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璞 靳柯娟
2021年以來,安徽阜陽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緊緊圍繞阜陽市委提出的“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的辦學目標,大力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全國職業院校率先探索出“校長圍繞廠長轉、專業圍繞產業轉、教學圍繞生產轉”和“學校像工廠、教室像車間、老師像師傅、學生像徒弟”的“三轉四像”辦學模式,促進了產業、專業、就業“三業”聯通和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走出了一條現代職業教育特色辦學道路。安徽省委改革辦向全省推廣學院“三轉四像”改革創新案例,并將之列入安徽省2022年度十大改革案例。
校長圍繞廠長轉。堅持“校長找廠長”“學校怎么辦、廠長說了算”的理念,先后與航天科工二院、中電科55所、金風科技、江淮汽車、昊源化工、大能手教育集團等150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探索出“引企入校、前廠后校、創新創業、校校合作、校外公共實訓基地、創新創業基地”等十多種校企合作模式,推動校企共同培育技能人才。例如,學院為了把數控專業建設成全國一流專業,積極推進與北京航天新風機械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的合作,前期該企業意愿并不強,后來學院領導三次赴京上門拜訪,兩次力邀該企業相關人員來阜陽考察,最終打動了對方,同意以學院為試點在全國率先探索航天產品智能制造生產性實訓基地。針對學院與工業園區距離較遠、產教融合落地難等實際問題,探索把分院辦到縣市區、辦到開發區、辦到企業車間里,先后與界首市、阜南縣、潁上縣、太和縣、阜陽經開區籌建技師學院縣市區分院,在江淮汽車、昊源化工集團設立企業教學點,實現縣里的學生上縣里的技校、到縣里的企業就業,破解縣域招工難、留人難的難題。例如,學院在阜合產業園區建立的教學點,先后為園區內的江淮汽車阜陽分公司、常陽機械、比克希等企業針對性輸送培訓技能人才1 000余人,解決了企業的用工難題,得到園區企業的一致好評。
專業圍繞產業轉。主動適應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需求,全面對接安徽省“十大新興產業”和阜陽市“十大特色產業”,重點建設新能源、機電工程、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服務、醫藥健康五大優勢學科專業群,設立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物聯網、網絡安全、云計算、大數據、新能源汽車等15個高精尖專業,源源不斷地為產業發展精準輸送人才。例如,學院抓住當前市場上電梯高技能人才缺口大的機遇,積極引入安徽頂順電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樓宇自動控制設備安裝與維護(電梯方向)專業,培育了一批熟練掌握電梯安裝、調試、保養和維修等方面專業技能的急需緊缺型人才。同時,阜陽市委市政府將學院列入招商引資考察流程,市里招來什么樣的頭部企業、招來什么樣的專精特新企業、招來什么樣的專家配套企業,就讓學院配套什么專業。2021年以來,累計有1 600多名客商到學院參觀,促成比亞迪、金風科技、北方職教集團、圖美科技等多個招商引資項目落戶阜陽。例如,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零部件、三峽·金風科技現代能源創新示范園、皇氏年產20GW TOPCon超高效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等超百億元重大項目投資客商來阜考察時,都對學院的“三轉四像”辦學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紛紛主動要求加微信、談合作、要人才。當前,學院正在持續深化與比亞迪集團的合作,共建聯合培訓中心,引進比亞迪培訓認證體系,推動技術標準、人才標準“雙標準”的深度融合,加快培養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有效促進了阜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教學圍繞生產轉。積極引進企業的真實生產項目,通過設立“校中廠、校中企”,共建生產型實訓基地、學習型工廠,把企業現行的技能標準、生產流程、企業文化嵌入教學全過程,把企業的專家、能工巧匠和國內知名的世賽教練、專業導師聘任為學院客座教授、兼職教師,讓企業深度參與學校的專業建設、課堂教學、實習實訓等工作,讓學生達到“畢業即成才,成才即上崗”的培養目標。例如,學院與北京航天新風機械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按照航天標準、軍工標準投入5 000萬元打造一流智能制造專業群,專門組建新風航天生產班,制定專門人才培訓方案,每年選拔30名優秀師生進入航天企業生產一線鍛煉;合作企業先后投入價值800萬的耗材,選派8名“大國工匠”榮譽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駐校任教。目前,培養出的80余名高技能人才被航天科工二院、三院、成飛集團等企業以萬元月薪爭搶。學院與國網阜陽供電公司通過企業送培、校方送學、學生實踐、共同發展等方式開展合作,共同打造新型電力技術人才培訓平臺,投資500余萬元共同打造了皖北最大的新型標準化電力技術人才培訓基地,為包括阜陽在內的整個皖北電力行業培養輸出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學院充分利用實訓廠房臨街的優勢,先后與附近的別克、奔馳、廣汽豐田、比亞迪等4S店合作共建汽車維修實訓基地,承擔汽車專業在校學生的實訓教學,讓學生接觸最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有效解決了實訓教學與實踐脫節、實訓教學工位不足、教學設備師資不足的難題。
積極參與全國全省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在國家及省市各類技能大賽中獲獎800多人次,并于2023年4月承辦安徽省首個國家一類技能大賽——全國服務型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榮獲6個一等獎,獲獎數量居全國之首。
學院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師生中有700多人次在國家、省、市級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共獲得國家級獎項58個、省級獎項210個、市級獎項500多個,建設國家集訓基地1個、省級集訓基地12個,培養全國技術能手4人、國家級裁判12人、省技術指導專家組長6人、省級教練14人,大賽梯隊選手300多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上,斬獲1塊銀牌6個優勝獎,3人入選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在全國第一屆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上獲得1塊銅牌,在第二屆全國人工智能大賽上獲得4個全國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3個優勝獎,被授予冠軍選手單位。
通過深入實施“三轉四像”辦學,近兩年學院規模迅速擴大,內涵持續提升,全日制在校生發展到2萬人,特別是畢業生就業質量提高較快,初次就業率達98%,在安徽省就業率達65%,重點產業就業率也從5年前的27.6%提高到34.2%,初次就業平均月薪達5 000元、部分優秀畢業生入職月薪達1.4萬元,擦亮了阜陽職業教育品牌,推動阜陽從人力資源大市向人力資源強市的轉變。2021年,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督查組將這一特色辦學模式作為先進典型在《人民日報》刊登報道,評價學院“探索出一條破解‘就業難、招工難人才供給結構性矛盾的新路”。
(作者為安徽阜陽技師學院黨委書記 連璞;安徽阜陽技師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靳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