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遼

曾幾何時,對于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競爭力和未來命運,國內外的擔憂聲不絕于耳。然而,隨著這些年中國更高水平的開放,央企的遠大宏圖與穩健發展并行,在國內外市場上極具競爭力。
從國際質量體系的貫標認證到企業風險控制,再到如今大勢所趨的企業合規管理,央企正在邁向全球化合規經營之旅。作為中建四局貴州投資建設公司首席合規官,趙國華無疑是離合規最近的人之一。如今,圍繞著合規,他的工作越來越忙碌,也生發出更多體會和感悟。
擺攤的法律人
趙國華1974年出生在貴州省思南縣,大學畢業后,他成為思南縣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但為了能在省城貴陽工作,他放棄了基層法院的金飯碗,加入中建四局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下稱“中建四局二公司”)。此時,公司并未設置單獨的法務部門,趙國華只能在審計、紀檢、經濟管理部門輪崗,每月順帶給公司處理幾件訴訟案。
“當時,與做一名法官相比,在國企工作,地位、收入相差較大。”6月15日,面對《法人》記者的采訪,趙國華回憶,“剛去公司時,工資收入低,生活壓力很大。”雖然家人并未給趙國華施加壓力,但他還是會覺得自己工作和生活不如意:“一棵白菜連吃了好幾天,實在揭不開鍋了,我向親戚借了50元。借完后又后悔,因為他們對我這位家族中唯一的大學生投來懷疑的目光。”
為了把日子過下去,趙國華必須為自己尋找一條出路。一次偶然機會,他看到同事在夜市上擺地攤,突然點醒了他。于是,他四處打聽貴陽的集市,每天騎著自行車馱著一大包貨品。在狹窄的馬路邊,趙國華蹲在地上,鋪開一大張油紙布,擺上零零碎碎的鑰匙扣、電話本、磁帶、DVD 碟片、秋褲、襪子……他不敢抬頭,生怕遇見熟人。
那時,為了生活,趙國華很拼,白天上班,晚上擺攤,深夜收工后還要加班整理公司訴訟資料。但這幾年的辛酸經歷卻讓他生出一種感悟——人要“把頭抬起,把心放下”。直到現在,他還將此奉為人生信條,“我時刻牢記,做人要有傲骨,做事要腳踏實地。”
救命的160萬元
“說實話,我懷疑過當初的選擇——學法律的意義在哪里?企業里的法律人前途又在哪里?”趙國華坦言。2000年,趙國華負責公司與貴陽當地一家大型國有紡織廠的訴訟糾紛。當時,紡織廠面臨倒閉,而拖欠中建四局二公司的一大筆債務還未還清。那段時間,趙國華幾乎每天去紡織廠廠長辦公室催款,遭受了全廠上下的白眼,保安不讓他進門,他就繞遠道從小門入。他的堅持不懈讓他每月能收回五六萬元,總共陸續收回160萬元,這筆錢為公司解了燃眉之急。
“那時候,學法律專業的人畢業后不愿意去企業,更愿意做律師。因為在企業,法務的地位不如其他業務口,存在感不強。”但經過這件事,趙國華突然意識到法務工作對于企業的重要性。
2019年,由于組織機構調整,趙國華來到中建四局貴州投資建設公司,牽頭負責法務工作,憑借多年的法務工作經驗,通過系列舉措,公司的法務力量不斷壯大,法務管理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合規成為“熱詞”
加入 WTO 后,中國逐漸融入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大潮,中國企業的姿態也更加開放。為跟國際接軌,十幾年來,央企國企普遍進行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標準認證。但趙國華回憶,那時候貫標比較粗糙,沒有明確標準,企業只要有相關文件資料就可以。“作認證的人更多的也只是翻翻企業資料,很多東西還是停留在紙面上。”
2018年,國務院國資委印發《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試行)》,讓企業對“合規”工作的重視程度逐步提升。
隨著市場變化的風云詭譎,企業必須提高對各種風險的控制能力和水平。2020年,中建四局貴州投資建設公司成立了風險控制委員會,成員包括領導班子和部門負責人。
轉眼到了2022年,國資委將該年定為“合規管理強化年”,“合規”成為“熱詞”。同年年底,《中央企業合規管理辦法》出臺,為央企合規管理指明了方向。中建四局貴州投資建設公司建立了由黨委會、董事會、風險與合規管理委員會、經理層、首席合規官、各部門、各分公司、全體員工全覆蓋的合規管理組織架構,把合規提到了新的高度。“以前,企業的重大事項決策我不參與,但自從實施總法律顧問、首席合規官制度以來,我全程參與黨委會、董事會決策。”趙國華說。
他想把合規做實,落實到員工的每一個動作上。“我們提倡,所有業務負責人都必須懂合規。于是我在每個業務口都設了一名兼職合規管理員。專兼職合規管理員加起來共有100多人,相互配合做合規工作。”合規體系的搭建十分重要,需要壓實主體責任。“業務負責人作為第一道防線,必須根據合規管理制度對部門的決策做好合規認定,這是在我出具合規審查意見書之前的前置條件。”趙國華稱,2022年,中建四局貴州投資建設公司共修訂了6項制度,新編19項制度,每一項制度都約定了業務部門需要做的合規事項,“然后是合規指標的分解,合規管理作為業務考核重點,被納入到分公司年終黨建考核指標中,業務分管領導也增加了合規管理職責。”
合規是一種保護
自從《中央企業合規管理辦法》出臺后,趙國華變得異常忙碌,找他咨詢合規問題的同事越來越多。趙國華幾乎對每一項業務的合規問題都很熟悉。有同事問他:“你不是學法律的嗎?怎么像是項目經理,對每一個環節的合規風險都很清楚。”殊不知,這正歸功于他之前在基層數年工作歷練,對項目承接、工程履約、施工風險、勞務管控、合同體系、精細化標準的流程和風險點十分清楚。
合規培訓也越來越頻繁。根據他的理解,合規大于合法。在給領導班子成員講合規課時,他提到:“合規風險來自兩方面,一是企業決策風險,二是個人風險。如果公司的重大決議流程、制度流程都合規,對于個人來說是一種保護。”
他翻開記錄工作計劃的筆記本,對記者說:“上周剛給市場部的同事開了一場培訓會,有近百人參加,我從合規是什么、為什么做合規、怎么做合規三個方面來講課;前天又為他們進行了一場招投標合規風險專場培訓。”
綜合管理部的合規培訓也不能落下。“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大額度資金運作必須合規。”趙國華稱,“公司借款、項目承接、制度頒布、重大案件的起訴等對于企業來說非常重要,這些都需要風險與合規管理委員會出具合規審查意見書。”
后備干部的合規培訓,趙國華也記在心上。“前幾天,我和人力資源部對接,準備為近三年來表現良好的后備干部做合規培訓。目前正在研究培訓方向,我計劃從合規制度、合規體系、合規實務操作方面來講,還要加入刑事合規的內容。”他說,“他們作為企業未來的領導層,必須提升合規意識,要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出了事再來‘滅火。我相信這些培訓從企業的發展大局來講,事半功倍。”
作為貴州省法學會知識產權協會顧問、貴陽仲裁委仲裁員,趙國華明顯感覺如今整個社會都在提合規,政府在提,企業在提,律所在提,媒體也在提,合規有了大環境。“合規”這個詞很神奇,趙國華認為,所有的企業管理制度都可以往里裝,使企業的管理規范性更強。同時,合規的實際意義越來越大,不再是一個很虛的概念。“去年上半年,大家還不怎么理解合規,但現在幾乎每位職工都能圍繞合規話題聊上幾句。”
因為“合規來了”
在上個世紀90年代,由于工程企業管理粗放,很多行為導致了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工程款難以收回,施工利潤低,這是當年工程領域的普遍現象。
十幾年前,趙國華被同事稱為“火車達人”,當時公司承接的項目爆發出一些風險、訴訟,他需要逐一解決。“那時很少有企業做合規管理,所以引發了很多債權債務問題。”
但現在企業的承接底線很高。“項目必須合法,利潤不能低于一定比例,墊資不能超過一定數額,無證施工禁止入場。按照合規風險去控制,企業施工利潤是有保障的。但如果不做合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會存在問題。”他由衷感覺,再做兩年合規,一定能看到明顯成效。
如今,趙國華在一家企業、一個崗位堅守了27年。他說:“我熱愛這個工作,我依然會堅守在這里,因為‘合規來了。”
趙國華覺得,雖然現在很忙,但等合規體系運行成熟后,就會輕松些了。記者問他:“大概是什么時候?”他爽朗一笑,摸摸腦袋:“也許再過幾年吧,我不再掉發的時候。”
(責編惠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