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雅潔 羅圣榮

摘 要:2022年,由于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新冠疫情持續肆虐,烏克蘭危機升級,東盟面臨一系列內外風險和挑戰。東盟輪值主席國柬埔寨以“東盟:共同應對挑戰”為主題,以推動政治安全、經濟和社會文化三大共同體建設為核心事項,繼續致力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構建以人為本、共同發展的東盟共同體,維護東盟統一性和“中心性”。這一年,東盟多次派特使訪問緬甸,積極推動緬甸和平進程。原則上同意接納東帝汶成為第11個東盟成員國,實現東盟擴容。經濟上基本克服疫情影響,重視旅游業和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加強國際和區域經濟合作,努力促進經濟全面復蘇。對外關系上積極應對大國博弈,進一步鞏固與中國的政治、經濟和人文交流等各領域合作,將東盟與美國、印度的關系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加強成員國與外部合作伙伴之間的聯系,努力構建以東盟為中心的外交網絡。展望2023年,東盟輪值主席國印度尼西亞將以“東盟事務:增長的中心”為主題,聚焦東盟內部事務及經濟增長中心兩大方面,加強東盟能力和有效性、維護東盟的團結及東盟中心地位,促進東盟經濟發展。東盟將共同應對國際形勢中的機遇和挑戰,推動東盟共同體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升東盟在地區和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關鍵詞:東盟;東盟共同體;東盟峰會;“印太經濟框架”;中國—東盟合作
[中圖分類號]? D814.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1003-2479(2023)02-001-12
Address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llenges Together, Trying to Maintain the Centrality:
A Retrospect of 2022 and Prospect of 2023 in ASEAN
Liang Yajie, Luo Shengrong
Abstract: In 2022,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has been complex and changeable. ASEAN faced a seri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isks and challenges with the continued ravages of Covid-19,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Sino-US strategic game, and the escalation of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With the theme of "ASEAN A.C.T.Addressing Challenges Together" and the core of the building of the ASEAN Political-Security Community (APSC), the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AEC), and the ASEAN Socio-Culture Community (ASCC) as its core,Cambodia, the rotating chair of ASEAN, continued to maintain regional peace, stability,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and coordinat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build the people-oriented ASEAN community of common development to maintain the unity and centrality of ASEAN.During the year, ASEAN special envoy visited Myanmar several times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peace process in the country. Furthermore,ASEAN agreed in principle to admit East Timor as its 11th member, thus realizing the expansion of ASEAN. ASEAN largely overcame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economicall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ourism and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strengthened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to promote full economic recovery. In terms of foreign relations, ASEAN, which strives to build an ASEAN-centric diplomatic network,actively responds to the great power game, further consolidates cooperation with China in various fields including political, economic and humanistic exchanges, andelevates ASEAN's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dia to 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CSP), improv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ASEAN members and external partners. Looking ahead to 2023, the Indonesian chairmanship of ASEAN will focus on two main areas under the theme of "ASEAN Matters:Epicentrum of Growth": ASEAN internal affairs and epicentrum of economic growth, strengthening ASEAN's capacity and effectiveness, maintaining ASEAN's solidarity and centrality, and promoting ASE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EAN will work together to addres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promote the ASEAN community build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as to enhance ASEAN's influence and position in the region and the world.
Key Words: ASEAN; ASEAN Community; ASEAN Summit; 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China-ASEAN cooperation
2022年是東盟成立55周年,東盟輪值主席國柬埔寨以聯合、團結、和諧為核心精神,以維護東盟的中心地位和統一性為主要目標,呼吁東盟共同應對挑戰,致力維護東盟的三大支柱——政治安全合作、經濟合作及社會文化合作,并以此為其2022年輪值主席國的核心優先事項1。在對外關系上,東盟繼續構建與大國互動合作的機制平臺,高度重視多邊主義,與域外伙伴加強合作,鞏固東盟開放型地區架構中的核心作用。2023年,挑戰與機遇并存,東盟各國如何促進共同體建設,深化對外關系?文章擬在總結東盟2022年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對上述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一、努力推進東盟共同體建設
2022年,東盟繼續致力全面有效落實《東盟共同體2025年愿景》,通過了涵蓋東盟共同體三大支柱的70份文件和宣言,發布了《東盟領導人關于東盟成立55周年的聲明》,肯定了東盟共同體建設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在第40屆和第41屆東盟峰會上,東盟宣布在原則上同意接納東帝汶成為第11個成員國,并給予東帝汶觀察員地位2,這標志著東盟向“擴容”邁出新的一步,進一步提升自身統一性。
(一)政治安全共同體建設卓有成效
截至目前,東盟政治安全共同體藍圖290項措施中的285項已經完成,完成率達到98%3。2022年,東盟在政治、安全防務和人權方面推動政治安全共同體建設。
1.政治:政局總體保持穩定,緬甸問題的解決未有進展
在政治層面,東盟各國政局總體保持穩定。菲律賓前總統費迪南德·埃曼努爾·埃德拉林·馬科斯之子費迪南德·羅慕爾德茲·馬科斯(又稱小馬科斯)當選菲律賓新一任總統。馬來西亞第15屆全國大選提前舉行,安瓦爾獲得多數議員支持,被任命為馬來西亞總理4。泰國曼谷市舉行市長選舉暨市議會議員選舉,獨立候選人查恰·西提潘當選曼谷市市長。柬埔寨鄉選順利舉行,首相洪森領導的人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老撾國會投票通過國家主席通倫提名,選舉宋賽·西潘敦為新任政府總理。化解緬甸危機依然是東盟的核心議題。為推動緬甸和平進程、以政治對話解決矛盾糾紛,東盟基于《東盟憲章》和“五點共識”,多次派東盟特使訪問緬甸。2022年1月,柬埔寨首相洪森與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敏昂萊舉行了雙邊會晤,是2021年2月緬甸軍方接管政權后首位訪問緬甸的外國領導人;3月和6月,東盟緬甸問題特使、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兩次訪問緬甸,但均未獲軍方批準與昂山素季會面,“五點共識”落實遲遲未有進展。
2.安全防務:促進內外部防務合作,共同應對安全挑戰
在內部防務合作上,東盟各國通過東盟國防部部長會議和國防高官會議在各領域加強交流,并開展務實的國防力量多邊合作和演習。在外部防務合作上,東盟通過東盟國防部部長擴大會議、東盟防務高官擴大會議及工作組會議等雙邊、多邊機制與伙伴國開展合作。東盟高級國防官員工作組會議和東盟國防高級官員工作組擴大會議以“加強團結,促進安全和諧”為主題,東盟與中日韓3國承諾加強軍事合作,防止疫情跨境蔓延,促進東盟維和力量,完善軍人支持機制1。在第16屆東盟國防部部長會議上,東盟各國國防部部長探討加強東盟防務安全合作關系,以及加強東盟與外部伙伴的合作關系2。會議期間,還舉行了東盟—日本國防部部長非正式會議和中國—東盟國防部部長非正式會議。2022年11月23日,第9屆東盟國防部部長擴大會議討論通過了《東盟防長擴大會議關于增強團結合作,共建和諧安全的聯合宣言》3。
3.人權:積極發揮人權機構作用,促進和保護人權
2022年是《東盟人權宣言》發表10周年,在東盟外交部部長與東盟政府間人權委員會(AICHR)對話上,東盟政府間人權委員會強調了《東盟人權宣言》在促進本地區人權方面的重大意義,以及東盟為履行其促進和保護人權與基本自由的承諾所作出的努力。2022年7月18日,東盟議會人權委員會(APHR)敦促東盟緬甸問題特使布拉索昆會見緬甸“民族團結政府”代表,追究緬甸軍方領導人敏昂萊及緬甸軍方所犯下的罪行,以及未能執行“東盟共同協議”的責任4;12月20日,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部長蕾特諾在區域人權對話開幕式上發言表示,要繼續致力加強人權委員會的作用,有必要將區域人權對話平臺制度化,以應對未來區域人權挑戰。
(二)經濟共同體建設基本恢復
東盟秘書處數據顯示,2021年,東盟地區經濟增長率為3.0%,東盟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3.4萬億美元,占世界生產總值的3.5%5。2022年,東盟經濟形勢面臨多重挑戰。烏克蘭危機帶來市場價格波動、供應鏈挑戰和通貨膨脹壓力,對東盟出口、制造業擴張和經濟增長造成沖擊。由于新冠疫情持續影響,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緊,東盟經濟金融風險上升。一方面,東盟國家推進疫苗接種進程,提高疫苗接種率,為經濟復蘇提供條件;另一方面,東盟各國多措并舉,提高經濟韌性。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據亞洲開發銀行數據,2022年東盟經濟增長率為5.6% 6。東盟已經宣布基本克服疫情困難,恢復正常的經濟活動7。
1. 致力重啟旅游業
2022年,東盟推進“東盟旅行走廊安排框架”(ATCAF),共同推行“旅游泡沫計劃”和“疫苗接種者旅行通道”(VTL)入境計劃。第25屆東盟旅游部部長會議發表聲明稱,“我們一致宣布在區域和國際上重新開放東盟旅游業”。東盟各國旅游部部長同意在東盟國家之間采用標準化的新冠疫苗識別體系,同時歡迎各成員國迅速實施疫苗接種計劃,并強調加強東盟各國之間的旅游領域合作,確保東盟在旅游業中的競爭力1。同時,在東盟旅游高官會上,東盟各國官員就增加游客數量和確保服務質量的解決方案交換意見。此外,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宣布放寬入境政策,簡化出入境手續,全面恢復國際旅游活動。
2. 重視新興領域開發
東盟表示應在新興領域(如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方面相互合作,將東盟定位為一個與時俱進、充滿活力的區域集團(regional bloc)。就數字經濟而言,《2022年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指出,東盟地區數字經濟規模和互聯網用戶數量持續擴大,若通過可持續方式激發東盟地區潛力,2022年,該地區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940億美元,預計在2025年突破3300億美元,并有望在2030年達到6000億美元~10000億美元2。2022年7月,東盟數字聯合工作組會議討論《東盟數字總體規劃2025》的后續行動,指出重點發展安全、公平、包容和可持續的數字經濟,為東盟地區全面數字化轉型做好準備。由于在數字轉型方面的突出表現,東盟經濟共同體在聯合國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獲頒“國際與區域合作”組別首獎。
3. 加強國際與區域合作
區域層面上,東盟各國之間的合作關系不斷密切。例如,越南與新加坡共同發表《關于加強戰略伙伴關系與合作促進復蘇的聯合聲明》;泰國與馬來西亞共同宣布將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恢復開通邊境口岸人員通關;越南與馬來西亞發表聯合公報,強調推動雙邊貿易均衡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確定兩國于2022年4月1日完全開放陸地邊界;等等3。國際層面上,東盟加強與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等主要經濟體及國際組織的合作。2022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15個簽署成員國中生效成員數量已達13個。同時,東盟與多個國家實施和升級了自由貿易協定,推動東盟區域經濟增長。第8屆東盟財政部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期間,東盟各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等機構進行對話。
(三)社會文化共同體建設廣泛開展
為實現《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2025年藍圖》,東盟各國正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包括教育、青年、體育、婦女和兒童權利、環境和災害管理等,強調區域內社會文化合作對于東盟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意義。
1. 提升教育水平
作為2022—2023年東盟教育合作輪值主席,越南以“在新形勢下攜手努力重塑學習生態環境,增強東盟和其他地區的教育體系的韌性”為主題,確定5個教育優先領域,即重點關注和保護學習者心理健康;加大環保和氣候變化宣教力度;確保學習者特別是弱勢群體獲得公平優質教育;促進全面數字化轉型,為學習者提供網絡安全環境;促進高等教育創新等1。東盟秘書處、歐盟支持東盟地區高等教育計劃和東盟高等教育流動工作組成員正式啟動“東盟高等教育空間2025路線圖及實施計劃”,旨在提高東盟地區高等教育普及率和認可度,實現東盟高等教育更大程度的協調和國際化2。
2. 發揮青年作用
東盟通過線上運動“ASEAN youth 2022”呼吁青年在地區發展中發揮領導作用,同時宣布2022年為“東盟青年之年”,還舉行了東盟青年高級官員會議框架內的第1屆東盟青年對話會、第6次東盟青年視頻大賽、東盟青年攝影大賽及2022年東盟青年演講大賽等活動,旨在培養青年的數字技術等技能,以及按照2021—2025年階段東盟青年工作計劃進行青年溝通交流的制度化建設。東盟峰會發布了《關于加強東盟青年在東盟共同體建設中的作用的聲明》,強調加強青年參與,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此外,東盟青年計劃基金支持的2022年東盟與青年志愿者獎,旨在表彰在東盟內外作出的相關貢獻的杰出個人志愿者及青年組織3。
3.關注婦女兒童權利
東盟與美國國際開發署、聯合國婦女署合作啟動《東盟婦女、和平與安全區域行動計劃》,旨在推進對婦女和平與安全議程,并將其轉化為行動,實現性別平等愿景,促進婦女在和平與安全領域發揮作用4。東盟促進和保護婦女兒童權利委員會舉行第24次會議,強調要努力保護在疫情中處于高風險的婦女和兒童的權利5。在2022年10月13日舉行的東盟婦女領導人會議上,東盟及其成員國通過制定有利的公共政策來促進女性的經濟參與,賦予女性相關權利,以促進女性在商業中的平等參與和領導權,并鼓勵私營公司在性別相關的特定指標方面取得進展6。
二、積極深化與外部合作伙伴的關系
2022年,地緣政治格局不斷變化,東盟繼續奉行“大國平衡”戰略,維護東盟中心地位,同時提質升級發展與各對話伙伴的關系,并尋求建立新的伙伴關系,擴展自身發展空間。東盟與7個國家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TAC),使得TAC成員國增加至50個。
(一)深化各領域合作,中國—東盟關系穩步推進
雙方按照《落實中國—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2021—2025)》, 推進在政治、 經濟和人文交流等各領域合作。
在政治領域,2022年是中國與東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首年,雙方政治關系更為緊密。雙方發布明確共建五位一體的伙伴關系目標的《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行動計劃(2022—2025)》《關于加強中國—東盟共同的可持續發展聯合聲明》《中國支持東盟中心地位的立場文件》1。中國積極促進與東盟各國的雙邊合作。2022年3月31日至4月3日,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部長蕾特諾、泰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敦、菲律賓外交部部長洛欽和緬甸外交部部長溫納貌倫分別應邀對中國進行訪問2。在南海問題上,中國與東盟國家堅定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在第25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期間,雙方共同發表《紀念〈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20周年聯合聲明》,這是中國與東盟國家就南海問題發表的又一重要共識文件3。
在經濟領域,中國與東盟繼續互為最大的貿易伙伴和重要的投資合作伙伴。2022年11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啟動升級談判。得益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的建設和RCEP的正式生效,雙方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中國與東盟進出口規模達6.5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其中中國出口額為3.79萬億元人民幣,增長21.7%;進口額為2.7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6.8%。同期,與東盟貿易占中國對外貿易的比重較2021年上升了1個百分點,達15.5%4。第2屆RCEP經貿合作工商高峰論壇暨高質量實施RCEP論壇、第10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首屆中國—東盟和平利用核技術論壇,以及第19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等一系列經貿論壇和會議助推雙方經貿合作。在第25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期間,中國宣布將設立中國—東盟共同發展專項貸款,助力東盟縮小發展差距。中國還散發了“落實《中國—東盟關于合作支持〈東盟全面復蘇框架〉的聯合聲明》清單”,表示愿以現有合作成果為起點,進一步加大與東盟的疫后復蘇合作5。
在人文交流領域,雙方持續推進民心相通,加深雙方民眾相互了解。中國調增至東盟國家直航航班,有序安排東盟國家留學生返華復課,加強雙方人文、旅游、智庫和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夯實民意基礎。第13屆中國—東盟青年營暨中國—東盟青年發展論壇、“推進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青年研討會和“中國—東盟青年對話會”等合作平臺擴大了雙方青年的互動交流。雙方共同舉辦了2022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活動,成立了中國—東盟能源職業教育聯盟,通過擴大中國—東盟菁英獎學金招生,中國為東盟提供培訓和學歷教育名額等措施助力東盟教育水平提升和人力資源開發。在智庫交流上,中國與東盟各國多家智庫機構和學者共同參與第14屆中國—東盟智庫戰略對話論壇和中國—東盟高級別智庫論壇等,就各項議題貢獻智慧、建言獻策,增進中國—東盟關系。
(二)擴大雙邊交往,與美國關系實現升級
2022年是東盟與美國建立對話關系45周年,美國積極擴大與東盟在外交、經濟和國防等領域的合作。一方面,美國通過“印太戰略”和“印太經濟框架”試圖擴大自身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2022年2月11日,美國拜登政府發布《美國印太戰略》報告,專門針對東盟提出計劃。2022年5月23日,拜登訪問日本期間,宣布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初始成員國包括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等東盟成員國。“印太經濟框架”包含供應鏈韌性及安全性、數字貿易公平、基礎設施及綠色能源、稅收及反腐敗四大支柱,旨在強化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等區域的經濟合作以抗衡中國。另一方面,美國與東盟兩次特別峰會的舉行為加強雙方關系提供了合作平臺。2022年5月12—13日舉行的東盟—美國特別峰會是自2016年以來首次在美國當地舉辦的東盟特別峰會,被拜登稱為美國與東盟關系進入“新時代”的標志。東盟有8個國家派代表出席會議,峰會強調新冠疫情、“經濟連通性”、海上安全、人文交流、次區域發展、技術創新、氣候變化、維護和平及建立信任等八大合作議程1。該峰會上,美國承諾為相關合作提供總額1.5億美元的配套資金,其中6000萬美元用于加強“海上安全合作”,并提名其國家安全委員會參謀長亞伯拉罕為美國駐東盟大使。2022年11月12日舉辦的美國—東盟峰會是拜登上任以來首次到東南亞地區出席東盟峰會。會后,雙方宣布將美國與東盟的關系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同時,東盟與美國關系的發展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一是在大國競爭加劇背景下,美國意圖通過實施“印太戰略”及“印太經濟框架”建立“遏華”戰線,然而,中國是東盟全面戰略伙伴和最大的貿易伙伴,奉行“大國平衡”外交戰略的東盟國家一味追隨美國并不符合本地區生存策略和國家利益。二是美國雖然多次強調支持東盟“中心地位”,但是長期對東盟重視程度不足,外交實踐上也缺乏對東盟的足夠尊重2。例如,美國擅自定下東盟—美國特別峰會日期引起東盟國家不滿,導致峰會日期一再推遲;拜登也以參加孫女婚禮為由,不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2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3。三是美國在經濟領域合作上投入有限且缺乏務實政策。美國啟動并擴大與東盟的多項合作議程,承諾在東盟各領域投資2.5億美元,合作項目眾多,經費投入卻相對有限,并缺少具體的實施計劃和路徑,無法滿足東盟國家當前實現經濟復蘇的迫切需求,很難與東盟國家的自身利益關切和發展戰略有效對接。
(三)發揮“10+3”對話機制作用,深化與日韓兩國關系
東盟繼續促進與日本的合作。在2022年6月20日舉行的第37屆東盟—日本論壇上,東盟與日本“重申了加強和推動雙邊伙伴關系,在2023年紀念東盟與日本建交50周年的承諾”,并強調在和平穩定、貿易對接、衛生安全、數字化轉型、智慧城市、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加強合作的必要性。在東盟—日本經濟部部長會議上,雙方通過建立企業間共享物資庫存等數據機制,推進合作,強化供應鏈。日本表示,未來5年將打造100個合作案例,力爭構筑創業家網絡4。
東盟不斷鞏固與韓國的關系。2022年4月13日,韓國—東盟金融合作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韓國將與東盟推進各種合作項目,包括科技金融、強化金融力量及金融基建合作等,還將向東盟國家傳授“開放銀行”等先進金融技術,助力韓國金融企業進軍東盟市場1。作為東盟—韓國關系協調國,越南通過舉辦“東盟韓國日”活動、開展疫后勞動力互動交流、在河內成立東盟—韓國研究中心等方式,積極協調東盟與韓國關系發展。韓國單獨制定并于韓國—東盟峰會時公布推出“韓版印太戰略”2。
值2022年“10+3”機制建立25周年之際,東盟與中日韓3國通過第16次東盟與中日韓大使級會議、高官會和外交部部長會議等平臺促進合作,制定新一期“10+3”工作計劃,助力區域經濟復蘇,努力構建東亞共同體。
(四)擴大外交網絡,加強與其他國家的關系
2022年,東盟繼續加強與歐盟、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合作伙伴的關系。2022年12月14日,東盟與歐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雙方建立關系45周年紀念峰會,泰國和馬來西亞在會上分別與歐盟正式簽署“伙伴關系和合作協定”(PCA)。至此,東盟最大的6個成員國已經全部簽訂了PCA。歐盟還在會議上宣布,將在2027年之前對東盟投資100億歐元,覆蓋清潔能源、農業可持續發展及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在第40屆和第41屆東盟峰會舉行期間,東盟與澳大利亞、印度、歐盟等多個合作伙伴舉行“東盟+1”峰會、東亞峰會,就加強合作事宜進行探討并簽署合作協議。東盟與澳大利亞共同發表了《第2屆東盟—澳大利亞年度峰會關于東盟印太展望合作的聯合聲明》,與澳大利亞、新西蘭共同發表了《東盟—澳大利亞—新西蘭自由貿易區完成實質性升級談判的聯合聲明》,與英國共同發表了《第2次東盟經濟部部長—英國會議聯合媒體聲明》,等等3。同時,東盟與印度的關系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值東盟與加拿大建立對話關系45周年之際,雙方發表聯合聲明,承諾將進一步推動雙方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關于烏克蘭危機問題,大多數東盟國家拒絕嚴厲譴責俄羅斯。即使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施壓,東盟依然邀請俄羅斯外交部部長拉夫羅夫參加相關會議。
三、2023年東盟發展展望
2022年,東盟在共同體建設和外部伙伴關系深化上成果突出。一是東盟經濟基本克服新冠疫情影響,在震蕩中逐步復蘇。東盟努力重啟旅游業,推動RCEP在13個國家生效實施,重視數字轉型和經濟合作,促進區域經濟增長。二是鞏固東盟在區域治理的中心地位,建設性地參與國際治理。除了“10+1”“10+3”和東亞峰會,東盟還相繼成功舉辦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引領搭建地區合作平臺。三是順利實現東盟成員擴容,推進東盟共同體建設。在東帝汶申請加入東盟11年之后,終于在第40屆和第41屆東盟峰會上獲得原則上同意,東盟統一性進一步提升,東盟在地區架構中的中心地位愈加穩固。四是升級與美國和印度的伙伴關系,加強與外部伙伴的合作。2022年,東盟正式與印度和美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這意味著東盟的全面戰略伙伴增加到4個,包括現有的中國和澳大利亞。同時,東盟發展也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全球糧食和能源危機等一系列事件的外溢效應可能對東盟的出口、外國對東盟直接投資和經濟增長產生影響。外部環境上,大國博弈加劇,美國意圖通過“印太戰略”和“印太經濟框架”拉攏東盟遏制中國。烏克蘭危機的升級不僅讓東盟面臨美國等西方國家孤立俄羅斯的壓力,而且導致東盟內部產生分歧。內部環境上,2022年,緬甸危機的解決未有實質性進展,進一步影響東盟內部團結和“中心地位”。
展望2023年,印度尼西亞接替柬埔寨成為東盟輪值主席國。印度尼西亞宣布,將圍繞“東盟事務:增長的中心”(ASEAN matters:Epicentrum of growth)履行責任,“東盟事務”包含加強東盟能力和有效性、維護東盟的團結、鞏固東盟中心地位這3個重要領域;“增長的中心”則與東盟作為地區和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中心的作用有關,包括健康架構、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和金融穩定4個重要因素1。印度尼西亞提出經濟領域的3個優先議題是復蘇和重建、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其實施轉化為2023年的16項優先經濟成果。由此可見,2023年,東盟將注重在東盟內部事務及經濟增長中心這兩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幫助東帝汶正式加入東盟,繼續推動緬甸和平進程
東盟將通過幫助東帝汶加入東盟和推動緬甸和平進程來提高東盟能力和機構有效性,增強東盟團結和維護東盟中心地位。雖然加入東盟已獲得原則上同意,但是東帝汶還未成為東盟的正式成員國。東盟內部對是否接納東帝汶加入東盟存在意見分歧,一些成員國對東帝汶的政治制度、經濟和財政狀況抱有擔憂,東帝汶在加入東盟的道路上面臨重重阻力。印度尼西亞對推動東帝汶加入東盟態度積極。2022年7月,東帝汶總統奧爾塔訪問印度尼西亞時也曾表示,希望能于2023年印度尼西亞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時正式加入東盟。因此,印度尼西亞將幫助東帝汶制定加入東盟的路線圖,確保其有擔任相關責任和義務的能力,以使東帝汶在2023年獲得東盟正式成員國的資格。2023年2月4日,東盟外交部部長非正式會議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行,東帝汶作為東盟成員國首次參加會議2。如果東帝汶成功加入東盟,這將是繼1999年柬埔寨加入東盟后東盟首次擴員,無疑將進一步提升東盟的統一性,在印度尼西亞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使東盟成為區域主義和經濟合作的典范。這還將給東帝汶提供經濟發展的機會和巨大的市場,幫助東帝汶縮小與東盟其他國家在經濟發展上的差距。
同時,2023年,東盟將在“五點共識”下繼續推動緬甸和平進程。2021年2月,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后,印度尼西亞迅速承擔起領導角色,呼吁舉行東盟高級別會議,討論應對緬甸危機。2023年1月29日,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在東盟輪值主席國啟動儀式暨雅加達無車日活動上強調,印度尼西亞將繼續著力推動落實“五點共識”,幫助解決緬甸問題3。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部長蕾特諾也表示,東盟不希望緬甸問題成為東盟其他建設進程的障礙,尤其是為東盟共同體發展而努力。印度尼西亞建議東盟秘書長與緬甸有關各方接觸,并希望緬甸政府同意接受人道主義援助,繼續與聯合國特使配合解決緬甸問題,敦促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進行國家層面的討論,以結束軍方接管政權后發生的暴力事件。同時,由蕾特諾負責設立緬甸問題特使辦公室,推動緬甸和平進程。但是,印度尼西亞也意識到緬甸局勢的復雜性和任期內解決緬甸危機的困難程度。蕾特諾表示,印度尼西亞了解緬甸歷史和所面臨的問題, 因此, 在印度尼西亞接任東盟輪值主席國期間,不可能解決緬甸問題; 同時, 在推動緬甸軍政權走制定和平計劃的道路上,僅靠發布聲明、敦促和勸告是不可能成功的1。
(二)處理經濟和金融風險,提高應對經濟挑戰的韌性
2023年,持續的烏克蘭危機給東盟帶來的糧食和能源危機短期內難以化解,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持續減弱和金融市場調整加劇可能致使東南亞地區的經濟金融風險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指出,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估計為2.7%,低于2022年的3.2%和2021年的6%,經濟衰退的威脅仍在逼近2。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隨著全球需求減弱,2023年,東盟經濟增長率預測下調至4.7%。高通貨膨脹率和上升的利率可能會影響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政府支出則可能會因公共財政受限而縮減3。東盟年度主題中“增長的中心”突出印度尼西亞政府對經濟發展問題的關注,印度尼西亞將側重處理經濟金融風險和糧食、能源等多個方面的危機,繼續推動東盟成為穩定全球經濟的支柱。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表示,東南亞必須成為一個經濟增長強勁、包容和可持續的地區。東盟的能力也須加強,為應對未來20年的挑戰,應讓這個區域組織更善于應變、反應更快,也更具競爭力4。
印度尼西亞將以經濟為軸,深化東盟內部合作,保證供應鏈安全,升級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深耕區域經濟發展潛力,以增強東盟應對未來經濟挑戰的韌性。一是推動《東盟貨物貿易協定》升級談判進程。在第28屆東盟經濟部部長非正式會議上,東盟同意啟動《東盟貨物貿易協定》升級談判,爭取升級后的《東盟貨物貿易協定》達到比東盟向對話伙伴(包括RCEP)提供的更全面和現代的貿易便利水平的承諾5。二是通過RCEP降低供應鏈風險。2023年1月2日,RCEP對印度尼西亞正式生效6。至此,RCEP的15個成員國中僅有菲律賓還未生效。RCEP將使東盟整體關稅水平逐步下降,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區域各國營商環境日益改善,產業鏈供應鏈加速融合。三是重視多邊主義,深化經濟合作。2022年12月18日,印度尼西亞貿易部副部長杰里強調東盟經濟和貿易一體化的重要性,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東盟潛力,“東盟必須要持續發展壯大,我們可利用東盟自身的內部協議或是東盟以外的伙伴合作關系,使東盟地區的經濟變得更加強大”7。2023年,印度尼西亞還計劃舉辦印太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論壇,以實現“東盟印太展望”設想的經濟合作和互聯互通建設,密切東盟成員國與其所有伙伴國之間的聯系。
(三)推動數字轉型和旅游業重啟,促進經濟復蘇
作為東盟第一大經濟體,印度尼西亞希望在其擔任主席國期間加強區域經濟復蘇,使東南亞成為世界可持續增長的引擎。2023年1月5日,印度尼西亞經濟統籌部部長艾爾朗加表示,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印度尼西亞將繼續推動東南亞成為和平穩定的地區,以及全球經濟穩定的支柱1。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部長蕾特諾介紹,2023年,印度尼西亞將通過加強與亞太地區就創意經濟、數字經濟、商業投資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合作來增強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增長態勢2。2023年,東盟將加快落實《東盟全面復蘇框架》,推動數字轉型和可持續發展,重啟旅游業,繼續推動疫后經濟復蘇。
在全球邁入數字經濟時代的背景下,東南亞成為全球數字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但其數字經濟發展總體上還處于早期階段。東盟將數字經濟視為增長新動能,出臺了一系列數字化發展戰略,推動數字轉型。2022年7月,東盟數字聯合工作組會議討論《東盟數字總體規劃2025》的后續行動,指出重點發展安全、公平、包容和可持續的數字經濟;9月舉行的第54屆東盟經濟部部長會議敦促東盟成員國在2023年完成研究并盡快開始《東盟數字經濟框架協議》談判。東盟各國也分別出臺符合本國發展需求的數字轉型計劃。印度尼西亞作為東盟最大的數字經濟體,其數字經濟規模和電商規模都居首位,并進一步推動實施《東盟數字總體規劃2025》,將使東盟建設成由安全和變革性的數字服務、技術和生態系統驅動的領先數字社區和經濟體。
在旅游業領域,東盟未來的工作重點:一是放寬邊境防疫政策,全面暢通東盟內部旅游出行;二是簡化游客出入境流程,有序恢復國際客運航線,提供多項便利化條件,為迎接外國游客做好準備。在東盟衛生部部長第15次會議上,東盟各國衛生部長同意建立東盟新冠疫苗接種證明統一認證機制,以方便旅客順暢通關3。《東盟旅游業轉型金邊宣言》稱努力恢復游客對東盟旅游業的信心,將旅游業發展過渡到后疫情時代。長期以來,中國與東盟互為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場和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近期,中國不斷優化調整防疫政策,有序恢復公民出境旅游。在2023年東盟旅游論壇上,東盟國家普遍期待中國游客回歸,推動東盟旅游業強勁復蘇。2023年2月6日,首批中國出境旅游團抵達泰國、印度尼西亞、柬埔寨、新加坡和老撾等試點國家4。中國游客的到來將激活當地旅游消費市場,為東盟旅游業加速復蘇注入強勁動力。
(四)繼續奉行“大國平衡”戰略,加強與其他伙伴國關系
在東盟輪值主席國交接儀式上,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致辭時強調,東盟必須是有尊嚴的地區,是和平的區域和全球穩定的支柱。他還指出,維護人類價值觀和民主,必須始終維護國際法,不成為任何大國的代理人。“東盟不應該讓當前地緣政治動態演化為本區域的新冷戰。”5在快速變化的全球和地區地緣政治格局中,東盟將繼續堅持多邊外交,通過其所主導的“10+1”“10+3”和東亞峰會、東盟國防部部長擴大會議等多邊合作機制,促進與其他對話伙伴的合作,進一步有效提升以東盟為中心的大國關系、地區和多邊關系網絡。例如,在G20外交部部長會議期間,印度尼西亞與西班牙一致同意,充分利用印度尼西亞擔任2023年東盟輪值主席國和西班牙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動力來開展雙邊合作。
同時,東盟堅持平衡外交,深化與中美兩國關系。東盟與美國的合作領域將進一步拓寬。在東盟—美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框架下,美國將充實“印太戰略”及“印太經濟框架”內容,原有的領域合作將實現制度化,進一步擴大與東盟的雙邊和多邊合作領域。美國與東盟已啟動5個新的高級別對話進程,涉及衛生、交通、婦女賦權、環境氣候及能源等領域,雙方還會加強外交、經濟和防務方面的合作。2022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在美國—東盟峰會上發表講話時表示,與東盟發展全面的伙伴關系是本屆美國政府在“印太”地區的戰略核心,美國將繼續加強這個聯系,深化與東盟的合作。美國將繼續保持和擴大其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和作用力,作為其維持全球霸主地位的組成部分,以遏制中國的發展,并爭取在烏克蘭危機等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獲得東盟的配合和支持。
中國—東盟關系將得到鞏固和發展。在政治領域,中國將繼續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和“中心地位”,雙方將探索更多合作路徑,發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在經濟領域,東盟與中國將繼續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并與“東盟印太展望”對接,共同推動RCEP框架下更廣泛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加大對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和中國—東盟東部增長區等次區域合作的投入,持續推進經貿園區建設合作,擴寬如海洋經濟、循環經濟和數字經濟等經濟合作空間。在人文交流領域,通過教育、青年和智庫等方面的交流增進雙方友誼1。
四、結語
2022年,東盟積極應對一系列風險和挑戰,在共同體建設和對外關系深化上取得突出成果。東盟輪值主席國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表示,2023年,建設東盟共同體,提高東盟活動的能力和績效,加強東盟與其伙伴之間的關系,加強團結和提升東盟在地區和世界上的作用和地位等問題將是東盟優先推動的議題。被認為是東盟“天然領導者”的印度尼西亞在東盟建立之初就積極發揮協調作用,引導解決東盟內部沖突和挑戰,在維護東盟團結、促進地區發展上扮演著重要角色。鑒于印度尼西亞首次擔任G20輪值主席國時在主場外交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展現出的國家實力擔當,其擔任東盟主席國將會為東南亞地區帶來良好的發展前景。印度尼西亞將在“獨立和積極”的外交政策的指導下,加強區域和平與安全,推動東盟共同體建設和“東盟印太展望”實施。
注:本文為202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印太戰略下‘東盟中心地位重構與中國—東盟共建‘海上絲綢之路研究”(20&ZD146)、2023年度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 “柬埔寨現行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形象研究”(2023J0074)、2021年度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緬甸政局突變對中緬關系的影響研究”(21ZZD 0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顏?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