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利琳
(曹縣人民醫院麻醉科,山東 濟南 274400)
髖關節是人體下肢最重要的負重關節,因其結構和功能的復雜性,近年來髖關節患病率居高不下,患病嚴重者通常需要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來改善髖關節功能及解除關節疼痛[1-2]。但由于全髖關節置換術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手術創傷較大,且患者多為老年人,手術麻醉風險較大。目前國內外臨床針對髖關節置換術多采用全身麻醉或椎管內麻醉的方式,在麻醉實施過程中需要注射阿片類藥物或酰胺類藥物來增強麻醉和鎮靜效果。有研究顯示[3],全身麻醉聯合羅哌卡因容易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為進一步明確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共納入105例患者,圍繞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椎管內麻醉效果進行探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曹縣人民醫院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105例老年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n=52)和對照組(n=53)。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曹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者;②意識清楚,病情及相關生命體征穩定,符合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①存在明顯的精神障礙和認知障礙者;②視覺和聽覺嚴重受損者;③患有嚴重心臟系統疾病者;④有椎管內麻醉禁忌證或其他手術禁忌證者。
表1 一般資料(±s))/[例(%)]

表1 一般資料(±s))/[例(%)]
BMI:身體質量指數。
組別例數性別(男/女)年齡(歲)BMI(kg/m2)Garden分型男性女性Ⅱ型Ⅲ型研究組5225(48.08)27(51.92)67.42±8.5823.42±3.5830(57.69)22(42.31)對照組5325(47.17)28(52.83)68.53±8.4723.37±3.6129(54.72)24(45.28)χ2/t值0.0090.6670.0710.094 P值0.9260.5060.9430.759
1.2 治療方法入院后搜集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體重、Garden分型、有無基礎疾病和髖關節功能等,并通過常用心電圖排除麻醉禁忌。術前針對所有患者病肢按常規作皮牽引,綜合評估患者髖關節局部情況及全身狀況,術前30 min靜脈輸入2.0 g頭孢替安(山東羅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13452,規格:0.5 g)以預防感染。所有患者均實施髖關節置換術,提前測量患者各項身體指標,包括血壓、血脂、心率、體溫等。對照組手術前由護理人員協助患者保持側臥位,患側向上,髖部伸直內旋,由專業醫師在其L2~L3椎間隙實施蛛網膜下腔穿刺及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使用12 mg(75%濃度)羅哌卡因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國藥準字H20060137,規格:10 mL∶100 mg)30 min內于蛛網膜下腔注射完成。研究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復合右美托咪定進行麻醉鎮痛,蛛網下腔給予75%羅哌卡因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國藥準字H20060137,規格:10 mL∶100 mg)12 mg并靜脈注射負荷劑量0.2 μg/kg,維持劑量0.5 μg/(kg·h)的右美托咪定(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248,規格:2 mL∶200 μg)至手術結束。注射完畢后退出穿刺針,進一步完善常規鎮靜與皮膚消毒,密切關注患者血壓和心率變化情況,若血壓或心率過低,及時靜脈注射麻黃堿。
1.3 觀察指標①兩組患者圍術期情況比較:圍術期常見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蘇醒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等。②兩組患者麻醉質量比較:觀察并記錄患者術后麻藥起效時間、麻醉維持時間、自制麻醉阻滯效果評分等,其中麻醉阻滯效果分數越低麻醉阻滯效果越好。③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水平變化對比:分別于手術前后使用血流動力學分析儀(上海聚慕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HM92-01)測定并記錄患者平均動脈壓(MAP)、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血氧飽和度(SpO2)等水平變化。④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于術后6 h和48 h采用簡版McGill疼痛問卷(SF-MPQ)[4]分別評價兩組患者疼痛感,總量表得分范圍0~6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據,使用(±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行t檢驗;使用[例(%)]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圍術期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蘇醒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圍術期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圍術期情況比較(±s))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術后蘇醒時間(min )術后住院時間(d )研究組5258.64±5.13422.49±10.3621.47±0.4113.16±1.28對照組5362.26±5.21437.26±10.6721.62±0.3214.34±1.42 t值3.5877.1952.0924.470 P值0.001<0.0010.039<0.001
2.2 兩組患者麻醉質量比較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更短,麻醉鎮痛維持時間更長,麻醉阻滯效果評分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麻醉質量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麻醉質量比較(±s))
組別例數麻醉起效時間(min )麻醉維持時間(h)麻醉阻滯效果評分(分 )研究組529.13±0.215.12±0.361.34±0.07對照組5311.64±0.474.87±0.532.16±0.43 t值35.2142.82213.575 P值<0.0010.006<0.001
2.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水平變化情況比較術后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況均有所改善,研究組患者DBP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SBP、MAP均低于對照組,SpO2高于對照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水平變化情況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水平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DBP:舒張壓;SBP:收縮壓;MAP:平均動脈壓;SpO2:血氧飽和度。1 mmHg=0.133 kPa。
組別例數DBP(mmHg)SBP(mmHg)MAP(mmHg)SpO2(%)術前術后術前術后術前術后術前術后研究組5274.53±7.3280.24±7.36*136.42±10.73117.32±10.34*101.15±10.3392.81±7.25*95.26±9.9698.68±9.31*對照組5375.77±7.5474.73±7.12*137.37±10.61120.13±10.31*100.59±10.1294.31±7.53*95.24±9.3596.47±9.64*t值0.8553.8990.4561.3940.2811.0390.0111.195 P值0.395<0.0010.6490.1660.7800.3010.9920.235
2.4 兩組患者術后SF-MPQ評分比較研究組患者術后6 h和48 h的SF-MPQ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術后SF-MPQ評分比較(分,±s))

表5 兩組患者術后SF-MPQ評分比較(分,±s))
SF-MPQ:簡版McGill疼痛問卷。
組別例數6 h48 h研究組5215.52±1.2317.45±1.34對照組5317.26±1.6518.35±1.36 t值6.1173.415 P值<0.0010.001
髖關節是由髖臼和股骨頭組合而成的骨性結構,位于整個人體的中間部位,是人體結構最大的一個負重關節,其穩定性的良好程度直接影響到身體和下肢的活動功能,一旦受損將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需要盡快治療來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5-6]。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數量逐年上升,雖然手術技術已經成熟,但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手術過程中極易出現切口疼痛、應激反應強烈、髖部肌肉及軟組織受傷等情況,再加上老年患者耐受能力相對較差,圍術期麻醉風險較大,因此為行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和鎮痛藥劑至關重要[7-8]。
羅哌卡因作為一種左旋酰胺類藥物,可以通過阻斷神經纖維信號傳導實現麻醉,鎮痛的雙重作用,被廣泛應用于臨床麻醉中。右美托咪定屬于新型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也是臨床手術中使用率較高的麻醉藥物之一[9]。喬遷等[10]學者在研究中指出,針對臨床上實施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治療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胸椎旁神經阻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環系統穩定性,縮短麻醉起效時間,同時提升麻醉效果、延長鎮痛效果持續時間。汪樹東等[11]學者也在研究中發現,在腰椎手術中對患者給予右美托咪定和羅哌卡因進行麻醉,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體內血流動力學,保持患者術中生命體征平穩,減少術后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進一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這些研究均表明將羅哌卡因及右美托咪定引入臨床外科手術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效用,為進一步驗證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椎管內麻醉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價值,本文納入105例行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麻醉質量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蘇醒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與術后各時間段疼痛評分更優。分析可知,全身麻醉是臨床常用麻醉方式之一,是指直接使用麻醉藥物抑制人體中樞神經系統,使患者喪失全身知覺,以使得手術順利進行。全身麻醉雖然可以做到較廣范圍的麻醉,但同時存在藥物劑量使用過度的情況,再加上老年患者機體功能衰退,麻醉藥物無法快速代謝排出,術后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較高。經大量臨床實踐發現,在髖關節置換術中進行全身麻醉效果并不理想,在手術醫師進行切皮操作時,患者生命體征仍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心率、血壓等指標均升高,對手術造成影響[12]。再加上髖關節置換術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心率加快或者血壓升高等情況,且中樞神經在傷害性刺激下刺激機體也會導致患者出現應激反應,進而影響血流動力學。因此,考慮到麻醉有效和安全性,局部麻醉更適合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中。髖關節置換術是骨科大型的創傷手術,手術前實施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椎管內麻醉,可以針對手術區域進行有效阻滯,減輕手術創傷帶來的疼痛,從而保證患者在圍術期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此外,右美托咪定作為外科手術中使用率較高的麻醉藥物之一,屬于新型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主要通過激動脊髓α2受體抑制腎上腺素,從而穩定患者心臟功能,減少應激反應,鎮靜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少。在本研究中,右美托咪定與羅哌卡因聯合使用有利于在顯著提高神經阻滯效果的同時,最大程度避免藥物針對神經的傷害及減少手術血管損傷,有利于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13]。譚衛衛等[14]學者也曾在研究中指出,羅哌卡因聯合右美托咪定的方案更有利于患者術后休息,減少疼痛感,具有較高的麻醉質量,和本次研究一致,證實羅哌卡因聯合右美托咪定在外科手術治療中應用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在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中,右美托咪定聯合羅哌卡因椎管內麻醉能獲得理想麻醉和鎮痛效果,在縮短藥物起效時間,緩解老年患者疼痛,保持血流動力學水平穩定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