”這4 項二級指標和17 項三級指標,二級指標中權重占比最大的是“能力水平”,權重為27.04%。提高職業防護的能力水平能夠更好地運用和理解職業防護的知識及相關操作,是學生評價體系的重點和首要目標。三級指標“主動使用虛擬平臺學習”和“提升審辨批判能力,提高創新水平,對案例中投入更多的個人思考”權重最高(6.00%)。在本科虛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對課程的個人思考及拓展有利于課程進程的推進,能為課程評價體系提供科學可信的評價依據[16]。
另一個一級指標“教師評價體系”的權重為26.41%,該指標下包含4 個二級指標和12 個三級指標。其中,最高的二級指標為“教學實施”的權重為7.69%,其三級指標“教學內容合理,能夠理論聯系實踐,需要操控性”權重最高,為3.84%,其次是“教師評價便捷”的3.14%。說明專家一致認為教師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再通過混合式教學方法與新評價方式的運用,能使護生真正理解知識點,使教師更方便進行評價。根據相關研究,護理院校應根據現階段的護理人才需求和所擁有的教學資源,更新教學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17]。因此,教師評價體系的教學內容與評價便捷列入重要考察維度。
“公司評價體系”指標權重為16.59%,其二級指標“課程建設”和“課程設計”權重分別為“7.68%”“7.10%”。說明專家認為提供虛擬仿真的機構也可以納入評價體系。對于課程建設,院校可以借鑒聯盟高校的優勢,取長補短,進行課程建設資源的整合。同時,也可以適當增加必要的課程思政內容。王岳喜[18]提出,對學生層面課程思政的評價應重點考慮課程思政實施前后學生的變化和成長,這與美國高校通識教育課程質量評估非常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的評價理念相同。因此,建立內容充實、使用便捷的思政素材資源,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開展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具有促進作用[19-20]。
本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學,初步構建了護理本科生虛擬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但由于時間限制,在開展的應用研究中所涉及的地理區域不夠廣泛,僅分析廣西一所護理院校,樣本數量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要進一步實證研究,擴大樣本范圍使結果更具代表性。同時,德爾菲法存在專家建議的相對主觀及專家來源的相對受限,后續需要增加專家來源及數量,進一步提高評價指標客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