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遼

如今,中國跨境電商主體已經超過10萬家,成為世界跨境電商賽道的中堅力量。過去幾年,這條賽道經歷了一波野蠻增長,也承受過“黑天鵝事件”,當前更多從業者開始重新審視這個行業。
莊健龍入行已4年,仍在不斷試錯中前進,交過的“學費”蛻變為敏銳的商業直覺,但新挑戰仍讓他如履薄冰。莊健龍在接受《法人》記者采訪時堅定地說:“跨境電商是一條很長的路,我要一直走下去,現在正是重新出發的時候。”
選品的糾結
記者了解到,國內大致有三類人轉型做跨境電商,一類是傳統外貿出身;一類是主營品類在國內市場飽和,想尋找海外市場增量;還有一類是純粹看好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廣闊前景。莊健龍屬于第三類。
2019年前,他還是一名投資人,因為所投企業涉及跨境電商業務,他逐漸開始關注這個領域。“中國是舉世矚目的‘世界工廠,供應鏈反應速度和組織能力很強,已逐漸從成本優勢轉化為產品和質量優勢。電商出海是大勢所趨。”
莊健龍發現,身邊很多年輕人加入跨境電商行業,且與老一輩跨境電商人形成強烈反差。“老一輩還是習慣于接代工訂單,而年輕入行者更多分析用戶需求,從用戶側考慮產品。”同時,時尚與功能兼具的產品能更有力抓住目標消費人群。例如,這幾年興起的 lululemon 瑜伽服裝品牌。“其實瑜伽服裝已經是很成熟的品類,但傳統材質、剪裁及品牌傳遞的時尚感與價值觀已經滿足不了更多年輕人需求。該品牌正是抓住這個需求側的痛點,打開了市場空間。”這些年輕人在營銷方面有了新玩法,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群營銷方式推廣產品,這也給了莊健龍啟發。
2016年,他投資了一個國內嬰童服裝品牌,主打產品為嬰童睡袋。彼時,睡袋還沒在中國育兒家庭普及,市面上的睡袋材質粗糙、設計過時,而這個品牌的睡袋主打中高端市場,在材質和設計上頗為考究。伴隨著消費升級,睡袋逐漸在中國市場興起,該品牌作為嬰幼兒服裝品類的補充,很快占領了市場。這讓莊健龍有所領悟:如果要加入跨境電商賽道,應該選擇一個順勢而為的品類。
服裝并不在他的考慮范圍內,“服裝有顏色、大小碼之分,會有很大的庫存壓力,同時還有季節性問題,比如睡袋在四季有明顯款式差異,泳裝銷售季節局限在夏季。”在考慮做大眾市場還是小眾市場時,他認為,跨境電商產品不能涵蓋太廣,大眾市場巨頭林立,新入局者很難有突破空間。
因為想要進入北美市場,莊健龍進行了一番調研,終于尋找到了突破口。他發現北美與中國存在著運動消費差異。中國人在運動上的花費大多聚焦在健身房辦卡和服裝上,而北美健身運動場景發展較為成熟,每個社區幾乎都有配套的24小時健身房,人們對運動器材的資金投入較大,急缺運動康復類產品。
基于以上考慮,莊健龍選擇將筋膜槍、電動瑜伽柱、腿部氣囊等電子類運動康復產品作為主營品類。這些產品之前專供專業運動員使用,當時還沒有普及到大眾市場。“我主打北美中產以上人群,客單價較高,針對腿部產品客單價定價為799美元一套。”
該品類排名前五的品牌是莊健龍需要學習和研究的對象,而這些創立10年左右的品牌估值都在10億美元以上,這給了他一定的信心。他從這些店鋪的用戶差評中尋找產品問題,這些問題就是自家產品的機會。
交過的學費
2019年,莊健龍在亞馬遜美國站、加拿大站和日本站開店。雖然并未在“最好”的時候入場,但他認為這是最合適的時機,“老的模式和產品需要升級或被替代”。
一開始,莊健龍就在日本市場上交了“學費”。因為產品針對歐美運動員設計研發,這些運動員身高普遍都在1.85米以上,而亞洲人在腿圍、肌肉結構方面與歐美人存在著差異,對產品按摩力度的感受也不同,導致用戶體驗不佳。經過一段時間測試,莊健龍預測產品未來在日本退貨率會很高,而當時供應鏈反應能力不足,于是果斷放棄日本市場。
在產品推廣方面,中外明顯差異也讓他一度走入誤區。他原以為在國外推廣也像在中國花錢砸流量一樣,結果發現節奏完全不同。“國內博主商務對接能力較為成熟,有專業的商業推廣團隊協助,很多當天就能敲定合同,但同樣的事情在國外可能需要兩到三周。”他說,“與國外博主溝通一般用郵件,由于時差關系,可能三五天后才會收到回信,而且拿到產品后他們會先試用,覺得體驗不錯才會同意推廣。”
為了提高與國外博主溝通效率,莊健龍計劃在美國開公司招聘當地員工,結果發現事情遠沒有想象中簡單。“美國招聘成本較高,與在中國開辦公司的要求有明顯差異。”他只能放棄自營模式,選擇與美國當地代運營公司合作。“但效果不好,”莊健龍說,“如果代運營公司不了解產品,還需重新尋找資源,投入產出比很低。”
中外差異還體現在產品圖片的拍攝上。第一代產品圖片在國內找中國攝影師拍攝,盡管也請了外國模特,但似乎北美消費者并不買賬。莊健龍描述不出中外攝影師拍攝風格具體有何區別,但他隱約覺得,只有國外攝影師才明白國外消費者要的感覺。于是,第二代產品的圖片他選擇在西班牙和法國找當地團隊拍攝。
由于貨量較小,每次莊健龍的貨物出口都需要與其他商家拼柜,如果不巧和藥品拼到一起,就會面臨抽查,可能由此耽誤兩三個月。這時,他只能慶幸自己的產品沒有季節性,否則可能錯過最佳銷售時機。“跨境電商銷售淡旺季分明。國內銷售節點集中在‘618和‘雙11,但在北美,第四季度銷售額基本占全年70%。”
他稱,國內有一些按摩椅賣家不敢將產品出口到北美,因為當地貨品裝卸比較粗暴,零部件容易損壞,而客戶可以無理由退貨,導致貨損成本很高。“遇到客戶退貨,我一般會把貨扔掉,否則我要找專業工程師調試產品,重新包裝,然后放置到亞馬遜倉庫,如果長期滯銷,要給平臺繳納庫存滯留費。”因此,莊健龍計劃生意做大后建設自己的海外倉。
違規成本高
“美國海關政策要求電子產品做 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認證。”作為跨境電商賣家,莊健龍必須將產品清關政策和手續研究透徹。此外,還要符合跨境電商平臺的規定。
2021年,跨境電商粗放式發展埋下的隱憂導致“亞馬遜封號”事件爆發,亞馬遜以合規為名的封禁措施,猶如一記“悶棍”狠狠敲打了全行業,一些店鋪被關停,產品被下架,至今仍讓很多賣家心有余悸。
莊健龍稱,平臺要求,對于產品描述中提到的功效需要認證。他舉例:“我的產品描述中提到了‘有利于血液循環,我就需要對產品的壓力范圍以及是否會對使用者造成傷害進行測試,否則平臺禁止售賣。”
“跨境電商平臺有很強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如果店鋪用戶差評和退貨率過高,會受到平臺限制。因此,合法合規必須擺在第一位,千萬不能有灰色操作。”莊健龍說,在亞馬遜開店有14天的結算周期,其間如果產品出現問題,平臺會凍結賣家賬戶。
另外,歐美非常重視保護知識產權,產品外觀需要申請專利,避免知識產權方面的合規問題。莊健龍稱:“申請專利很貴,但必須要做,因為一旦涉及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平臺一定會讓你關店,違規成本很高。”
一位朋友的遭遇也給莊健龍提了醒。朋友銷售頭部按摩儀,一位國外客戶因使用不當,鼻根處填充的假體被滑落的按摩儀夾斷,由于產品介紹中沒有提示“做過整容手術的消費者禁用”,朋友為此賠償了70多萬元。
痛并快樂著
雖然做的是跨境生意,但代表的卻是“中國制造”,在莊健龍看來,這是一份責任,“跨境電商巨量鋪貨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賣家們真正要做的事情是認真對待品牌、智造和平臺”。
“這個過程痛并快樂著,是在自我否定中不斷前行。收到用戶差評時,我會反思是不是做產品的邏輯出了問題。訂單量低迷時,我甚至會質疑自己的選品眼光。好在每優化一個產品因素,平臺和用戶都會給我帶來正向反饋。”他笑稱,“旺季的爆單也很刺激,對于我們這種年營業額幾百萬美元的小店鋪來說,幾百單就足夠讓人心花怒放。”
在國內,品牌快速成長時,每一年幾乎都可能有翻倍的業績,但在國外,品牌的發展會相對平穩。“北美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較高,品牌一旦立住,可以享受較長時間的紅利。”莊健龍更青睞這種銷售額每年20%至30%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
4年的跨境電商經歷,讓莊健龍總結出4點經驗:做跨境電商要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特別是選品能力;跨境電商是重資產生意,要有充足的資金儲備;要具備良好的英文交流能力;現階段已經沒有流量紅利,更需要賣家有品牌意識和產品開發能力,未來投入會更大,需要的資金和資源整合能力會更強。
顯然,在洗牌后的跨境電商行業,只懂鋪貨和砸流量的賣家已然不再合格,全鏈條的運籌帷幄才是他們必須擁有的能力。
(責編白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