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婷婷
招商引資力度可以從根本上決定地區經濟是否能實現跨越式發展,針對新經濟形勢下,我國開展招商引資面臨的影響因素,各地區應積極結合產業結構特點,明確招商引資工作思路與對策,實現點對點招商引資,可快速提升當地生產能力,為改善群眾生活質量提供保障。
新形勢下招商引資工作開展影響因素
積極影響因素。
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廣闊。世界經濟整體進入緩慢發展狀態,是目前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我國經濟發展作出的報告可知,盡管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緩慢,中國經濟仍然存在廣闊發展空間。這主要是由于在“兩個放緩”的背景下,我國積極制定并落實了相對寬松的政策,可以通過吸引外商、推動出口貿易以及實施電子口岸等途徑,改善投資環境。
外商投資空間大。中國自入世以來,各地經濟市場化發展水平逐年提升,減少了投資中體制因素對外商的影響,提振了外商投資的信心。我國投資領域放開后的多年以來,相關主體將重點放在了服務貿易方面,外商可直接進入我國多個服務行業進行投資。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可鼓勵外商的投資形式多樣化,且跨國公司可在我國成立外商投資性公司、研發中心以及設立企業總部。由此可見,我國在開展招商引資過程中,外商投資空間較大。
消極影響因素。
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減緩。縱觀我國的經濟發展,深圳市作為電子產業發展先進地區,近年來的外商投資企業訂單量也明顯減少。由此可見,全球工業產業發展已經呈現增長緩慢的趨勢。直接導致我國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歐美等發達國家投資逐漸減少,主要體現在通信設備制造業和電子制造業。
招商資源有限。實現招商引資的基本條件為項目、資金、人才以及土地資源,而資源有限成為影響我國招商引資工作的關鍵。例如,深圳福田區的大面積土地資源已經被中心區紅線用地占用,原有工業區的功能也逐漸發生了轉變,受土地資源有限這一因素影響,深圳原有大型出口企業開始遷出;同時,隨著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擴大,逐漸向轄區科技園遷入。
從整體上來看,各地區經濟建設都存在資源少從而遏制招商引資的問題。我國作為綜合實力較強的大國,已經開始成為國際大資金涌入的重要方向,大量跨國企業開始在我國建設總部,也加劇了土地資源緊缺的現象。另外,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管理人才資源以及高新技術資源呈現緊缺現象,同時還存在著分布松散的特點,嚴重影響招商引資工作。
新形勢下招商引資工作的思路對策
利用產業優勢實現精準招商。“雙碳”背景下,我國經濟建設發展進入創新關鍵時期,需要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完成經濟建設戰略目標。各地區開展招商引資工作,首先應深入分析當地已有特色產業,發揮現有產業優勢并進行升級轉型,這一對策可以提升招商引資效率、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例如,在某市的招商引資中,首先要分析的就是現有產業結構。目前,當地發展較好的是數字產業,包括工業互聯網、跨境電商等,時尚產業發展也較為迅速。在“雙碳”目標引導下,招商引資將重點放在了當地支柱產業上,并高度重視推動相關產業鏈發展。深入分析行業中頭部企業的特點,明確企業運行方式和發展方向,對招商引資條件進行細化,最終才能提升招商引資質量。
加強策劃,實現點對點招商。精細化招商規劃,可提高招商引資成功率。各地區應嚴格遵守國家關于區域經濟建設發展的要求,從國內外資本流動特點的角度出發,詳細梳理招商引資項目,并結合當地產業結構特點,確定3-5個重點項目。在確定重點外商基礎上,從交通、生產要素、產業、市場等多個角度出發編寫招商項目策劃書,通過主動尋找招商對象的方式,實現點對點招商。
例如,某汽車企業是當地的重點企業,點對點招商中可以此為核心,進行汽車零部件項目策劃,并積極引進國外知名摩托車品牌,可以提升該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再比如,某地區的主要產業為家用電器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針對這一特點,可以把當地生產渦輪增壓器的大型集團企業作為重點,積極同康佳等品牌合作,可以實現招商引資目標,建設大型家用電器制造基地。
通過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轉化科研成果。我國各個領域的產業經濟建設都加大了科技研發力度,科研能力也成為部分地區招商引資的基礎條件之一。在現代化經濟建設中,要想與世界接軌,就必須從多個角度和渠道入手增加科技投入,并構建全社會科技投入體系。該體系應以企業投入為主,發揮財政收入引導職能,并將引進外資作為補充。
在加強R&D投入中,必須高度重視深化落實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改革科研體制與機構,形成產學研結合機制。改革中,應將部分職能與性質相似的科研機構合并或裁撤,并健全科研人員培養和聘用制度,優化科研經費支出,實現科學配置科技資源。
健全物流設施,改善交通條件。現代經濟學理論研究指出,當地經濟發展速度與水平同物流產業狀況存在緊密聯系。要想在復雜的招商引資環境中突出地區優勢,必須明確改善交通條件這一先決條件。在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基礎上,同時帶動上下游產業進步,并以此為依據結合各地特點構建現代物流配送中心。
結合當地情況,首先應明確物流中心的地點,同時改善當地交通情況,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包含水運、航空、鐵路、公路在內,形成立體樞紐。由于交通體系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因此需高度重視引入國內外流資,同時借鑒建設—經營—轉讓(BOT)模式,實現資金的充分利用。
例如,某市利用港口作為中轉地進行水陸空運輸,其內河航道長近11萬km,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近600000萬噸,因此被作為核心物流樞紐。為促進當地交通系統建設,采用BOT模式,將大部分資金投入高速公路建設,同時設立物流港口,首先成立投資方公司,由設備供應商、建筑商提供擔保,正式運營以后償還銀行貸款。整個物流體系和交通系統建設中,都呈現出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可以滿足招商引資需求,促進當地經濟建設。
現階段,我國對招商引資的重要性產生了深刻認知,這一經濟發展模式是市場經濟與社會分工下的必然產物,促進經濟發展是招商引資模式產生、發展以及服務的基礎。因此,引資方應首先樹立較強的市場經濟化思維,通過精準招商、點對點招商、轉化科研成果、改善交通條件等方式,結合地方發展需求,即可高效、規范、科學化實現招商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