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汽車集團(以下簡稱集團)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中國汽車工業30強、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業務涵蓋整車及改裝車制造、汽車零部件及發動機制造、汽車服務與貿易,現已在國內形成柳州、桂林、重慶、青島南北聯動的制造基地, 并積極揚帆出海,在印尼、印度建立了海外零部件生產基地。2022年集團營業收入達到168億元,工業總產值超過133億元。
集團始終秉承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戰略理念,依托深耕多年的產品開發和汽車制造經驗、較好的高技能人才優勢,在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等方面下足功夫。2020年7月,集團被列為廣西第一批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作為“機械行業先進制造領域產教融合骨干企業”,聯合廣西職業院校,探索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深度推進產教融合,實現了人才反哺產業和企業發展。
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揮重要主體作用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作為科技制造企業,就要立足企業實際,充分挖掘潛在人才,發揮重要主體作用,著力培養造就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一是充分發揮企業技能大師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引領作用。集團擁有鄭志明等3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促進學校人才培養對標企業需求,在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等多所院校分設了8個工作室,鄭志明直接參與授課指導、教師培養等工作,讓人才培養有“高起點”。
二是建設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集團作為區級高技能人才基地,依托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先進的精益生產、數字化模擬產線等六大實訓區,選取企業真實產線作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項目,以企業能工巧匠、工程技術人才為主體,聯合職業院校教師開展學徒制試點工作,將優秀學生納入“五菱工匠計劃”。集團結合生產實際,突出高技能、新技能、緊缺工種人才儲備,與多所院校合作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和現代學徒制培養,在企業生產保供和新業務發展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企業新型學徒制創新實踐碩果累累,與廣西工業技師學院合作的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學徒成長評價機制研究與實踐”獲得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三是發揮產教融合型企業示范作用,承擔重要試點任務。集團于2020年12月獲批為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1+X”(國六柴油車養護診斷)職業技能標準獲得認可,成為廣西唯一的培訓評價組織。實際上,早在2018年國六標準發布后,集團就聯合各柴油機發動機廠以及商用車廠家共同研究國六柴油機新技術,并成立專家組對國六柴油車技術人才的需求進行分析。2020至2022年間,集團累計投入經費230萬元用于“1+X”證書試點建設,先后召開多次工作研討會議、網聯直播說明會、考評員師資培訓會,組織開發證書匹配教材和開展證書考評工作,聯合國內開辦有商用車相關專業的10家院校共計21人的專家團隊以及企業行業學者,共同開發“1+X”(國六柴油車養護診斷)教材7門,全國9個省(直轄市)、13所院校合計925人報考。
建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促進人才培養改革創新和產業轉型發展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要探索以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長效機制,反哺科技產業和社會發展。
一是探索產業學院建設管理新機制,共建高水平新工種專業群。結合汽車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技術發展、智能制造轉型升級,與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與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共建智能汽車產業學院。兩家產業學院均入選廣西首批示范性產業學院。校企雙方共同開展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智能網聯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等新專業建設,共同制定“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和“汽車車身涂裝修復”2個職業技能標準,建立了“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培訓課程和考核題庫”,并開發課程14門。雙方共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訓實習基地,創新實踐現代學徒制協同育人機制,開展工學結合、“廠中校”等人才培養模式,為企業的發展布局提供了穩定、可持續的技能人才支撐,將技能人才培養與地方產業發展結合,全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二是共建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支撐“一帶一路”海外業務發展。2016年起,集團在其他國家建立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聯合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柳州職業技術學院開辦印尼、印度大專班和生產骨干培訓班,輸送了一批技能骨干和管理人員,為海外基地本地化打好人才基礎,為中國企業進入全球中高端產業鏈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撐。
深化產教融合,集聚人才智力,協同創新、成果轉化、合作育人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為推動企業與院校高層次人才進行高效交流學習、互通有無,進一步搭建校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快速實現教育成果轉化。
一是發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集聚作用。集團引進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廣西科技大學、廣西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等多所應用型本科高校博士、教師到站開展汽車新能源、智能化等未來科技領域科研項目,促進企業與院校人才技術交流。
二是利用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促進產業化工作。集團與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共同推進智能制造賦能中心等項目,與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共同推進智能網聯無人駕駛觀光車市場化運營項目等。校企聯合開展科研項目共計24項,累計投入1 838萬元。
三是企業牽線搭橋,聚力中高職—應用型本科—研究型大學共同參與產業鏈人才培養。協同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桂林航空航天學院、吉林大學等多所院校探究未來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培養需求分析和課程體系改革,積極應對傳統汽車人才過剩、新技術人才來不及培養的風險。
“木有所養,則根本固而枝葉茂,棟梁之材成。”下一步,集團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凝心聚力“工業強桂”戰略,圍繞廣西汽車等重點產業集群,堅持高質量發展主題,進一步聚焦工業振興,更加堅定產教融合大有可為的信心和決心,共譜校企合作新篇章,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提供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