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紅 何盈濤
摘? ?要? ?冬小麥間作菠菜,可充分利用田間土、肥、水、氣、熱等資源, 是新型高效的糧菜間作模式。從播前準備、栽培要點、田間管理、菠菜采收四個方面總結了冬小麥間作菠菜技術,為推廣該項技術、提高種植戶經濟效益提供借鑒。
關鍵詞? ?冬小麥;菠菜;間作技術
作物間作是指在相同田地上,在同一生長期內,分行或者分帶相間種植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早在公元前1世紀,我國西漢的《氾勝之書》中就有關于作物間作方面的記載。
科學、合理的間作可產生互補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光能浪費,但不同作物之間也存在對自然資源的競爭關系,因此間作時必須合理搭配作物品種,更好地提高間作效果。
冬小麥套種菠菜是近年來推廣較好的新型高效的糧菜間作技術模式。冬小麥和越冬菠菜的冬春共生性較好,利用小麥麥壟間隙種植菠菜,可以充分利用麥田間的土、肥、水、氣、熱等資源。據統計,間作田來年平均每畝能多收獲500~? ? ?1 000 kg菠菜,有效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經陜西銅川耀州區石柱鎮實踐,冬小麥間作菠菜基本不影響小麥的生長和菠菜的生長。在秋季適宜時間播種菠菜,翌年冬小麥春季起身之前,菠菜已基本長成可以采收上市,不影響小麥,做到小麥、菠菜收獲兩不誤。
1? ?冬小麥間作菠菜的好處
經實踐,冬小麥間作菠菜的優點大致有以下幾個:
一是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氣候資源,提高復種指數,從而增加農民收入。
二是可以提高地溫,保持土壤墑情。冬小麥與菠菜從10月份到來年3月份處于共生階段,兩種作物共生期提高了地面覆蓋率,可防止土壤水分過度蒸發,增加土壤墑情,改善麥田小氣候,能夠提高作物安全越冬的保險系數。
三是間作菠菜可以壓縮雜草生長空間,抑制麥田雜草生長。
四是在不減少冬小麥畝株數的前提下,前期冬小麥與菠菜共生,待3月底菠菜采收后,冬小麥可以借助邊行優勢快速生長,基本不影響產量。
五是增加經濟效益。冬小麥間作一茬菠菜,可在麥子之外增加產值700~800元/畝。
2? ?冬小麥間作菠菜技術要點
2.1? ?播前準備? ?播種前要對菠菜種子浸種催芽。由于菠菜種子有一層堅硬的膠質硬殼,土壤中的水分很難滲透這層堅硬的硬殼到達種子內部,從而影響種子的發芽率。因此,播種前需要對菠菜種子用水浸泡,一般浸泡12小時左右,將種子撈出,稍晾后播種。
2.2? ?栽培管理
1)品種選擇。渭北旱塬地區可將銅麥6號、西農189、普冰151等小麥品種作為主栽品種,同時搭配西農928、西農318等,示范種植西農226、航麥287。較為旱薄的地區,可以將銅麥6號、晉麥47等作為主栽品種,搭配種植長航1號,示范種植品育8161、航麥287等。
間作的菠菜宜選擇山東諸城菠菜、沈陽菠菜、豬耳朵、唐山牛舌等較耐寒、葉片肥厚的品種,有利于提高間作效益。
2)播種時間。冬小麥間作菠菜的播種時間,渭北旱塬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宜。此時播種的菠菜能安全越冬,并能保證在翌年3月份上市。如果播種偏晚,冬前菠菜生長量較小,抗寒能力弱,不利于冬前形成壯苗,產量降低,不容易安全越冬,而且可能導致來年上市推遲,及菠菜抽薹等問題,從而降低其商品價值,減少收入。在適宜的播期內,間作菠菜應遵循“宜早播不宜晚播”的基本原則,最晚10月20日。
3)播種機型選擇。為了保證小麥和菠菜生長,小麥播種優先選用寬幅播種機。可將寬幅播種行距調到22~24 cm,并增加限深裝置,播種深度控制在3~5 cm。基本原則是早播宜深,晚播宜淺;沙土宜深,黏土宜淺;旋地后立即播種的宜淺。有機械條件的,可同時用機械將菠菜播在小麥行間。無機械條件的,在小麥行間用獨眼耬將菠菜種子均勻地耬入或耬溝后均勻撒入。
4)播種量。小麥適宜的播種量為每畝10~12.5 kg。適播期之后,每推遲2~3天,畝播種量增加0.6 kg。菠菜每畝用種量2~3 kg,為保證播種均勻,可混合沙子同播。
5)施肥。盡量選用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復式作業。農家肥每畝施用2 000 kg左右(或商品有機肥每畝施用40 kg);小麥專用肥每畝施用40 kg,可以將85%~90%的專用肥作為底肥一次性施入,剩余10%~15%的專用肥在小麥返青到拔節期結合降雨追施,效果更好。
6)田間管理。小麥幼苗三葉以上時,如果白天溫度超過10 ℃,可在晴朗無風的上午噴施0.1%磷酸二氫鉀或生物質營養液500倍,以快速補充營養,促進小麥和菠菜根系生長,提高葉片光合效能,促使幼苗早發,提高抗寒能力。
7)菠菜采收。一般來說,播種后第2年3月份,待菠菜長到20 cm左右時即可采收上市。菠菜的收獲期宜早不宜晚,要確保在小麥起身前期收獲完畢,菠菜收獲偏晚不利于小麥獲得高產。菠菜收獲可在菠菜種植行中進行,收大苗留小苗,即采用疏苗采收的方法,直到收完。
參考文獻
[1] 楊淑璽.冬小麥間作菠菜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 2004(10):8.
[2] 孫建軍.冬小麥間作菠菜收后復種玉米套種大白菜技術[J].農村科技與信息, 2008(17):6-7.
[3] 王倩,孫建閣,楊林,等.渭北及秦嶺北麓旱作冬小麥寬幅溝播配套栽培技術集成[J].基層農技推廣, 2021,9(0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