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柳濱
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技術能手、全國知識型職工優秀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杰出青年崗位能手、廣西壯族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廣西汽車集團首席技能專家、廣西首批特級技師,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丘柳濱低調務實、勤奮好學、勇于創新,秉承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專注堅守工匠傳統,不斷挑戰銑工加工的高“精度”。他有一雙“巧手”,懷著一顆“匠心”,把對完美的追求注入每一件“作品”。他在集團10余種關鍵零部件的研制和批產任務中,破解了許多加工難題,被譽為“五菱難題解決專家”,確保了集團汽車各重點車型研制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他參與生產試制的各款發動機在歷次三高試驗中均取得圓滿成功。
勤奮好學,成就藍領精英
從參加工作的那天起,丘柳濱就立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銑工,平時工作中從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模糊問題,有時為了搞清一個問題,反復琢磨和實踐,直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通、弄懂。為了學技術,他還自費把一本將近900頁的操作說明書整本復印出來、裝訂成10本,放在機床旁邊,這樣就能隨時查閱,隨時學習。
參加工作20多年來,他刻苦鉆研、熟練掌握銑工理論及操作技能,在銑工崗位上練就了卓然不凡的絕技,從一名普通銑工成長為首席技能專家,贏得了銑工“大王”的美譽。
丘柳濱平日善于思考,總思考著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他將磨工控制加工精度的方法應用到了銑工加工上,從而保證了零件尺寸的加工精度。在一次加工高精度的發動機燃燒室模具時,他使用該方法,成功控制住了模具定位面的尺寸精度,一個困擾大家多年的加工難題就這樣被攻克了。
2007年5月,公司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第一臺數控銑床來到丘柳濱的車間,面對“形如天書”的代碼編程,操縱這臺大機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當時公司內沒人會使用這臺機器。鉆研銑工技術多年的丘柳濱迎難而上,一頭扎進對新機器的運行操作研究中,一本《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被他翻到書頁卷起。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先仔細琢磨,再回學校請教老師,最后終于“制服”了這臺大機器。
傳承匠心,攻克技術難關
2020年,集團進行新能源汽車研發,其中有一種定位板需要加工幾條3毫米寬的窄深倒錐S型小槽,這種小槽精度要求高、加工難度大,且在普通銑床和加工中心上無法直接加工。接到攻關任務后,丘柳濱在仔細分析了解S型小槽的結構和性能要求的基礎上,憑借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大膽采用數控機床手工編制宏程序結合手工研磨倒錐角度銑刀加工,加工出來的倒錐S型小槽滿足了生產工藝要求,為集團新能源汽車能夠快速搶占市場作出了貢獻。
有一次,集團一臺德國格林珩磨機變速箱的傳動蝸輪損壞,造成整機無法運轉,生產線停產。由于蝸輪是進口件,損壞嚴重,無法準確測量出加工參數,無法加工。情況緊急,為解生產燃眉之急,丘柳濱主動承擔任務,利用線切割加工出十幾種模數的樣板,用每個樣板去和完好的配偶蝸桿進行對比,再精確修改齒形進行對比,最終得到準確的加工齒形,再用手工改制修磨專用刀頭進行加工,最后高質量加工出了蝸輪,使設備恢復正常運轉、生產線正常運行,避免了經濟損失30余萬元。
隨著車主對汽車的安全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車主要求安裝爆胎應急安全裝置。之前是手工壓胎安裝,安裝其他國家的壓胎安裝裝置需要對相關人員進行非常專業的培訓,且價格昂貴,不利于推廣使用。丘柳濱接到攻關任務后,帶領團隊日夜奮戰,從結構設計優化、材料特性研究、機加工藝優化等多方面大膽創新,最終設計并制作出了一種快速自動壓胎裝置,解決了這個難題,而且成本只有進口裝置的三分之一。該裝置應用后,能夠快速地安裝爆胎應急安全裝置,2021年就安裝了11萬個輪胎,讓駕駛更安全,讓車主遠離爆胎風險,該裝置還獲得國家專利。
多年來,丘柳濱攻克了大量的技術難題和生產瓶頸,完成了60余項技術革新,解決了150余項技術難題,獲得3項國家專利,累計為集團創造了2 000余萬元的經濟效益,為五菱汽車的研制生產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言傳身教,高師帶徒
丘柳濱常說:一點紅不是紅,我要讓一點紅變成一片紅。這些年來,丘柳濱樂為人師,把自己精良的技術無私地傳授給他人,前后共帶出了20多名徒弟,他所帶的徒弟多次在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技能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他被評為廣西青年成長成才優秀導師。丘柳濱培養出了2個自治區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1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他是銑工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負責人,2019至2023年期間,他先后到全國5個省(市)的學校、企業開展技術交流及培訓授課工作,培訓學員達8 000余人次,讓更多的年輕人不斷地快速成長。
在培訓比賽選手方面,丘柳濱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開創了五菱銑工絕技“三調一修法”“快速高精度六面體銑削法”。丘柳濱將這些獨門絕技傳授給五菱一批又一批參加各種技能比賽的選手,形成了五菱技能工人在比賽中制勝的“獨家法寶”。
他編寫了《UG CAM數控銑削編程加工》國際化培訓資源包等培訓教材,對員工進行理論和實操培訓,使員工很快就掌握了UG編程方法、合理選擇加工參數等知識,為提高數控加工產品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改變了原來技術只能口口相傳的歷史。
“再苦再累都沒關系,只要能在崗位上作些貢獻,我就滿足了。”憑著這股韌勁,丘柳濱把銑床、加工中心、滾齒機、插床和刨床等多種技能熟記于心,成為一專多能、精專合一的多面手。銑工工作艱辛且枯燥,然而,丘柳濱卻能二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不斷創新、不斷突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五菱精神,展現出新時代產業工人獨特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