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開艷 秦翠翠 徐麗敏
關鍵詞:化工;安全;環境保護;可持續;效率
在化學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確保企業生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努力提高經濟效益。綠色發展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要求,為了確保化學工業的穩定運行,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理念。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化學工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學工業生產容易產生廢氣、廢水和固體廢棄物,如果操作不當,還會發生有毒氣體泄漏、管道爆裂等安全問題,對環境保護產生不利影響[1]。
1 化學品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的意義
化工生產主要通過化工生產設備和化工原材料來生產化學品。多年來,化學工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經濟的有效增長。然而,化學工業在運行過程中加劇了環境污染問題,導致生態系統失衡,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2]。隨著環保意識的強化,人們越來越關注化學工業的環保問題,不僅要求實現化學工業的經濟效益,還強調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環境保護。
2 化學品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2.1 員工的安全意識不強
化工行業的員工容易受到安全威脅,往往無法識別生產中存在的風險和隱患,非法操作會導致員工自身或他人面臨巨大的安全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化學品生產事故頻發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動,相關企業強調利潤而忽視了管理限制。
2.2 員工的操作技能水平有待提升
一般員工的操作水平直接影響到化學品生產的安全性。一些員工缺乏責任感,不遵守規章制度,對安全問題沒有合理的解決方案。隨著影響范圍的擴大,安全事故已成為化工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化工企業缺乏有效的常規培訓,員工的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沒有明顯的提高,生產操作不規范、不準確,加大了生產安全風險[3]。
2.3 綜合監管不足
為了提高化工生產的安全性,必須做好安全監管,這是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安全管理措施實施不穩定、安全檢查不足,無法有效識別安全生產隱患。此外,員工在生產過程中缺乏良好的工作態度,危機意識有待強化。在這種情況下,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大大提高。因此,監管不到位對安全事故的發生形成了一定的推動力。
2.4 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化工生產過程中有很多污染物,只有經過合理凈化才能排放,否則會造成環境污染。我國對化工生產和環境保護提出了相應的規范和要求,但法律規范有待完善,不能完全作為企業全面開展環保工作的依據[4]。
3 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的管理措施分析
3.1 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設計標準
化工企業在開展生產活動時,應做好生產項目的安全性設計和評估。這一環節對安全生產而言非常重要。例如,必須注意設計工程是否會影響安全生產操作。在加強安全生產設計時,應從多層次分析入手,注重對生產設備和技術的檢測和檢驗[5]。只有多角度地嚴格控制設計,才可以有效實現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的目標。為了有效促進化工行業的安全生產,企業需要從源頭上加強設計工作,強調消除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加強生產過程的標準化,嚴格檢查實際生產情況,避免設計缺陷對安全生產的影響。
3.2 加強生產設備的控制
在化工企業實際生產中,化工生產設備需要長期使用,生產設備的老化會造成一定的安全問題。例如,儀器的異常操作和損壞對化工安全生產影響很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化工企業要建立專業的管理團隊對生產設施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當發現設備老化時,必須第一時間對其進行維修,確保設備的使用安全和質量。
3.3 嚴格落實安全生產操作流程
在化工生產過程中,如果員工非法操作或忽視安全警報的提醒,容易發生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要對化工生產的各個階段進行有效控制。安全生產操作是重要因素,員工在面對化工生產時需要非常認真謹慎,在工作中要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確保正確、熟練地操作生產設備,避免出現操作失誤[6]。
3.4 強化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
化工企業必須加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同時按照安全生產標準嚴格要求和約束員工。例如,在實際工作中,員工不能僅憑自己的經驗執行各種操作,必須按照操作流程控制生產設備。在應用化工生產技術時,必須明確設備的操作原理和應急處置措施。最后,企業可以引導員工了解安全措施,逐步提高員工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水平。通過這種方式,員工可以在風險發生時做出有效的應急反應,確保自身的安全,最終合理控制化學品的生產風險。
4 化工生產環境保護管理策略
4.1 做好環保宣傳工作,增強環保意識
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通過多種渠道對重點化工企業進行環保知識宣傳,增強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環保意識,并為化工企業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時,政府主管部門還需要對化工企業進行強有力的監督管理,以確保各項環保規定都能得到落實。化工企業必須在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督和指導下開展生產工作,還要制定符合本地區、本企業實情的內部環境保護措施,進一步強化環保意識,將環保管理滲透到企業文化領域。最后,當地政府還可以充分借助社會監督的力量,建立反映環保和安全問題的平臺,并對該地區居民提出的問題進行實際調查,確保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
4.2 建立科學規范的環境保護管理體系
我國制定了許多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如《水污染防治法》和《環境保護法》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工企業違法生產的行為。然而,一些化工企業鉆了法律的漏洞,沒有認真執行環保生產標準和規定。這些問題往往是由法律規范不完善導致的,同時也與環保工作開展不認真、環保意識不強有關。因此,相關部門要不斷提高環境保護工作的整體執法水平,有必要在法律法規的范圍內建立適當的管理制度。在原材料采購和廢物排放過程中,需要加強環保措施的優化改進,逐步提高環保研究能力[7]。
4.3 加大環保投入,實現達標排放
在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過程中,化工企業要加大環保投入,以達標排放為出發點,采用新的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樹立化工企業環境保護的良好形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化工企業要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以先進技術為抓手,從根本上消除污染源,盡可能地實現清潔生產,不斷加大環境保護的技術和資金投入,最終實現有效的污染控制。同時,在垃圾處理的過程中,可以回收可利用化工垃圾,提高資源的合理配置效率,形成預期的良性循環。
5 化工行業環境評價管理
5.1 化工行業風險評估的內容
根據化工行業自身的特點,化工行業的風險評估應包括安全評估和環境風險評估兩個部分。石化行業涉及的原材料、中間產品、輔助材料和其他化學品具有易燃燒、易爆炸和有毒的特點,這些危險可能發生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和廢物處置等多個環節,如果管理不當,會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石化行業的管道較多、工藝復雜、高溫高壓反應多,增加了環境安全評價的難度。化工行業的環境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結果計算、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預防措施和應急響應措施的制定等內容[8]。
5.2 環境風險評估和安全評估的異同
環境風險評估和安全評估密切相關,但各有側重。安全評價是指重要建設項目的總體安全,預測、分析和綜合系統中的各種潛在危險和運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識別設計和運行中的漏洞,檢測影響程度和嚴重程度,然后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確保安全生產。環境風險評估根據安全評估的結果計算泄漏的化學品或熱沖擊及其對環境的影響,并評估環境風險(產品和潛在風險)的允許性。環境風險評估和安全評估具有相同的風險感知和風險分析方法,但其目標不同,前者在環境中,后者在項目本身;前者側重于識別事故中可能對環境產生破壞性影響的風險因素,后者側重于消除所有風險因素。
6 結語
化工企業應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充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建立完善的化工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制度,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和培訓,加強化工安全生產的全周期監控,保障化工企業的安全生產,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