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提出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總體要求。
伴隨著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對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需求,企業新型學徒制作為一種全場景、跨界式、批量化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等方式,為企業有的放矢、量身定制,培育復合型人才。兵器工業集團將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作為源頭培養骨干技能人才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政策引領、宣傳動員、統籌實施和規范管理等方式,推動兵器工匠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的有序開展,提升了企業生產效率,拓寬了技能人才的晉升渠道,為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遵循政策謀篇布局,依據實際搭臺建制
推進國家企業新型學徒制政策落地。兵器工業集團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戰略部署,深入落實人社部、財政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聯合印發的《關于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 加強技能人才培養的指導意見》精神,專門制定了《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 加強集團公司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在素質提升行動中,明確提出要開展源頭培養,落實企業新型學徒制,推行培養和評價“雙結合”、企業實訓基地和院校培訓基地“雙基地”、企業導師和院校導師“雙導師”的聯合培養模式。
建章立制,引領激發培養活力。兵器工業集團堅持以綜合職業能力、崗位能力培養為著力點,聚焦兵器數字化轉型發展大勢和“人機隔離、機器換人、黑燈工廠”專項工作,圍繞生源選拔、目標任務、師資培養、過程管理、評價考核等環節,規范了一系列制度流程,建立了“集團公司、二級單位、培訓機構”三方聯動機制,形成企業人力資源、教育培訓、生產經營三方合力,共同致力于企業新型學徒的多元化培養,應培盡培、愿培盡培,注重提升學徒培訓與企業發展的關聯度和匹配度,體系化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整體提升技能人才的綜合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
探索搭建高技能人才技藝傳承平臺。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方案提出要構建企業和院校“雙導師”培養體系,2020年起,兵器工業集團在完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備案的所有職業標準、教材和題庫的編制(修訂)、開發工作的同時,初步完成了技能提升課程和大師精品課程的開發工作,現已上線試運行,內容覆蓋了高層次技能人才特色操作法、絕技絕活、攻關創新、經驗萃取等各項知識成果及工作中易錯點、操作不規范、學校教育未覆蓋的專業知識技能。結合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工作要求,邀請兵器工業集團內部高技能人才擔任導師,搭建高技能人才技藝傳承的廣闊平臺,發揮高技能人才“傳幫帶”作用,確保兵器技藝薪火相傳。
“五個堅持”錨定目標,“五個強化”扎實推進
堅持政策引領,強化頂層設計。兵器工業集團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深化企業改革、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為宗旨,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重要手段,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召開企業新型學徒制政策宣貫會,邀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領導對政策進行解讀,并印發《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實施方案》。以自身需求為導向,通過產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形成政策激勵引導、兵器工業集團總體部署、兵器人才研究院統籌推進、企業為主實施、廣大職工踴躍參加的兵器工匠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模式,形成人才培養共同責任體系,體系化推動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堅持戰略驅動,強化系統聯動。兵器工業集團聚焦支撐“1+5”戰略和“雙十”規劃實施,履行強軍首責,強化對技能人才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工匠精神、質量意識等內容的培養,持續提升技能人才隊伍思想政治素質。以滿足高質量發展、技術變革創新等需求為牽引,將從事危險作業、關鍵核心、數字化制造等崗位的技能人員,作為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的重點人群,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切實筑牢相關從業人員技術技能根基。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優質師資供給不充分、培訓組織形式不靈活、工學矛盾突出、高端技能人才作用發揮不充分等企業新型學徒培養常見問題,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實現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的系統聯動。
堅持一線參與,強化基層落實。兵器工業集團在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深入一線調研推動工作,成立專項工作組,深入重慶、四川、遼寧、湖南、湖北、江蘇、山西等省市的兵器工業集團所屬單位,開展政策交流、調研指導,協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企業、培訓機構加強合作,協作開展培訓工作;針對部分單位對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動力不足、組織培訓針對性不強等問題,組織專家對企業發展形勢進行深入分析,強調企業技能人才培養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從根源上激發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同時積極協助企業解決企業新型學徒制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其中兵器工業集團所屬鐵馬集團(重慶)、遼沈集團(沈陽)、慶陽化工(遼陽)等10余家單位在2022年已開展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工作,培訓學員4 000余人,解決了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為企業輸送了一批上手快、素質高、能力強的一線技能人員。
堅持統籌實施,強化資源配置。在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的統籌推進中,兵器工業集團強化資源配置,注重系統實施,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2”種工作模式;建立了由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企業技術技能專家、院校名師共同組成的“3”型師資隊伍;根據兵器工業集團特有資源,建立了線上自學課堂、線下集中課堂、大師工作室課堂、現場實操課堂,形成系統培養學徒掌握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的“4”型課堂;結合兵器工業集團特有職業,形成通用素質課、特色文化課、專業基礎課、特色專業課、技能實操課等“5”類課程,形成了獨具兵器工業集團特色的“‘2345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模式。
堅持雙環管理,強化培訓效果。企業與政府在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的運行和管理機制的各個環節相互支撐,形成了兵器工匠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培養的雙環管理。在運行機制上,企業從材料申報、師徒協議、培訓實施、班級管理、學分管理、考核評價、激勵機制等方面全流程介入;在管理機制上,由地方政府從政策設計、規范流程、過程監管、資金撥付、問題處理等方面全過程監管。同時引入第三方機構,對企業組織開展學徒培養工作情況進行全程監督、提供保障,確保培訓按照計劃規范開展,真實有效,保障兵器工匠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取得了預期效果。
創新模式助力提升,發掘典型輻射帶動
精心組織策劃,全系統積極參與。兵器工業集團超前籌劃、精心組織,召開了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專題工作會議,邀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兵器工業集團所屬各單位組織人事部門代表共計400余人參加了會議。深入走訪四川、遼寧、湖南、湖北、山西等12省20余市,與60余家兵工單位和地方所屬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開展政策交流、開發拓展、方案撰寫等工作,2022年全年,兵器工業集團通過政府審批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4 078人,涉及政府補貼資金約2 500萬元。
創新聯合培養模式,助力技能人才能力提升。通過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培訓中心(學校)參與的產教融合、工學一體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利用網絡學習、集中面授、現場指導結合的方式,為企業打造一支能夠適應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適應未來技能人才職業發展趨勢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切實筑牢技能人才先進數字化技能根基,從而實現對“人機隔離、機器換人、黑燈工廠”專項工作的有力支撐,助力企業核心競爭力有效提升。
發掘培育典型案例,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在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工作開展期間,發掘了瀘州北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鐵馬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遼沈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等典型單位。兵器工業集團通過召開經驗交流會、月度分析會等形式,將工作亮點、先進經驗傳達到全集團,如推廣交流了“新入職高校畢業生培養過程中,要取得兩到三個職業(工種)資格的培養目標”等一系列典型做法,對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工作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輻射帶動作用。
兵器工業集團將持續貫徹落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的要求,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完善培訓政策措施和培訓服務體系,推進兵器工業集團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工作落實落地,通過源頭培養大力提升技能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積蓄起豐沛優質的技能人才隊伍源頭活水,澎湃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兵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