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小帥
國有企業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中占據重要位置,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日益深入,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資金的使用、控制是國有企業實施資金管理的重點,關系企業資源的分配。資金管理主要是指對企業的現金流進行全面管理,貫穿企業資金運行的全過程,從預算管理到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再到現金存貨與收賬管理以及資金分配。企業資金管理工作不僅包括企業內部對資金的分配與使用,還包括對外的資金聯系,對推動企業發展有重要作用。但實際上,當前部分國有企業資金管理與使用控制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目標,阻礙了后續發展。
國有企業資金管理的重要意義
提高企業經營決策能力。財務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發展、生存的基礎所在。國有企業實施經營戰略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更多經濟效益,而優化資金管理工作,則能有效落實國有企業戰略目標。要想保障國有企業在經營活動中能獲取更多經濟效益,就要先重視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提高技術水平,提升工作與產品的質量,以此強化自身的經營能力。國有企業的資金管理工作可以對其經營決策產生重要影響,所以,企業應當重視資金管理工作,并加強監管,保障資金使用的規范性與合理性,這樣才能有效控制企業內部的資金流動情況,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
控制企業經營環節風險。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能從資金管理的各項數據、方式方法中,找出降低資金使用風險的措施,防止對企業運行造成不良影響。實際上,企業幾乎不可避免并經常遇到資金使用風險,但有些風險因素難以通過具體措施消除。因此,企業能夠做的就是對風險進行預測、評估和防范。企業管理層應當予以重視,否則一旦產生風險,就會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
國有企業資金管理與使用環節存在問題
融資困難。通常情況下,企業的貸款規模如果較大,資產負債率也會對應升高,負債資產構成比例不合理,就會導致企業長時間處于負債經營狀況。盡管這些企業享有政策支持,并具有一定的社會資源優勢,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問題需要解決。由于大多數企業依賴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貸款,融資渠道單一且投資理念落后,難以適應市場變化,直接導致企業融資成本增加。
資金使用效率低。國有資金使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管理機制。這些企業在進行融資和并購時,一定程度上會受政策的影響。企業在使用資金時,要充分考慮融資情況,預測資金使用的效果與風險。現實情況表明,由于沒有聯簽管理制度的約束,外加董事會管理缺位,一些國企盲目注重業績增長,可能會導致投資失敗。
資金管理機制不健全。國有企業在資金收支方面存在嚴重的管理漏洞,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資金支出審批環節和應收賬款處理環節存在不規范行為。這些行為不僅違反了既定的審批流程和計劃,還嚴重影響了資金收支活動的規范性,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有些國企信貸優惠政策過于寬松,盡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客戶群,但缺乏對應收賬款規模的監管和限制,企業內部也沒有完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和應收賬款催收機制。不但會直接影響資金的流動速度,還會增加企業壞賬的風險。
資金管理意識薄弱。國有企業管理層和財務人員應當深刻認識資金風險的影響,并主動采取具體措施進行預防和管控。許多國有企業在投資和資金使用方面缺乏規范性,資金管理人員缺乏對資金使用的合理控制,增加了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因此,國有企業應該加強資金管理,確保資金的有效使用,避免產生經濟損失。
如何創新國有企業資金管理與使用
完善資本結構,實現多元化融資。首先,企業必須深化管理制度變革,重視融資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決策審批、評價、擔保與反擔保制度,以確保融資活動的有效性。在制定融資計劃以前,企業必須全面充分考慮債務壓力、資本流動速率等因素,確保融資計劃的科學性。同時,企業需要與一些金融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融資的難度,實現雙贏。
鑒于國企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資金需求量較大,而以商業為核心的中長期借貸審批難度較高,因此,國企應當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根據自身經營特點,采用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BOT(建設-經營-轉讓)、投資租賃、IPO(首次公開募股)等形式,科學控制負債資產構成,以獲得更多的資本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
規范決策流程,提高資金利用率。在開展項目投資之前,國企必須充分發揮股東和監事的作用,將管理責任落實到領導層,防止盲目注重業績和“一言堂”行為的出現。同樣,必須建立對應的管理制度,包括大型外商投資建設項目聯簽管理制度、外商投資建設項目可行性分析制度等,保證企業資本經營活動的秩序。
借助可行性研究,公司的會計師可以參與決策,并與項目管理成立評估隊伍,以便對項目的前景、供需聯系趨勢、國家經濟政策等進行全面的調研,確定項目的可行性,并測算項目的成本管理支出、資本返還時間等指標,最后結合公司的資本經營狀況,制定可行性研究報表。
完善管理機制,創新管理模式。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是國有企業合理、合規使用資金的基礎,因此,國有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以保證資金活動的有效運行。為此,應當制定完善的會計核算、收支管理、業務結算、賬戶管理、應收賬款催收等相關制度,以保證流動資金的有效使用。
為了保證財務管理的有效性,必須嚴格遵守崗位分離原則,要特別注重信息稽核、信貸業務處理、財政印鑒管理、會計核算出納崗位的獨立性。同時,還要強化資金收支環節的風險防控,特別是在當前電子支付日益普及的情況下,更應該采取交易合同監管、簽署結算協議書等措施,保證財務管理的有效性。
強化信息化建設,建立信息化系統。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開始意識到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并且完成了基本的框架搭建工作。然而,在財務管理模式不斷創新的當下,以資產管理為核心的同時,利用技術手段提升企業競爭力,仍是一個挑戰。
企業應強化資金支出管理,變革資金管理模式,以提高財務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確保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應以融資和資金運營為重點,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保證資本的有效使用,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