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昕彤
科學、適度的運動鍛煉能夠讓人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而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則會加速人體老化,造成運動損傷,以致損害健康。日前,河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的專業人士表示,運動要警惕進入運動“雷區”,拒絕“無效”運動,合理運動才能高效鍛煉。鍛煉太密集、強度太高,長時間、劇烈運動和缺少睡眠都會增加血液中的皮質醇含量,造成血糖升高。升高的血糖會與膠原纖維結合,而導致皮膚彈性下降,過早出現皺紋。如果身體只能承受中低強度的運動量,卻經常進行高強度的運動,這也屬于“無效運動”。
誤區一:姿勢不正確,忽視熱身
不良姿勢會造成運動損傷,為避免體態不良和錯誤的鍛煉姿勢,建議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健身,他們能讓身體各部位偏離的位置回到正常。運動前的熱身不僅可以降低傷病的發生率,還可以快速激活肌肉、活動關節。熱身過程中不斷加快的運動頻率,也會讓心肺功能慢慢適應將要開始的運動所產生的負荷。所以要重視熱身環節,在運動前認真做好熱身。
誤區二:只做有氧運動
雖然不少人在堅持鍛煉,但他們只進行有氧運動。其實,力量訓練才能幫助我們在不鍛煉的時候繼續消耗熱量。
誤區三:忽視高強度間歇式鍛煉
高強度間歇式鍛煉對抵抗衰老非常有效。研究顯示,從事高強度間歇式鍛煉的老年人,線粒體性能提高了69%,這有助于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因此,每周從事3次高強度間歇式鍛煉很有必要。
告別“無效”運動,要從“心率”和“時長”兩個方面入手,從而綜合評估自己適合的運動量,掌握判斷的方法。首先,心率要達到預期目標,比如散步,達到中等強度以上才能算有效運動。健康且體質較好的健身愛好者,心跳可以控制在每分鐘120~180次;中老年人或慢病人群,心率應控制在170(170減年齡)~180(180減年齡)。心率可以簡單地通過按壓1分鐘脈搏來測,也可以佩戴智能設備來幫助測試。
其次,運動時長和頻率也要符合自身需求。比如需要減重的人,連續有效運動20分鐘以上,效果更佳。有些人早晨散步30分鐘,雖對身體有益,但無法減重;而運動時,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的組合鍛煉減重效果更佳。有效運動不是單純的時間累積。一般建議每隔2~3天進行1次強度適中的有效運動。另外,了解自己的身體、合理控制運動量,是有效運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