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明
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第十六屆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廣西壯族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大國工匠,廣西汽車集團首席技能專家、廣西首批特級技師,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從事鉗工工作26年,鄭志明以“愛崗敬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干在實處,沖在前頭”,充分發揮新時代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發揚“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
鄭志明不懼挑戰,以“五菱技術不比別人差”的堅定信念,不斷啃下“硬骨頭”。
為實施某合資項目時,有一個要求在245個小時內完成生產線改造的緊急任務,按照約定,該任務原本應由其他國家提供并且負責實施,但由于技術復雜、時間短、任務重,其他國家的技術人員認為這項任務不可能完成,提出異議,要求延長改造交付日期,但客戶堅決不同意推遲交付時間。了解情況后,鄭志明臨危受命,帶領團隊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最終只用了171個小時就完成項目改造的所有工作,比原計劃縮短74個小時,確保了項目順利投產。
鄭志明始終奮戰在一線,發揚勞模精神,起好模范帶頭作用,憑借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對質量的執著追求,解決了各種難題,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廣西工業振興大熱潮中勇當先行者。
弘揚“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
作為產業工人,鄭志明愛崗敬業,自強不息,不斷學習先進技術,自主研發制造設備、創新工藝,填補行業技術空白,成為廣西鉗工技能、智能制造方面的領軍人物,為國家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他接下任務艱巨的CN180 副車架新產品開發項目,認真分析圖紙和數模、反復計算測試數據、建模匹配零件,大膽采用各種定位夾緊方式,設計制作大型雙工位、三工位旋轉變位機匹配點焊機器人、弧焊機器人及自動機械手等各種方法,反復進行試焊、檢測、調整。用4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整條生產線的開發與優化,生產效率比其他同類產品效率高30%。他帶領項目團隊自主研發的大型雙工位、三工位旋轉變位機精度極高,1.8米半徑內的誤差僅0.05mm,達到焊接設備國內先進水平。項目完成后每年可節約人工成本90萬元,6套設備和工裝可直接節省設備采購成本300萬元。
自2014年以鄭志明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掛牌成立以來,工作室成員共完成工藝裝備自主研制項目515項,交付使用工藝、工程裝備1 236臺(套),自主研制工藝裝備的交付投產為企業直接創造經濟效益6 002.95 萬元,其中所承擔的微型汽車后橋殼自動化焊接生產線研發項目,填補了國內的空白。
踐行“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從手工作業者到智能制造設備專家,鄭志明在崗位上刻苦鉆研、精益求精,不斷磨煉技術,提升技能,成就大國工匠風采。
自1997年進入廣西汽車集團工作以來,鄭志明將鉗工技能練得爐火純青。他利用手工銼削可將零件尺寸誤差控制在0.003mm以內,鉆孔孔位誤差可控制在0.05mm以內,設備導軌安裝面經手工修磨后平行度誤差可以控制在0.005mm以內,設備同軸度、平行度等精密調整誤差均可以控制在0.005mm以內。
他參與設計并實施完成的創新項目獲得過6項廣西先進工藝工裝成果一等獎,獲得多項廣西先進工藝工裝成果二等獎及三等獎。
鄭志明充分發揮黨代表作用,將黨員群眾所反映的意見和建議高質量地反饋給黨組織,做好傳聲筒,搭好溝通橋。
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鄭志明經常帶領工作室成員在全國范圍弘揚工匠精神,每年參與各種宣講活動幾十場,授課200多場次,培養了一批創新型青年技術人才。
在培訓技能人才方面他也有自己一套方法,他自己發明的“調芯鉆孔法”“研推修銼法”是鉗工技能比賽的獨門絕技,鄭志明利用自己獨門絕技培養出來的徒弟每年都包攬公司鉗工比賽的前三名,并且多次在各級比賽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