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近年來,傳統出版行業增速不斷放緩,2011—2020年傳統出版行業收入平均復合增速率僅為2.71%。2012年是傳統出版業的拐點,當年增長率為11.4%,但此后增長不斷放緩。數據顯示,2022年圖書零售市場總體碼洋規模同比下降11.77%,可見圖書出版市場疲軟;出版企業中28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65%,但營業成本增長4.1%,凈利潤同比下滑7.12%,存貨周轉率連年下滑,從2016年的7.61(次)滑落到2022年的5.22(次)。
目前,出版企業一方面面臨市場萎靡,企業銷售回款逐步下滑,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增加,企業支出不斷增長,二者共同加劇了企業經營風險和壓力。同時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消費市場潛力不足,會不斷加劇企業間的競爭。未來出版企業的競爭不僅是銷售端的競爭,也是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的競爭,包括企業成本管理能力的競爭。也就是說,不僅要看誰能抓住消費市場,還要看誰能取得成本優勢,讓企業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出版企業成本管控存在的問題
我國出版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由于消費習慣的轉變,網絡傳媒對傳統出版帶來極大沖擊。與傳統出版業的衰退大不相同,數字出版業則蒸蒸日上,從2011年占比不到10%,到2020年占據出版行業40%左右的份額,2011—2020年總體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長。數字出版與傳統紙質出版在成本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數字出版省去了印制環節,而該環節是占紙質出版成本最大的環節。
此外,消費方式有所轉變。圖書電商平臺迅猛發展,2012年圖書電商平臺的銷售碼洋占比不足30%,之后每年保持25%以上的增速,2016年超過實體書店,成為圖書零售的主要渠道,2021年受疫情影響,增速才略微放緩。眾多出版企業為了在數字出版和圖書電商領域取得先機,紛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FH傳媒推出數字出版平臺,將傳統出版內容搬到線上,開啟知識付費模式,并建設新媒體、圖書電商營銷渠道;ZW傳媒通過開設抖音直播售書,線上銷量大幅增長的同時提升了品牌影響力。
由于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出現轉變,線上購書和電子閱讀受到消費者青睞,由于消費者購買需求的變化,消費端的轉變讓出版企業的經營管理面臨考驗。
成本管理環節存在局限性。
很多企業只有財務部門進行事后成本統計,不能從事前和根本上進行成本管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成本管理缺乏戰略性。很多企業僅從最基本的生產環節進行控制,未將成本管理納入出版企業的長期戰略發展規劃中,不能契合企業發展方向、生存環境及人才儲備等。二是成本管理缺乏前瞻性。從管理流程來看,一些出版企業僅對成本記賬分析,重事后管理,過多強調成本核算和考核,沒有從出版選題入手,沒有充分調研和規劃,忽視了策劃和設計環節。三是缺乏專業性。決定成本管理水平的編輯、發行、采購等部門缺乏專業的成本知識,不能進行系統規劃和控制。四是成本管理職責錯位。擁有專業知識的財務部門不能及時參與到成本控制的前端環節,無法行使成本管理控制的職能,卻背負著成本管理的責任,成本管理的錯位導致未能有效發揮成本管理的作用。
部分企業成本管理的目標只是簡單降低單位成本。
很多企業成本管理與市場銷售不聯動,極力追求攤薄固定成本,為了降低單位成本,加大印刷量,但是沒有考慮到由于產量增大,總成本上升,而多印刷的圖書可能銷售不佳,造成庫存積壓,增加了倉儲成本和資金占用。以A股出版行業某上市公司為例,從2016年開始,存貨周轉率呈現明顯下滑趨勢,雖然整體營業收入保持增長,但庫存積壓問題已成為困擾多數出版企業的一大難題。
加強出版企業成本管理的舉措
成本管理的方式有多種,出版機構可從企業規模、發展方向、市場定位等方面選擇適合自己的成本管理方式。
構建成本管理意識。加強對全體員工成本管理知識和方法的培訓,提高全員成本管理素養。圖書出版涉及眾多環節,企業應對相應崗位加強培訓,包括管理層及選題策劃、采購入庫、市場銷售、宣傳策劃、財務人員等,培養員工成本管理意識和成本管理行為。應通過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加強成本管理約束力,形成成本管理的常態長效機制。
增強成本管理的大局觀、前瞻性、敏感性。成本管理要站在企業發展甚至行業全局的角度統籌管理,不能以一個環節計得失。比如,在數字化轉型、圖書電商平臺等方面前期投入大、研發費用高,短期可能無法顯現效益,但長遠來看是關系企業存亡的大計,不應只顧短期利益而放棄長期發展。圖書出版流程較多,紙張和印刷成本占比較大,采購人員要及時了解市場行情變化,保持對材料價格的高度敏感。
厘清成本管理流程。出版企業成本管理包括圖書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是一個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的流程。構建專業的成本管理機構體系,需設置專職的出版成本管理機構和人員,要有了解和控制全流程成本管理的機構,統籌負責出版資源成本管理、生產資源成本管理、銷售成本管理、成本核算管理、成本考核等,否則容易出現各環節各自為戰的情況。特別是全產業鏈式企業,要有決定內部生產環節定價的機制,充分發揮產業鏈的協同優勢和規模優勢。
建立圖書成本管理模型。出版企業應加強圖書出版項目制管理,加強圖書定價策略,如,對圖書盈虧情況及保本點進行測算。出版企業要梳理圖書出版的主要成本費用支出,如,出版前有宣傳策劃、編輯設計,出版過程中有作者稿費及紙張等原材料、印刷制作、版權使用費、編錄費用、設計排版、校對費用、審讀費用、出片費用,出版后期有包裝費用、倉儲費用、物流費用、營銷費用、發行費用。想要降低出版成本,就要建立成本管理模型,采集分析成本數據,注重成本在定價中的作用,構建“銷售—成本費用管理”模式,形成完整的購銷存模型。當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比如,單品利潤較歷史平均數據過低,就能通過系統發出預警,提醒成本管理人員深入分析,檢查每個環節的成本管理是否存在異常,從而采取必要措施,實現高效科學的成本管理。
嚴把選題關,加強存貨管理。目前,出版企業普遍面臨存貨積壓問題,需要企業加強庫存管理。在原材料及流通環節成本上漲的大環境下,嚴格控制圖書印刷成本,減少中間環節,開源節流;嚴把選題質量關,嚴格控制效益提升不明顯的選題,防止形成新的庫存積壓;充分做好市場研判,新書上市前要反復推敲、調研,做好新書宣傳工作,跟蹤分析圖書的動銷情況,重印書要把握好銷售淡旺季,合理確定圖書印刷數量,提印前明確責任,提印冊數分銷到人;做好去庫存工作,加大圖書發行力度,對于“僵尸”庫存圖書,在確定積壓原因后,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積極尋找消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