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
臨潁縣農業農村局,河南 臨潁 462600
小麥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占據重要地位,其種植情況直接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1-2]。河南省漯河市小麥常年播種面積維持在12.0 萬~12.7 萬hm2,年均產量在80 萬t 以上,是當地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小麥產量直接影響當地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3-4]。
漯河市位于華北平原西南邊緣地帶,西部為伏牛山,東部為平原,處于北亞熱帶和暖溫帶氣候交界區,屬溫暖過渡型季風氣候區[5]。漯河市年均降水量適中,年均氣溫為14.6 ℃;當地春、秋季天氣變化劇烈,強對流天氣和大風天氣時有發生[5]。近年來,受干旱、凍害、病蟲害、倒伏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漯河市小麥生產受限。為提高漯河市小麥產量和品質,筆者選擇20個優質小麥品種進行種植試驗,調查分析各小麥品種的物候期、田間觀測性狀、抗逆性、產量、室內考種性狀等,以篩選出適應漯河市氣候條件且綜合性狀好、抗性強的優質小麥品種。
參試小麥品種分別為鄭豫麥043、泛麥803、中原18、豐德存20、洛旱17、淮麥44、平安518、中麥875、豐德存12 號、周麥28、百農418、漯麥6010、漯麥9 號、存麥16、偃科048、囤麥127、洛麥28、輪選13、偉隆169、漯麥26。
筆者于2021—2022 年在漯河市臨潁縣開展試驗,試驗地前茬作物是大豆,土壤肥力均勻,播種前統一底施魯西硫酸鉀型復合肥(15-15-15)750 kg/hm2。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每個品種設置3個重復,共計60個小區。每個小區長12 m、寬5 m,面積60 m2。于2021年10 月10 日統一播種,播種量為165 kg/hm2。試驗期間追肥2 次,每次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此外,人工噴施化學除草劑一次,無人機噴施殺蟲劑兩次。
1.3.1 物候期。在小麥生長期間,觀察并統計各小麥品種的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
1.3.2 田間觀測性狀。調查各小麥品種幼苗習性、穗形、熟相。
1.3.3 抗逆性。在小麥生長期間,觀測并統計各小麥品種的抗凍性、抗倒性,以及各小麥品種對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紋枯病及赤霉病的抗性。
1.3.4 產量。小麥成熟后,調查各小麥品種產量相關性狀(包括基本苗、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質量等)并測產。
1.3.5 室內考種性狀。小麥成熟后,統計記錄各小麥品種株高、穎殼顏色、粒色、籽粒飽滿度、籽粒品質等形狀,以便后續進行深入分析。
采用Excel 201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由表1 可知,各參試小麥品種在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的情況下,出苗期均為10 月17 日;除中原18、淮麥44、豐德存12 號、偃科048、輪選13 外,其余小麥品種抽穗期均在4 月15 日;除泛麥803、豐德存12 號、周麥28 外,其余小麥品種成熟期集中在6 月1 日,有利于集中收儲;除泛麥803、豐德存12 號、周麥28 外,其余小麥品種全生育期均為236 d。
表1 各參試小麥品種物候期及田間觀測性狀
由表1 可知,除百農418、偃科048 幼苗習性是直立型外,其余小麥品種幼苗習性均為半匍匐型;各參試小麥品種的穗形都是紡錘形;除漯麥9 號、存麥16、漯麥26 熟相相對較好外,其余小麥品種熟相均為中等水準。
由表2 可知,各參試小麥品種的抗逆性存在一定的差異。泛麥803、豐德存20、平安518、輪選13 在冬季出現了輕微凍害,局部植株葉尖受凍發黃;洛旱17、淮麥44 在春季出現了輕微凍害表現,局部植株葉尖受凍發黃;中原18、豐德存20在春季受凍害較嚴重,出現植株葉片凍死1/2 的現象;其他參試小麥品種在冬季和春季凍害中表現良好。除漯麥6010 出現了倒伏現象,其余各小麥品種抗倒伏能力強,未出現倒伏現象。在抗病性方面,各參試小麥品種中抗條銹病;鄭豫麥043、洛麥28 高抗葉銹病,洛旱17、百農418、囤麥127 中感葉銹病,其余小麥品種均中抗葉銹病;各參試小麥品種對白粉病的抗性較強,7 個小麥品種中抗白粉病,其余小麥品種高抗白粉病。此外,由于試驗期間氣候條件不利于紋枯病和赤霉病的發生,在田間觀察記錄中沒有發現感染這兩種病的參試小麥品種。
表2 各小麥品種抗逆性
產量是評判小麥品種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決定一個小麥品種市場認可度的重要因素[6-7]。由表3 可知,各參試小麥品種每667 m2基本苗為18 萬~22 萬株,其中洛旱17每667 m2基本苗最多(22萬株),說明該品種種子活性最好,出芽率接近100%。各參試小麥品種每667 m2有效穗數為31 萬~56 萬穗,洛旱17 每667 m2有效穗數最多(56 萬穗),周麥28 每667 m2有效穗數最少(31 萬穗)。各參試小麥品種的穗粒數為19.6~41.2粒,中原18、囤麥127穗粒數最少(19.6粒),豐德存20穗粒數最多(41.2粒)。各參試小麥品種千粒質量為36.0~51.5 g,中麥875 千粒質量最大(51.5 g),存麥16 千粒質量最小(36.0 g)。各小麥品種每667 m2產量為481.97~577.39 kg,洛麥28 每667 m2產量最高(577.39 kg,顯著大于其余19 種小麥品種,輪選13 每667 m2產量位居第二位(559.84 kg),平安518每667 m2產量位居第三位(535.66 kg),淮麥44 每667 m2產量最低(481.97 kg)。
表3 各小麥品種產量及相關性狀
由表4 可知,各參試小麥品種株高為76~89 cm,其中鄭豫麥043、豐德存12 號、漯麥6010、偃科048、輪選13 株高均為89 cm,豐德存20 株高最低(76 cm)。各參試小麥品種的穎殼顏色、粒色均為白色;除洛旱17、豐德存12號、洛麥28籽粒飽滿度為較飽滿外,其余小麥品種籽粒飽滿度為飽滿。鄭豫麥043、洛旱17、平安518、豐德存12 號、百農418、漯麥6010、存麥16、囤麥127、洛麥28、偉隆169的籽粒品質為半硬質,其余參試小麥品種的籽粒品質均為硬質。
表4 各參試小麥品種室內考種性狀
在小麥生長過程中,銹病、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均會對其產量和品質產生直接影響[8]。此次參試的各小麥品種在生長過程中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部分品種對病害的抗性較強,產量較高;部分品種抵抗病害的能力較弱,產量較低。但抗病害能力強并不一定意味著產量高,抗病性只是影響產量的因素之一,如部分品種抗病性較強但產量并不高。
小麥產量由3 個要素構成,即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質量[9-10],3 者之間存在很強的制約關系[11],任何一個要素的提高或降低都會影響其他兩個要素。此次試驗中,洛旱17 每667 m2有效穗數高達56 萬穗,但穗粒數和千粒質量低于平均水平,產量較低;豐德存20的穗粒數最高,中麥875 的千粒質量最大,但兩者的產量均不高。這說明協調好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質量之間的關系才是小麥高產的關鍵[12]。
綜合田間觀察和室內考種結果,洛麥28、輪選13、平安518 田間表現比較穩定,且這3 個品種抗凍、抗倒伏、抗病性較強,產量較高,籽粒飽滿、品質優良,對漯河市環境的適應性和自身調節功能較好,綜合表現優異,適宜在漯河市大面積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