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平 朱慶 吳泓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與檔案供給之間的矛盾,刺激著綜合檔案館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型。本文嘗試結合實際,探索綜合檔案館如何守正創新、轉型升級,優化服務路徑。
一、 綜合檔案館服務功能再認識
1. 從法律規定和要求再認識。2021年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下簡稱“《檔案法》”)界定了綜合檔案館的工作職能,要求其收集、整理包括保管和提供利用各自分管范圍內的檔案。綜合檔案館應不斷完善利用規則,為檔案利用創造條件。
2. 從“十四五”規劃再認識。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要求綜合檔案館深挖檔案資源,為黨政決策提供參考;將服務延伸到基層一線,提升資政、公共和文化服務能力。
3. 從檔案文化屬性再認識。檔案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將檔案文化“軟實力”轉換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硬實力”,需要創新并激活館藏檔案中的文化元素,并使之適應時代發展、滿足人民需求。
4. 從社會利用需求再認識。一方面,綜合檔案館要為社會公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檔案服務;另一方面,要加強與社會公眾互動,讓利用者成為檔案利用的受益人。
二、 綜合檔案館服務功能提質增優實踐
近年來,泰州市檔案館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個服務”目標要求,堅持把建設服務型檔案館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并不斷提升服務能力與水平。
1. 加大檔案資源建設力度,夯實檔案服務基礎。泰州市檔案館及時調整資源建設工作思路,加強各類檔案接收進館。一是加強市級機關部門(單位)檔案進館。用5年時間完成2018年機構改革前市級機關部門(單位)和二級單位的檔案進館,確保法定范圍進館單位一個不漏。二是加強民生檔案、社會文化檔案接收進館。推動婚姻登記、出生醫學證明、產權登記、學籍、公證、房改等10多種民生檔案,脫貧攻堅檔案和疫情防控檔案“兩類檔案”,黨史學習教育、第二十屆省運會、泰州梅蘭芳藝術節、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檔案,里下河文學流派作品、攝影家協會攝影作品、書法家和美術家協會藝術作品,以及泰州日報社圖片等地方特色資源陸續進館。截至2022年底,館藏檔案數量比2016年增長了133%,館藏內容不斷豐富、館藏結構不斷優化。
2. 打造檔案“泰好查”服務品牌,構建服務新模式。2020年,泰州市檔案館創設檔案“泰好查”品牌,成為全市首批“泰”系列服務品牌。一是優化檔案服務體系。改善查閱服務中心環境,推動各項便民服務措施落實落細;開通“泰州通”(政務服務平臺)和微信、網站查檔小程序,簡化查檔流程;疫情期間,同步開展線上線下服務,做到服務不斷檔。二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2021年,泰州市檔案館開通區域一體化服務平臺,建成全城查檔服務“半小時圈”。三是推動民生檔案共建共享服務。2021年,泰州市檔案館和所轄6個市(區)檔案館聯合開通“1+6”民生檔案共建共享服務平臺,實現全域范圍內民生檔案數字資源的互聯互通和共享利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泰好查”服務品牌獲全國人大代表何健忠點贊。
3. 探索征集編研展覽一體化,資政襄政服務大局。泰州市檔案館致力打造檔案編研精品,發揮檔案資政襄政作用。一是弘揚抗疫精神。開展疫情防控檔案資料收集,先后接收進館紙質檔案3500多件、照片2000多張、音視頻1500多個,征集社會各類檔案等2000多件、文藝作品400多件,形成200多萬字的資料庫;舉辦疫情防控檔案征集成果展覽,編纂出版全省第一部全媒體抗疫專題志《泰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全方位、多角度保存泰州抗疫歷程,開展“為英雄建檔,讓英雄留名”活動,舉行7場援鄂醫務人員個人檔案捐贈活動,為泰州地區5批62名援鄂醫務人員建立一人一檔,編印成冊,制作《檔案見證最美逆行》H5,生動詮釋最美“逆行者”的責任與擔當。二是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編印《初心之光——泰州紅色教育基地概覽》,提供鮮活地方教材;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舉辦《東線第一帆——泰州市紀念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檔案史料圖片展》,編印《一切為了勝利——渡江戰役泰州支前文獻匯編》《一切為了勝利——渡江戰役泰州支前檔案見證》,再現歷史原貌;舉辦“崢嶸歲月稠——泰州市紅色檔案珍品展”,制作泰州紅色地圖,提供《中國共產黨泰州歷史大事記》《中國共產黨泰州歷史人物傳》地方讀本。三是見證時代發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編印《春華秋實40年——泰州改革開放實錄》,再現基層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2017年,編印《泰州市重大項目建設紀實》,見證地級泰州市成立20年間的前行腳步;2021年,收集整理泰州地區對口支援西藏、新疆、陜西等地50位親歷者的口述史料,編印《泰州市對口支援口述實錄》,展現泰州擔當與貢獻;2022年,編印《和美之景——泰州特色田園鄉村概覽》,收錄46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展示泰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成就;編印《十年掠影——新時代新泰州新成就》畫冊,再現新時代十年泰州的非凡成就;2021年起,每年編印即時性記錄《泰州印象》,力求用較小篇幅講述“不一樣的泰州”,成為領導視察泰州了解市情市訊的口袋書、招商引資推介泰州的宣傳品、黨校主體班的培訓教材。
4. 塑造“記憶泰州”系列品牌,助力文化泰州建設。泰州市檔案館通過編發《泰州記憶》刊物、改版“記憶泰州”網站、打造“記憶泰州”微信公眾號、設立“記憶泰州書房”以及舉辦“泰州記憶講堂”等五個陣地,形成一體化宣傳矩陣,持續放大“記憶泰州”系列品牌影響力。其中,《泰州記憶》刊物每年刊發文章48篇左右,逐步形成泰州文脈、紅色記憶、江海文化、史海鉤沉、檔案里的故事、要事速覽等欄目;“記憶泰州”網站新增在線服務、影像泰州、網上展廳、記憶數據庫、圖說泰州等欄目,獨立IP訪問量逐年增長;“記憶泰州”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持續增長,2020年度位列全國檔案微信公眾號第13名;“記憶泰州書房”以地方黨史和地方歷史為特色,藏書一萬余冊,同時打造實境課堂,推出參觀展覽、上微黨課、講紅色故事、聽歷史文化講座、沉浸式體驗、贈書等服務項目,為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等來館開展主題黨日、支部共建等活動做好點單式服務;2022年首次舉辦“泰州記憶講堂”,邀請3位本土專家學者同臺接受現場訪談,吸引了40多萬人觀看直播。
三、 綜合檔案館服務功能拓展路徑
檔案工作是黨和國家不可缺少的基礎性工作,各級各類檔案館應積極作為,深化服務內容和路徑。
1. 落實重要指示批示,留存偉大奮斗歷史。泰州市檔案館將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檔案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以深入實施“新時代新成就國家記憶工程”為抓手,切實做好黨的二十大部署的重點領域檔案接收進館工作,全面留存新時代黨領導人民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史,讓綜合檔案館成為記錄和展現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新變革的重要基地。
2.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檔案開放步伐?!稒n案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縣級以上各級檔案館的檔案,應當自形成之日起滿二十五年向社會開放。綜合檔案館要加快建立本地區館藏檔案開放審核協同機制,落實開放審核這一常態化工作任務。泰州市檔案館在市級機關部門(單位)積極推進年度歸檔與歸檔文件開放審核“標識”標注工作同步開展,助推檔案開放工作順利進行。
3. 統籌檔案信息資源,打造共建共享體系。綜合檔案館作為一個地區檔案事業發展的主體,應統籌所轄范圍內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類型、不同載體的檔案信息資源?!笆奈濉逼陂g,泰州市檔案館將建立涵蓋區域范圍內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紀念館等各種場館的“館際聯盟”,進行全域聯動、多館融合,打造共建機制和共享渠道。
4. 講好檔案里的故事,彰顯檔案文化力量。綜合檔案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方面,要用好用活館藏紅色檔案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另一方面,要緊扣時代需求,通過陳列展覽、即時性記錄、專題講座等,講好中國故事,發揮檔案部門在“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方面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話語優勢,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