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正處于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進一步改善人居生活,國家更加注重人居環境建設。設計人員在設計時要考慮的因素越來越多,生態文明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諸多因素都在發揮重要作用,城市園林景觀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方面,城市園林景觀能夠改善城市環境,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另一方面,城市園林景觀可以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更好地為居住在此的居民服務,在點點滴滴中體現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求各城市在開展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工作時,緊跟時代發展。設計城市園林景觀時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強各方面的執行力,最終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文章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分析可持續設計在園林景觀中應用的意義、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要遵循的原則、城市園林景觀目前存在的問題、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具體策略。深入研究目前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旨在為其他城市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園林景觀設計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理念;城市園林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4-0-03
0 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提到“生態文明建設”這一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和民族長久發展的根本保證,是為子孫后代謀福利。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不能忽視園林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園林景觀在構建生態文明城市方面具有顯著的作用,設計師要將其融入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的人居環境質量,展現城市的精神文化風貌。運用可持續發展理念可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利于社會經濟穩步發展。因此,在當下開展園林景觀規劃的過程中,可持續發展成為首要考慮因素。通過運用可持續發展理念,加深人與自然的聯系,充分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因此,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人員必須立足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城市園林設計工作中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優化城市生態文明結構,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加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1]。
但就目前而言,我國部分城市的園林景觀設計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影響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研究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更好、更有針對性地改善城市環境。
1 應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意義
1.1 改善城市環境面貌
在發展過程中,很多城市成立了大量的工業企業,推動了城市經濟發展,隨之出現的還有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出行的車輛也大幅增加。因此,很多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環境破壞和空氣污染問題,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2]。大力建設城市園林景觀,可以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休閑的場地,優化城市的整體形象。尤其是運用可持續發展理念設計和建設城市園林景觀,合理配置綠植,可以提高城市綠化率,凈化空氣,降低城市環境污染程度。
1.2 促進城市生態文明構建
在城市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十分重要。近年來,城市的不斷擴容使城市周邊的環境大不如前,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原本城郊的樹林、農田、草地逐漸變成了城市中的高樓大廈。這雖然加快了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但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小的破壞,尤其是當地原有的一些野生小動物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從可持續發展理念出發,融合不同地區的文化設計場地景觀,能逐漸恢復城市的生態環境,為居民打造更好的居住環境,也能為小動物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從而構建生態文明城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3]。
2 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2.1 順應自然規律,維持生態平衡
將可持續發展理念運用在景觀規劃中必須遵循順應自然規律、維持生態平衡的原則。在實際生活中,人與自然是一個共同體,如果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就會導致城市園林景觀脫離實際,甚至破壞城市原有的生態環境,導致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4]。順應自然規律并保護生態平衡,能使城市園林景觀在保持景色優美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干擾,避免對土地的過度開發,最終達到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2.2 堅持以人為本,體現多種功能
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主要目的是服務于社會大眾,因此,在設計園林景觀時,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滿足大眾對園林景觀的需求。此外,還要展現園林景觀的多種功能。具體來說,在設計園林景觀時,設計人員要充分考慮人的需求,不能一味追求外在形式,要合理利用場地和資源,為人們提供開展戶外活動和戶外社交的場所,要兼顧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優化城市生態環境,為人們打造宜居的生活空間[5]。
2.3 高效利用資源,控制建設成本
運用可持續發展理念,必須遵循高效利用資源、控制建設成本的基本原則。在實際設計工作中,要對場地開展全方位的調查,了解園林所處的位置,認真分析場地的特征,然后結合城市園林整體建設規劃的要求,借助場地原有的優勢特征,如地形、人文資源、特色建筑、水系等,使有限的資源得到無限循環使用,減少對原有場地的干預,降低建設成本。這樣做還能凸顯地域特色,使社會公眾產生情感與文化共鳴。
2.4 重視長遠效益,減少維護資金
開展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工作,要遵循重視長遠效益、減少維護資金的原則。開展園林景觀設計工作不能局限于當下,要把眼光放長遠,確保城市園林景觀能持續創造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還要控制后續的一系列維護資金。
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考慮。首先,科學選用材料。具體來說,應選擇適合本地區生長的特色樹種,在配置時,可以考慮自然式的種植方式,并使其形成穩定的生態部落,減少病蟲害,減少人工修剪植被造型等維護工作;園林小品的建材應具備良好的防風化、抗腐蝕性能,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其次,在設計時應盡量選用清潔能源,如太陽能路燈等。此外,在設計中要增加雨水采集和處理設施,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3 園林景觀設計現狀
3.1 缺乏生態意識
當前,部分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人員在開展設計工作時,沒有很好地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缺乏生態保護意識。具體來說,部分設計人員在開展工作時,忽視了城市原有的面貌,更有甚者為了達到預期效果,大面積回填河流、大規模砍伐場地原有的樹木,并使用了大量的新植,尤其是外來彩葉樹種。此外,大規模使用大理石等材料,利用這些材料建造的噴泉等,會減少園林景觀的氣息,發展空間狹窄。
3.2 缺乏人文關懷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核心是服務社會大眾,因此設計人員在設計園林景觀時,應以這一核心為出發點。目前我國很多設計人員在設計園林景觀時,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導致設計的作品缺乏人文關懷[6]。具體來說,他們設計的園林景觀存在大量的雕塑及其他構筑物,而可供人休息的座椅、涼亭、草坪和廣場相對較少。
3.3 忽視歷史因素
園林景觀是城市的名片,在設計園林景觀時要體現城市的特色以及特有的人文內涵。目前不少設計人員在設計城市園林景觀時,容易忽視場地的人文內涵,盲目模仿國內外一些成功的設計案例,甚至生搬硬套,導致設計出來的園林景觀過于同質化,缺乏城市特色,無法融入城市的人文風貌。
3.4 缺乏長遠規劃
在具體設計過程中,部分地區存在園林景觀設計缺乏長遠規劃的問題。具體來說,當前我國很多城市由于建設用地比較緊張,所以園林實際可用空間不足,一些設計人員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沒有理解園林景觀的真正意義,不注重長遠效益,將精力更多地放在園林景觀的觀賞性方面,導致園林景觀設計和建設花費較多資金,后續維護難度大。
4 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策略
4.1 保證整體協調,體現自然生態
在設計城市園林景觀時,設計人員應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保持城市園林景觀的整體協調性,展現景觀的生態性。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人員應結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開展大范圍的調研,了解城市的發展特色,掌握當地的風土人情,了解人們對城市園林景觀的實際需求,然后在實際設計工作中將這一切巧妙融入作品,保證設計出來的園林景觀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與城市整體發展保持一致,并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
此外,在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應該遵循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原則,盡可能根據城市固有的地形進行設計規劃,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尤其是避免大規模砍伐原有的樹木和回填河流,并盡量避免使用工業化的材料,從而更好地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優化城市園林景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7]。
4.2 融合地域文化,促進可持續發展
應重視地域文化在設計中的作用。園林景觀是優化城市整體形象、向外界展示地區特色文化的最佳名片。因此,在實際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應秉持推動地方文化發展的初衷,將地方特色文化充分融入園林景觀設計。在具體設計中,可以加入一些特殊的符號,將當地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園林景觀,如快板、白玉蘭的形態等。設計人員在設計城市園林景觀時,要體現出低碳、綠色、生態、環保等元素,比如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和水能等清潔能源,減少對能源的消耗[8],還能豐富園林景觀的多樣性。
4.3 設計互動景觀,增加生活趣味
城市園林景觀是為居住在此的居民服務的,能夠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場地供日常活動和日常社交。因此,在設計時要考慮人的多種體驗需要,增強場地景觀的互動性,帶來更好的體驗。設計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利用多元化的景觀設計手法,使人們在園林中行走時能夠放松下來,開展豐富多樣的娛樂活動,充分滿足人們“觀、賞、玩”的園林景觀訴求[9]。例如,設計人員可以在場地允許的情況下,設計類似“吶喊噴泉”這樣具有互動和游戲性質的景觀,讓人們通過高聲大喊,體驗噴泉水花四濺的瞬間驚艷。增強場地的互動性,可以使人們更好地沉浸其中,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4.4 打造立體景觀,營造多元場地
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要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可以通過合理配置花草樹木,設計建筑物和構筑物,打造立體的景觀造型,為人們的休閑娛樂和社交活動創造多元的空間場所。在外圍處理方面,應摒棄墻體和柵欄等傳統設計手法,利用蜿蜒曲折的水體或者低矮綠植、花卉和灌木叢等自然植被來打造出空間感,為人們提供開闊的視覺空間,使人們更好地融入自然環境,打破人造園林固有的人與自然隔閡的外圍空間視角。在設計過程中,要借助城市原有的地形地貌優勢,如山體和水體,來設計空間。水是城市園林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無園不水”。水可以增強場地的生機,滿足人們的親水需求。因此,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可以借助山水和植物設計景觀造型,以此達到“曲徑通幽”“鳥鳴溪澗”的自然生態效果。
4.5 合理配置植物,保持生態文明
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應合理配置植物,保持生態文明。在設計后期,設計師要選擇合適的植物,選取更適宜打造觀賞景觀的樹種。首先應該從本土植物中選擇,這樣栽培的苗木和花卉在移栽后不會發生不適反應,從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還能夠減少運輸費用,大幅節約運輸和人工費用。如果選擇外來彩葉植物,設計人員就要深入實地勘察,科學運用灌溉、施肥等方式改良土壤,確保場地的生存環境能夠滿足外來植物的生長需要。此外,在選擇栽培植物時,還要考慮植物種類的多樣性,從而促進區域植物群落的構建,防止病蟲害問題的發生[10]。
5 結語
在設計過程中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是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方式。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工作中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一方面能夠改善城市的環境,另一方面能夠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城市在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現階段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水平還有待提升。因此,設計人員應因地制宜地將“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等設計理念合理運用在具體的景觀作品中,打造生態文明宜居城市,助力城市建設達到新高度。
參考文獻:
[1] 陳誠,易麗玲.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研究[J].大觀,2022(9):47-49.
[2] 崔桂彬.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2(16):64-66.
[3] 王亞南.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問題探究[J].中國住宅設施,2021(9):94-95.
[4] 運秀琴.淺談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融合[J].南方農業,2021(24):71-72.
[5] 黃亮.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問題探究[J].南方農業,2021(15):41-42.
[6] 石雨薇,閆曉云.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探討[J].河北農機,2021(4):128-129.
[7] 王磊.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21(6):107-108.
[8] 湯榮,鄧娟地.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思路[J].現代園藝,2021(2):72-73.
[9] 阿潤圖雅.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探究[J].南方農業,2020(35):30-31.
[10] 陸洲.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探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15):85.
作者簡介:魏聰勇(2000—),男,江蘇徐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