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天暉
作為以信息安全為核心的國有科技型上市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所屬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信息)緊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積極服務數字政府建設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國家隊、主力軍。回首十年,航天信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四個面向”,聚焦信息技術主業,不斷革故鼎新、破浪前行,走出了一條改革創新的轉型升級新路徑,闊步邁進了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 航天信息黨員干部員工代表集中觀看黨的二十大開幕盛況
2019 年,航天信息全級次境內法人單位全部完成“黨建工作總體要求進章程”工作。截至2023 年5 月,航天信息全體系共有黨員2600 余名,黨組織158 個,實現境內三級單位全覆蓋。
航天信息黨委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集團公司黨組要求,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在高舉旗幟中強根固魂、在服務中心中增強實效、在改革創新中持續發展,確保了公司創新發展的正確方向和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
航天信息黨委始終堅持“兩個一以貫之”,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全過程、各環節,形成“三會一層一前置”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治理體系,不斷鞏固深化黨的領導和公司治理相統一。堅持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保障政治生態持續向好。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全級次法人單位全部實現“黨建入章程”。持續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公司黨委、黨總支建制的法人單位全部實現黨組織書記和董事長(總經理)由一人擔任。充分發揮黨組織 “三重一大”前置把關作用,三級單位黨委建制實現“零”的突破,所屬單位獨立黨建工作機構從0 增長到25 家。堅持黨建帶團建,促進工會和共青團有效發揮作用,干部員工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不斷增強。2019 年以來,航天信息連續4 年在集團公司黨建考核中獲評“優秀”、連續3 年獲集團公司職工滿意度測評第一。
2022 年8 月,航天信息戰略管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立足內外環境變化,全面分析當前形勢,提出后續發展思路,凝聚起“聚焦新戰略 打造新航信”的思想共識和強大力量。
航天信息黨委積極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把握發展趨勢與方向,及時調整優化發展戰略,確立了“成為世界一流的信息技術集團,致力于信息更安全、更增值,社會更智慧、更誠信”的發展愿景,明確了“一二三五八”的發展思路(“一”是堅持信息技術主業;“二”是面向數字政府和企業數字化兩個市場;“三”是堅持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改革創新;“五”是堅持數字化、綠色化、產業化、生態化、一流化的導向;“八”是實施網絡可信身份認證體系、網絡可信數據交換、愛信諾企業服務平臺、“絲路云鏈”平臺、“雙鏈”分析、糧食創新中心、“數字海南”及信創“30”八項重大創新工程)。明晰了“戰略新高度、創新新速度、產業新維度、改革新動能、精神新面貌”的發展目標。經過艱苦的實踐探索,航天信息構建并完善了一整套中長期戰略規劃體系,系統回答了關于航天信息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動力、方式、路徑等理論和實踐問題,取得了全方位、深層次、實質性工作成果。
航天信息堅持“四個面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信息技術主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高效科技創新體系,暢通研發成果產業化鏈條,實現創新工作整體“換擋提速”。
航天信息以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企業創新發展為目標,構建了“1+4+2+N”協同研發布局,首次確立8 大核心技術、38 類關鍵產品,構建了“3232”的數字技術與產品體系,實現譜系化發展。強化平臺建設,落地了AOS+(公司運營管理體系)、微服務、大數據、區塊鏈等基礎開發平臺和“技術成果庫”“產品成果庫”兩類共享庫。與高校、科研院所建設聯合實驗室,與行業頭部企業開展“行業+專業”深度合作。培育加密經濟新業態,打造了覆蓋全國、分工有序、高效協同的研發體系。著眼服務國家安全和數字經濟發展,以密碼基礎設施為支撐,提供可信身份認證及可信數據交換服務,筑牢數字經濟的“安全底座”,滿足數字政府、企業數字化應用需求。

▲ 航天信息園
航天信息圍繞密碼、區塊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形成了8 類關鍵技術、上百項核心技術成果、1300 余項自主知識產權,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多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等榮譽,技術能力國內領先。
2022 年1 月26 日,航天信息承建的國家稅務總局“金稅四期”稅務網絡可信身份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國性統一身份管理平臺正式上線。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國上線推廣,為“金稅四期”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建設提供了核心關鍵支撐。
航天信息堅持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面向數字政府及企業數字化兩個市場,有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布局優化,深化金稅、智慧、網信3大產業發展,并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以八項重大創新工程為抓手,高效推進公司產業發展。
在數字政府領域,航天信息服務國家稅制改革,保障“營改增”“減稅降費”等重大政策實施,助力國家稅收征管由“以票控稅”向“以數治稅”轉型;承建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系統,助力人口治理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承建全國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出入境證件電子化、自助辦,累計為出入境查驗提供服務逾10 億人次,助力國家出入境管理效能提升;參與建設數百個國家級重點信創工程及項目,覆蓋數10 個部委及31 個省(區、市),積極發揮標桿示范作用。
面向企業數字化市場,航天信息以企業財稅服務為特色,構建了“愛信諾企業服務平臺”,為千萬中小微企業提供財稅全流程解決方案、企業數字化轉型方案等一站式服務;為重點行業、中央企業等客戶定制企業數字化建設方案,助力企業數智化建設。
同時,深耕港澳政府信息化市場,承建了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出入境管制系統等多個大型政務信息化項目,深度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承建了安哥拉公民電子身份證制證系統、烏干達國家稅控與電子發票系統等大型國際項目,向客戶提供智慧稅務、人口管理等定制解決方案和服務,國內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航天信息黨委深入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任務,以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為指引,始終將實施改革作為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招”,積極推進“科改示范行動”,進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效能,為轉型升級提供新引擎,為高質量發展加裝助推器。
航天信息堅持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構建“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管理體系,全面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有效破解干部“能上不能下”難題,深化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徹底打破“能進不能出”難題,完善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的薪酬分配機制,切實解決“該高不高、該低不低”的問題。加強公司治理體系建設,持續優化組織架構,以提升效率、立足市場為導向,面向產業本部簡政放權,大力優化組織管控模式,推動業務實體化經營,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切實發揮上市公司的平臺功能。強化中長期激勵機制建設,主動運用多元化激勵手段,因企施策、一企一策,用足政策“工具包”,打好正向激勵“組合拳”,圍繞戰略規劃落地實施,充分考慮各單位的股權結構、業務類型等因素,差異化實施中長期激勵措施,全面激發組織活力、人才活力和創新活力。
2020 年,航天信息主動爭取并成功獲批國務院國資委“科改示范企業”,改革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連續三年獲評國務院國資委標桿“科改示范企業”,獲評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和“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示范企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航天信息黨委高度重視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關鍵作用,加快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健全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推進員工職業發展體系化建設,持續拓展員工成長廣度和深度。
航天信息狠抓干部隊伍建設選人、培養、考評“三關”,把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第一標準,建立了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干部選用機制,使人才結構優化取得顯著進展。打造科技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實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制度,構建8 大核心技術領域共10 個等級的專業技術人才體系布局,專家、總師等核心人才隊伍逐漸壯大。實施“營銷驅動”,構建8 個層級的市場營銷人才體系,形成了“1+N”營銷人才選拔晉升長效機制,通過市場化方式引進優秀高端領軍人才,為營銷體系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自2019 年以來,航天信息專家人數呈階梯式增長,形成了核心人才引領航天信息發展的常態化局面。
截至目前,航天信息聘任1 名兩院院士為戰略科學家,擁有“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國防突出貢獻專家等各級各類領軍人才百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占比44.3%,市場營銷人才占比43.4%,有效支撐了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航天信息黨委將全面貫徹落實國企黨建工作會議精神,始終保持“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自信,挺起“泰山壓頂不彎腰”的脊梁,涵養“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定力,向著“成為世界一流的信息技術集團,致力于信息更安全、更增值,社會更智慧、更誠信”的發展愿景闊步前行,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