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涵 繆玲



摘要:為增強蘇作家具的傳播性與文化影響力,振興中國傳統藝術,文章運用形狀文法的概念及演變規則,通過篩選、推演、提取,對蘇作家具紋樣進行再設計分析。首先,從蘇作家具的歷史背景入手,對其地理特征、社會特征與文化特征這三方面進行解讀,追尋蘇作家具的歷史形成原因。其次,從意象、配色、造型這三個角度對蘇作家具進行藝術性解讀,探究蘇作家具的獨特底蘊與內涵。最后,分析形狀文法的概念,并利用形狀文法的規則對蘇作家具中的經典紋樣云紋、鳳紋進行推演設計,生成富含審美趣味且符合現代設計理念的裝飾紋樣,得到蘇作家具紋樣的美學精髓;得到紋樣核心要素,并將其運用于現代家具設計上,彰顯蘇作家具的審美價值,傳承并且創新發展蘇作家具裝飾紋樣,為我國文化事業和藝術設計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為現代裝飾設計融入傳統元素提供理論參考,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讓其迸發出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形狀文法;蘇作家具;裝飾紋樣;再設計
中圖分類號:TS664.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4-00-03
0 引言
蘇作家具造型簡潔,結構科學,裝飾精巧,做工精美,內涵豐富,集文化性、藝術性、科學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對現代藝術設計影響深遠。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市場需求的變化,蘇作家具的發展受到沖擊,面臨缺乏創新性、特征提煉不夠、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問題[1]。應通過篩選、提取、推演、再設計蘇式家具紋樣,將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使蘇作家具煥發生機,推動中國傳統工藝的發展。
1 蘇作家具的形成背景
1.1 地理特征
蘇州簡稱“蘇”,古稱姑蘇、吳中,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地勢低平,水資源豐富。發達的水系與平緩的地勢大大縮短了木材的運輸時間,為蘇作家具的設計與制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大量商賈在此貿易,從而形成“海陸之饒,珍異所聚”的盛景[2-3]。
四季分明的氣候與肥沃的土地使此地盛產杉木、楠木、櫸木等利于家具制作的原材料,為蘇州家具的加速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條件[4]。
1.2 社會特征
蘇作家具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變化與發展。自宋代以來,以蘇州為中心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逐漸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宋時期,隨著農民生產積極性的增強,生產力大幅提高。
社會經濟的繁榮為蘇作家具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農業的發展與手工業的繁榮進一步推動了蘇作家具的生產與銷售。
1.3 文化特征
蘇作家具受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逐漸實現了功能、技術、審美的統一。這些思想文化在無形中影響蘇作家具的形態以及裝飾紋樣的發展演化。
蘇作家具在人文之風的影響下演化,將詩詞書畫的高雅帶入日常的生活起居中。簡約的造型、不同材質的搭配,給人以樸素清新的審美感受。
2 蘇作家具紋樣的藝術性解讀
2.1 蘇作家具紋樣的意象特征
著名學者王世襄先生用“簡潔、文綺、柔婉、空靈、典雅等十六品”精辟地概括了明式家具的藝術特征[5]。蘇作家具作為明式家具的典型代表,其裝飾紋樣的主要表現形式有龍鳳裝飾紋樣、花鳥裝飾紋樣、幾何裝飾紋樣。至明代中期,蘇作家具的裝飾紋樣已達到“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境界[6]。
2.2 蘇作家具紋樣的色彩特征
蘇作家具紋樣在色彩上十分考究,多根據不同的場合、空間配合木材的本色加以配色點綴。在遷客騷人的書房、臥房,家具多以淡雅的原木色出現,在整體效果達到淡雅簡明的同時,紋樣追尋細節的豐富,給人落落大方的審美感受。
2.3 蘇作家具紋樣的形態特征
蘇作家具紋樣種類豐富、形態各異,紋樣形態對裝飾藝術設計的概念加以詮釋,獲得屬于自身的獨特美學。例如云紋,云紋是中國古代象征吉祥的紋樣,是生機與祥瑞的代表,其形態隨著時間變化,越發具體。
3 基于形狀文法的蘇作家具紋樣推演設計
3.1 形狀文法的概念與推演規則
形狀文法的誕生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它的初衷在于發展出一種計算機能夠自動理解的形態描述體系[7]。在George Stiny和 James Gips的定義中[8],形狀文法(Shape Grammar)系統是造型設計數學領域最早的算法分析系統之一[9]。任何一種設計形式都可以轉換為一種由句法與單詞構成的較為規范的語法體系,設計師僅需要根據形狀文法的推演規則組織現有的設計內容,便能準確傳達信息,賦予設計交流屬性[10]。
基于George Stiny和James Gips的定義,形狀文法可表示為一個四元組,即SG =。其中,S(shape)表示形狀的有限集合,L(label)表示經過標記的有限集合,R(rule)表示推理規則的有限集合,I(initial shape)表示初始形狀。在將形狀文法應用于紋樣設計的過程中,對部分或全部形狀進行推理演化[11]。通過縮放、微調、復制等操作,變換幾何紋樣,把原坐標映射投入對應圖像的新坐標,生成更為復雜的圖案,展現圖案中設計的轉換過程,最終以特定位置排列的紋樣數量作為優化變量并遴選方案[12]。
3.2 篩選推演對象
通過閱讀資料、田野調查,搜尋到一批流行至今并十分經典的蘇作家具紋樣,根據用戶需求及產品定位篩選,最終確定以鳳紋與云紋進行推演與運算處理。鳳代表祥瑞,寓意吉祥如意,云象征著生機與靈性,預示高升如意,二者適配性較強,可用于多種場合。以鳳紋與云紋為案例進行演變計算與再設計,在保留蘇作家具紋樣自身傳統特色的同時加以創新,增添與現代審美更適配的元素,對蘇作家具裝飾紋樣進行創新發展。
3.3 初始形狀提取
基于設計形態分析法(DFA),充分考慮蘇作家具紋樣圖案的三要素,提取蘇作家具紋樣的初始形狀[13],分析蘇作家具紋樣的顯性形態特征,并對其進行排列組合,從中選擇最優方案,最終組合形狀。操作方案師運用計算機輔助軟件Adobe Photoshop等對設計所需的紋樣加以提取,先將確定推演的蘇作家具裝飾紋樣的初始圖像導入Adobe Photoshop,設置合適的線寬,用鋼筆工具描邊,畫出紋樣的輪廓。描邊期間要篩選原始紋樣線條,以保留符合現代審美的線條,得到蘇作家具紋樣的美學精髓(見圖1)。
3.4 紋樣推演設計
形狀文法的特點是保留其獨特的“形狀語言”,以保留其基本元素的文化內涵特征。推演時可參考其紋樣組織結構,對版面進行規律協調的設計[14]。本文以云紋和鳳紋為例,借助生成性規則對原有圖紋進行一定規則的取舍,并重新排列組合,以形成新的圖案。通過30°旋轉、45°旋轉、90°旋轉、水平對稱、垂直鏡像的基本操作對蘇作家具紋樣進行推演設計。
分別對紋樣元素“鳳”與“云”進行推演變化,以形成新的圖案,再將兩種紋樣有機融合與重組。在推演中,運用貝塞爾曲線變換法,先確定一段曲線上的節點,再調整節點的位置及線條弧度變化,以此生成新的線條形態,進一步取舍內部線條;運用鏡像與復制,以此制作出與初始形狀相對應的新的衍生紋樣(見圖2)。
通過在構圖、元素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整,使與產品適配度更高的紋樣成為蘇作家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傳統紋樣融入現代裝飾中,是對現代人類精神文明的引導與拓展[15]。融合現代元素對現有產品進行再設計,以產品為載體,賦予更多傳統設計藝術元素,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16](見圖3)。
3.5 方案生成
運用形狀文法的方法設計蘇作家具紋樣,選取合適的圖形,可用符號代替初始紋樣的方式預先演算,最終得出紋樣分布規律后再替換回初始紋樣。
設計演算時,圖像不僅需要具備視覺傳達效果,且應揭示時代特性,在留存蘇作家具紋樣意象、顏色、形狀這三方面特征的情況下,運用形狀文法,結合計算機輔助軟件對各種生成方案加以細化和推演,最終選取合適的圖形為基本單位,通過附色對蘇作家具紋樣進行再設計。
選取蘇作家具云紋與鳳紋的典型形狀,以底色和圖案色的方式展現蘇作家具紋樣的原汁原味與傳統特色,并以椅子家具實例檢驗設計成果(見圖4)。
4 結語
通過對蘇作家具紋樣的再設計研究,為傳統文化在當下的延續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和方向,通過對蘇作家具紋樣加以提取、重構和再設計,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豐富了現代設計的審美,由此展現了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和頑強生命力,為我國文化事業和藝術設計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方雯,周韋瑋.論明代蘇作家具風格特征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的影響與應用[J].美與時代,2022(1):15-17.
[2] 趙宏恩.乾隆·江南通志[M].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2010:507-508.
[3] 王衛平,朱小田.吳文化史叢[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635-636.
[4] 盧婷.蘇作明式家具文化藝術及傳承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9.
[5] 王世襄.明式家具的“品”[J].文物,1980(4):74-81.
[6] 韓吟秋.蘇式明清家具雕刻裝飾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9.
[7] 袁烽.從圖解思維到數字建造[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6:337-338.
[8] 崔佳,唐明喜.將形狀文法融入生成系統進行壯族刺繡設計探索[J].計算機輔助設計,2013,45(3):604-605.
[9] 劉靚.基于形狀文法的羌繡紋樣再生設計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24):294-300.
[10] 趙永茹.基于形狀文法的閩南紅磚厝墻體裝飾紋樣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21.
[11] 虞杰,呂健,潘偉杰.基于分層形狀文法的蠟染花朵紋創新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10):255-261,273.
[12] 丁寧,呂健,胡麗芝.基于改進形狀文法的民族圖案再利用設計與優化方法研究[J].國際計算智能系統雜志,2020,13(1):300-309.
[13] 李陽,許占民.產品造型創新設計的文法化推演研究[J].機械設計,2017,34(6):124-128.
[14] 雷宜靈,祁憶青.唐草紋樣的再設計及其在家具裝飾中的研究[J].設計,2021,34(16):28-31.
[15] 傅毅,劉沙娜.中國傳統紋樣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1(6):84-86.
[16] 蔡偉麟,李瑋,周珺,等.基于符號學的粵繡在軟包家具設計中的應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1(6):73-77.
作者簡介:朱雨涵(2003—),女,江蘇南京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室內與家具設計。
繆玲(1986—),女,江蘇南京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室內與家具設計。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南京林業大學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基于形狀文法的蘇作家具紋樣再設計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NFUSPITP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