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軒 魏璐珊 張鑫 葉彩霞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指深靜脈內的血液出現不正常地凝結,導致靜脈回流障礙的一種疾病[1]。該疾病多由手術、外傷、偏癱、長期臥床等引起,發病率高達40%,其臨床表現為肢體出現疼痛、腫脹,皮膚溫度增高,活動后癥狀加重,血栓脫落后極易引起肺栓塞,造成患者死亡[2-3],嚴重影響患病群體的康復進程。目前DVT 的治療以抗凝治療為主,有研究表明,良好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患者DVT 的發生率[4-5]。當前DVT 護理干預研究發展迅速,相關文獻報道駁雜,對該領域的文獻可視化分析過少。故本研究使用CiteSpace 5.8.R3[6]對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該領域研究現狀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通過繪制該領域知識圖譜直觀展示并了解DVT 護理干預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團隊、機構、研究領域等信息,為促進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計算機檢索CNKI 數據庫中DVT 護理干預的相關文獻。檢索方式為“主題(精確)”,檢索詞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干預”,檢索策略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護理干預”。共檢索出1460 篇,瀏覽文獻的標題和摘要后,排除個案、會議論文、指南等,共納入1456 篇文獻進行本研究。檢索時間從1980 年1 月—2022 年9 月。
將納入的文獻以Refworks 格式導出,并重新命名為download_**.txt 格式,導出的每條記錄包含的信息為作者、研究機構、標題、發表年份、關鍵詞、摘要、期刊名稱等。借助于CiteSpace 5.8.R3 進行CNKI 數據轉換。參數設置:時間分區以1 年為界限進行分析;節點類型分別選取作者、機構、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并生成可視化圖譜;演算時閾值(Top N% per slice)選擇25;剪切方式(Pruning)勾選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
圖1 為DVT 護理干預研究領域發文量趨勢圖。圖1 所示,該領域發展開始于21 世紀初,2004—2006 年發文量1~3 篇,呈緩慢或停滯增長趨勢,發文內容主要包括分析下肢骨折術后、關節置換術后、截癱等患者通過護理干預對DVT 的影響。從2007 年起,發文量首次超過10 篇,達到14 篇,隨后2010—2019 年,發文量呈爆發式增長,于2019年達到頂峰,發文249 篇,研究內容出現多樣化,包括對腦卒中后、產后、老年等長期臥床患者進行多類型、針對性護理干預,并伴有理論探討,開始注重DVT 患者的情緒變化,關注患者滿意度,對血栓形成的檢測手段進一步優化,說明經過長期的探索,學者們發現護理在干預DVT 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于2020 年至今,發文量出現較大回落外,表明DVT 的護理干預研究進入瓶頸期,但仍保持在30 篇以上。綜上所述,DVT 的護理干預研究仍是當前研究熱點。

圖1 DVT 護理干預發文量年度趨勢圖
圖2 為作者合作網絡圖譜,每個人人名之間的連線代表作者間的合作關系。其中有5 位作者發文量≥3 篇,分別為:張琳娜(4 篇)、王麗(3 篇)、高暢(3 篇)、楊曉紅(3 篇)、劉丹(3 篇)。該圖譜多由單個人名構成,團隊形式占少數,團隊間成員聯系較少,成員人數多為2~4 人,以小范圍合作為主,發文量過少,影響力不足。

圖2 DVT 護理干預作者合作圖
將發文量≥3 篇的研究團隊的論文進行整理,發現張琳娜團隊側重于護理干預對DVT 患者的依從性影響的研究;王麗團隊從綜合護理角度對DVT 進行風險評估和臨床評價研究;劉丹團隊主要涉及護理干預對DVT 的預防研究。
圖3 為研究機構可視化形成的圖譜,共納入409 所機構,每個機構名稱之間的連線代表機構間的合作關系。本研究將發文量≥3 篇的機構在圖中進行了名稱顯示,分別為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19 篇)、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5 篇)、大慶油田總醫院(5 篇)、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4篇)、內蒙古包鋼醫院(3篇),營口市中心醫院(3)篇,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區臥龍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 篇),沈陽市婦嬰醫院(3 篇),大慶龍南醫院(3篇),所有機構中介中心值均為0。根據圖譜分析,DVT 護理干預的研究機構數量多,從三級甲等醫院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有相應研究,但各機構的研究結果均為獨立報道,少有合作。

圖3 DVT 護理干預機構合作圖譜
關鍵詞是文獻的研究核心,通過對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能有效了解相關領域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圖4 為本文關鍵詞共現可視化形成的圖譜,共有336 個關鍵詞被納入,圖中的每個圓點代表一個關鍵詞。圖4 顯示,發文量≥10 篇的關鍵詞共46 個,排名前10 的關鍵詞(括號內為頻次)分別為護理干預(425)、護理(186)、預防(174)、下肢骨折(97)、剖宮產(77)、骨科(46)、綜合護理(45)、DVT(44)、骨科手術(41)、圍手術期(39)。其中,護理干預的中介中心值為0.39,在所有納入的關鍵詞中排第3 位。歸納和總結上述關鍵詞,可將其分為疾病類型、護理干預方法、評價指標3大類,見表1。DVT 在下肢骨折、剖宮產患者中最為常見,其中介中心值分別為0.11、0.25。DVT 的護理干預研究類型包括臨床研究和文獻研究,涉及的具體護理干預方法有綜合護理、循證護理、術中護理、康復護理等,其中綜合護理的中介中心值為0.07,高于其他護理干預方法,是DVT 的護理干預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評價指標方面,護理干預對DVT 的預防及緩解效果,是最為關注的指標,同時也在患者生活質量、護理質量上有所注重。

表1 高頻關鍵詞分類匯總表

圖4 DVT 的護理干預關鍵詞共現圖譜
圖5 為關鍵詞聚類分析圖譜,通過CiteSpace 中的LLR 法,共得出13 個連續的關鍵詞聚類,每個聚類名稱代表DVT 護理干預領域中的一個研究熱點,代表該領域的發展方向。#4、#5 強調骨科、婦科是DVT 常見科室,#6、#9、#10、#12、#13 側重于DVT 在相關疾病中的認識;#0、#1、#3、#7、#11 集中于不同護理干預方法對DVT 的影響研究。

圖5 DVT 護理干預關鍵詞聚類圖譜
DVT 的護理干預研究的突現關鍵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測今后研究的發展趨勢,通過使用CiteSpace 軟件制作關鍵詞突現圖6,反映出2004—2022 年DVT 的護理干預研究領域關鍵詞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DVT 的護理干預研究從最開始的骨科手術擴大到了婦科手術,近年來更是對胃癌患者的DVT 逐步重視,對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進一步深化,護理干預方式逐漸深入到對患者進行綜合、早期護理,關注氣壓泵的防治作用,DVT 患者的凝血指標成為重要的評價指標。其中“胃癌” “凝血功能”“凝血指標”是近3 年來的研究熱點,且有繼續成為熱點的趨勢。

圖6 DVT 護理干預中文文獻前沿熱點突現關鍵詞圖譜
DVT 作為臨床常見病, 發病率高,起病隱秘,易反復,極易造成誤診、漏診, 嚴重影響患者及時治療時間和生活質量,增加住院天數,加重患者、家庭經濟負擔[7-8]。根據該疾病的危險因素、發病規律,及早進行干預有助于降低該疾病發病率,及早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DVT 造成的危害[9-10]。隨著近年來對DVT 的不斷了解和發現,眾多學者對DVT 的護理干預關注度越來越高[11]。
根據CiteSpace 結果顯示,DVT 護理干預相關文獻發文量以迅速增長后回落趨勢,內容多為文獻整理、臨床研究等。從作者、機構合作網絡圖譜可看出,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發文最多,但未形成相關研究團隊,各科室研究無相互聯系。而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普外科的張琳娜團隊在DVT 的護理干預方面發文最多,是國內DVT 護理干預研究領域的核心研究團隊,但也存在團隊成員間聯系不緊密情況。建議科研團隊進行學術交流,加強互相聯系,展開積極合作,互相分享研究成果,共同促進DVT 的護理干預研究的發展和進步。
3.2.1 研究多集中在文獻分析和臨床研究,缺乏詳細、精準的實驗研究 臨床研究和文獻分析研究為DVT 護理干預有效性提供了大量依據,并證明了護理干預對DVT 的重要性。而在試驗研究中,DVT護理干預的相關研究,缺乏DVT 護理干預研究的機制探討,使得DVT 護理干預的影響仍處于探索水平,不能進一步證明護理干預對DVT 的具體機制。故在今后研究中,應開展DVT 護理干預的動物實驗,分析各護理干預方法不同的作用機制,以及各自相適宜的疾病類型,為臨床上DVT 的不同護理干預方法提供依據。
3.2.2 DVT 護理干預科學化和精準化 經過對文獻資料的歸納和總結,發現臨床研究的報道中綜合護理是DVT 護理干預中使用頻次最高的護理干預方式,其次為循證護理、術中護理、康復護理等。一方面,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更新和進步,對DVT的護理方法也呈現出多種類型,利用多種護理方法和理念,在衛生、體位、心理及運動等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更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恢復[12-13]。另一方面,隨著循證醫學的不斷發展,循證醫學在護理中的應用也更加普遍,較多研究中逐漸開始尋找最佳證據指導DVT 的護理干預方法,這對改善DVT 患者癥狀及預后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最佳證據的實施也增加醫護人員的自信心,增強團隊凝聚力,推進循證護理的發展[14-15]。
3.2.3 DVT 護理評價指標仍需優化 DVT 發病隱秘,危害性大,目前在臨床上廣泛采用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髂靜脈和腔靜脈血栓的準確率偏低[16]。抗凝是預防和降低DVT 發生的首要治療方法,但單純抗凝治療也存在不能完全清除血栓的不足,血栓的長期存在會導致慢性靜脈阻塞及瓣膜功能障礙,發生肢體腫脹、疼痛等癥狀[17]。高質量的護理干預能有效緩解、減少DVT 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DVT護理干預文獻中高頻關鍵詞評價指標有效果、預防效果、護理效果、生活質量等,對干預結果的評價不清晰,盡管已有研究報道了DVT 的護理規范專家共識,但仍沒有形成統一的評價指標[18]。有研究通過DVT 發生和護理滿意度來評價護理干預效果[19],也有研究通過檢測患者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及血小板計數等凝血功能指標變化進行評測[20],還有研究通過肢體腫脹程度、疼痛程度等作為觀察指標等[21]。因此,DVT 護理干預應制定出適合的、統一評價標準。
綜上所述,本研究借助CiteSpace 軟件對CNKI數據庫中1980—2022 年DVT 護理干預相關文獻進行了可視化分析,從作者、機構、關鍵詞信息角度對國內DVT 護理干預的相關研究做出分析,初步梳理了該研究領域現狀,為國內DVT 護理干預提供新的科研方向和思路。當前該領域研究在微觀角度缺少探索,建議在今后的研究中,對不同的護理干預作用機制進行探討,同時利用統一的評價指標對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效果評價,總結出各護理干預方法的適宜病癥,為臨床上不同疾病的DVT 提供合理的護理干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