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燕 張傲雪
女性的乳腺保健,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重點。
乳腺“一生”中會持續接受雌激素、孕激素調控刺激,雌激素促進乳腺腺管增生,孕激素則促進乳腺小葉及腺泡生長。
新生兒期
寶寶的乳腺在母體內可能受胎盤分泌的雌激素影響,在新生兒期長出乳核。在新生兒期不應隨意擠壓乳腺,避免損傷。同樣,過度的刺激可能引起青春期乳腺發育不良。
青春期
女孩大約在11歲月經來潮并發育第二性征。由于食物及環境中的激素水平升高,部分女孩可能在月經初潮前1~2年就發生乳房發育,表現為可以觸摸到乳核,有憋脹、疼痛等不適感。近些年,我國女性性成熟年齡有年輕化趨勢,不必過度緊張,應盡量改善導致發育的環境(如少吃可能添加激素的食物)。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在乳房開始完全發育時再佩戴胸罩,讓孩子不要因為害羞等問題而不穿,或者含胸駝背影響乳腺發育。作為乳房發育的“始發站”,青春期女孩想要做好乳腺的保健,可以進行一些胸肌鍛煉,胸肌是承托乳房的基礎,適當多做擴胸運動或俯臥撐有助于提高胸肌承托水平。
妊娠期
妊娠期,乳腺開始為哺乳做準備,乳腺腺管會分泌一些黏稠的液體,若不及時清理可能會在乳頭表面結一層痂,堵塞乳頭外分泌。可以使用干凈的棉棒及時擦拭清理,保證腺管的通暢,為未來哺乳通暢做準備。
哺乳期
哺乳對乳腺有保護作用,可以降低乳腺癌的發病風險。在哺乳期應該正確哺乳,還要定時排乳,預防乳汁淤積導致的乳腺炎;如果有乳頭皸裂可以在哺乳間期涂抹藥膏,注意在哺乳前做好消毒清潔,防止寶寶吞食。
非孕期的育齡期
育齡期女性最常見的問題是經前出現乳房腫脹和疼痛感,通常在月經前2~3天最為嚴重。這可能是由于乳腺腺管擴張、充血及乳房間質水腫所致。隨著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在月經來潮后撤退,上述癥狀大多會自行消退。
這個時期常見的疾病有乳腺纖維瘤及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如果觸及乳房內有腫塊或發現乳頭溢液、溢血等情況,應及時就診和治療。
圍絕經期及絕經后
絕經并不是乳腺疾病的“終止符”,女性乳腺癌的高發年齡在45~55歲,絕經后女性也有患乳腺癌的風險,應當定期體檢,關注乳腺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