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萌
當地時間2022年11月25日,越南海防,VinFast LLC 的EV VF8汽車將在港口裝運。VinFast 今年7 月表示,已與銀行簽署協議,籌集至少40億美元資金,以幫助其在美國的擴張。
越南2023年上半年GDP增長率為3.72%,遠低于此前定下的上半年至少6.2%的增長目標。在經歷了高速騰飛的2022年后,越南經濟2023年一季度出現頹勢,經濟增速僅3.32%,是該數據有記錄以來第二低的一季度數據,幾乎與新冠疫情大流行開始時一樣嚴重。新加坡大華銀行(UOB)已將2023年越南經濟增長預測從6.6%下調至6%。
2022年,越南全年GDP增速8.02%,創10年來最高增幅,引全球矚目。有學者將越南比作全球價值鏈重構的幸運兒,這個南北狹長的國家憑借高性價比的人力、穩定的政治環境,成功躍入全球產業鏈轉移的大潮,成為各跨國企業“中國+1”戰略下炙手可熱的備選項。但隨著上半年經濟數據的出爐,唱衰越南經濟的聲音開始冒出,部分輿論認為,屬于越南的高速增長期已經過去。越南經濟的“黃金時代”真的結束了嗎?
近些年越南經濟大起大落如坐“過山車”,2021年第三季度GDP跌幅達6.02%,短短一年又實現逆襲,在2022年第三季度創下歷史最高GDP增速13.71%。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樣,越南經濟近幾年的起伏波動的確非常大,好的時候非常亮眼,不好的時候也非常冒尖,好像琢磨不透,感覺不按規矩出牌似的。其實仔細研究后發現,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中國亞太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外國語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米良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從數據表現來看,越南經濟在一季度出現大幅回落,很大程度上是被出口“拖了后腿”。越南統計總局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越南的進出口總額約為1542.7億美元,同比下降13.3%,環比下降11.6%,其中出口同比下降11.9%。
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東南亞研究所所長鄧應文分析,進出口額下降的一個原因是,美國和中國都在相繼增加對越南進口農產品的限制。越南是農產品出口大國,美國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及中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新規的出臺,都在一定程度上壓減了越南的農產品出口。
而越南一季度GDP數據不及預期的更重要原因,按照越南當局的說法,是受到全球經濟惡化、需求下降的影響。“越南目前還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國內市場相對較小,制造業產業鏈也不完整,并且處在低端,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相對較弱,也就形成了全球好則越南好、全球差則越南差的格局。”米良說。
當地時間6月6日,越南河內市民經過一家服裝店。
越南經濟對美國的依賴度尤其高。美國是越南2023年第一季度最大出口國,越南對美國出口金額占越南商品出口總額的26%。因而,越南經濟走勢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元和美國利率的引導。
去年,越南盾兌美元貶值近 10%,盡管越南國家銀行(SBV)通過拋售外匯等行動努力保持堅挺,但面對國內日益嚴峻的通貨膨脹,SBV不得不在 2022年9—10月跟隨美國上調200個基點利率,利率快速上漲又加劇了越南本已緊張的流動性狀況。
在應對美元強勢加息之時,越南國內大動作不斷,投資者態度趨向謹慎,1—4月外商直接投資增速有所放緩。2022年起,越南政府出手,開始抑制過熱的金融和房地產市場,先后有多位金融房地產大亨被捕。
“之前越南的不動產和股票市場的飆升太夸張了。”鄧應文向《中國報道》記者坦言。2022年上半年越南房地產市場一路上揚,熱錢紛紛涌入,越南第一大城市胡志明市和首都河內的房價漲幅擠進了亞洲前十,其中胡志明市上半年房價漲幅超過20%,每平方米均價超過3.5萬元人民幣。“這種情況下,越南的投機倒把非常嚴重,政府必須出手管制打壓。”鄧應文說。
隨后,從收緊信貸到加強監管,一系列化解房地產風險的政策出臺。據越南房地產經紀人協會(VARS)統計,2023年第一季度,越南住宅市場交易量約為2700筆,按年下降50%;房地產價格持續調整,大部分投資者虧損10%至30%,甚至30%至50%。房地產市場流動性呈明顯下降,制造業和工業相關行業也被累及。
米良認為,房地產走低只是結果,出口大幅下滑才是根本原因。他指出,出口大規模減少會導致其外匯儲備迅速減少,金融風險上升,其不得不采取激進的貨幣政策來對沖,房地產作為一個金融產品屬性很強的市場必然遭受沖擊。
房地產和金融市場尚未完全穩定,越南黨內自2023年1月又刮起反腐風暴,先是兩位副總理武德儋和范平明因牽扯“撤僑索賄”和“官商勾結”兩個大案被免職,后是越南的二號人物國家主席阮春福“被辭職”。
鄧應文長期關注越南政治經濟活動,她感受到“這次反腐是歷年來力度最大的一次”。鄧應文指出,越南從“革新開放”后反腐行動就沒有停過,卻一直難有實效。這次力度這么大,起到一定震懾作用。國內政局變化和房地產市場的低迷,無疑影響著外資企業的判斷,投資者此時更多持謹慎的觀望態度。
越南經濟近些年的“大熱”,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米良認為,在過去幾年時間,越南與其他國家一樣,卷入新冠疫情復蘇、中美貿易戰、俄烏沖突的大時代敘事中,但其依然能在2022年保證8.08%的高增速,雖然其中有疫情結束之后報復性反彈的因素在,但不可否認越南正逐漸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成為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越南繁忙的街道。
政治和人口優勢,是越南能從一眾東南亞國家中“脫穎而出”的重要支撐。“越南政治總體穩定,沒有東南亞許多國家所遇到的民族、種族問題,人民對政府的支持度也處于歷史最高水平。”米良告訴記者,在人口方面,越南除了擁有龐大且成本較低的勞動力市場外,人均受教育程度也處在東盟國家中的高位,僅次于新加坡,人力資本指數為 0.69(滿分1)。鄧應文還發現,企業在越南用人的管理成本較低。
如果說政治、文化、人口等多重因素為越南的經濟騰飛提供了內在動力,那么全球產業鏈轉移和中美貿易摩擦則為越南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
“‘全球化的機遇,是越南經濟發展抓住的最大機遇。”米良指出,進入本世紀后,越南就提出“融入全球化”的戰略,十分積極地加入各種全球性、地區性多邊經濟機制,既包括瀾湄機制、東南亞本地區的機制,還包括亞洲、歐美、非洲、拉丁美洲的各種多邊、雙邊機制,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世界貿易組織、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越歐自貿協定等,有效參與到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己的利益。
例如在2015年,三星便逐漸把手機組裝的業務從中國搬到了越南。2019年三星關閉了在中國惠州的最后一間手機組裝廠,越南躍升為世界第二大手機出口國。日本政府自2020年提出加強供應鏈韌性后,日本貿促會已經批準的103產業鏈多元化項目中,有40個項目的目的地是越南。
中美貿易摩擦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經濟學教授邢予青研究發現,中美貿易戰開始后,中國在越南的投資也大幅增加。2019年1—6月,中國企業在越南投資了61億美元。然而,?2001—2018年的18年間,中國在越南的累計投資只有97億美元。
中國一直是越南重要的貿易伙伴。越南也搭上了中國快速發展的順風車,從中獲益頗豐。“中越兩國的經濟互補性非常強,近20年來中國都是越南的最大貿易伙伴、主要投資伙伴,中越貿易對越南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也最高。”米良指出。
單從一季度數據出發,越南的高速度發展似乎踩了剎車,“越南經濟崩了”的聲量逐漸走高,但是一季度的萎靡是否意味著高速增長的結束?受訪專家認為,越南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活力還在,中高速增長仍是主基調。“越南今年的經濟增速即使達不到6.5%,至少也能達到6%。”鄧應文表示。
“越南經濟自其‘革新開放以來,都是隨著全球經濟的起伏而起伏,這一次也不例外,是一次正常范圍內的波動。只要不出現2008年那樣的全球性經濟危機,越南經濟不會崩塌。越南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還在,基本面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在全球經濟好轉之后,越南經濟會恢復上升的勢頭。”米良指出。
2023年越南經濟仍有看點。鄧應文指出,首先,越南政府手中還有牌,4月越南政府批準將增值稅從10%降至8%后,5月外商直接投資又出現明顯增長。在消費方面,情況也比較良好,消費者信心指數比較高。另外,越南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投資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國經濟的逐步恢復,對越南來說也是一個積極信號。
整體向好的同時,不確定因素和挑戰沒有消失,并實時考驗著越南執政者的博弈智慧。米良表示,大變局下,中美兩個大國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越南很清楚地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采取了“不選邊站”的策略,在中美之間兩不得罪。與日本、印度、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也保持了良好關系,深諳以小博大之道。
鄧應文梳理越南領導人和研究者的講話后發現,“靈活”是其中的關鍵詞。“越南一直強調要時刻關注外部世界的各種突發事件,做好改變的準備,靈活應對。”
危機也潛藏于此。“關于越南經濟最需要擔憂的,就是‘選邊站的問題,中國和美國都是越南重要的貿易伙伴,被迫選邊站對越南來說將是一個痛苦的抉擇,越南經濟也一定會受到影響。”鄧應文說。
“這也是中越關系的敏感之處。”鄧應文認為,“越南今年6月遭遇用電荒,時隔7年再向廣西求援”就是一個觀察越南經濟、中越關系的視窗。鄧應文表示,這一方面反映了越南工業生產如火如荼,用電成為棘手問題;另一方面,這也顯示出越南與中國合作的曖昧態度,越南在進口上和農產品出口方面比較依賴中國,但是越南又不想太過依賴中國這個大市場,太過依賴必然會降低其戰略博弈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很多人將越南視為淘金新大陸,認為越南正沿著中國改革開放的路子,從低端制造業起家,逐漸融入全球價值鏈。對于越南替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一說,鄧應文表示,替代說的擔憂并無根據,兩國在經濟體量上便沒有明顯的可比性。
“中美貿易摩擦讓資本蜂擁至越南,風潮一過人們才冷靜下來看清楚,越南并不是想象中投資的理想之地。這里的承載力有限,基礎設施還很落后,營商環境比較復雜,手續辦理效率低。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也有所減慢。”鄧應文說。在一部介紹中國人在越南創業的紀錄片《出海》中,可以看到這些創始人在越南遇到了數不清的麻煩,其中既包括工作習慣文化差異問題,也包括新興市場早期階段規則混亂的問題。
米良補充說,全球化意味著世界各國會在市場機制下進行產業分工,每個國家都會因自身的經濟資源、生產要素不同而扮演不同的角色。越南的經濟體量、自然資源、科學技術、勞動力等要素與中國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性,但互補性更強。中國的發展讓越南受益,同樣越南的發展也會讓中國受益。近年來,隨著越南經濟的增長,中越雙方的貿易額也不斷快速增長即是一個例子。“鄰望鄰好,鄰望鄰富”,越南的崛起對我國而言是好事而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