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枝 胡金迪

【摘要】兒童文學翻譯,因其受眾群體的特殊而不同于其他文學作品的翻譯。《小王子》是一部具有廣泛讀者群體的兒童文學著作,該書至今已被翻譯超過五百種語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法國作家圣·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為例,結合兒童本位論,從教育學的相關角度分析兒童文學翻譯。在探討世界兒童觀的形成、對比國內外不同兒童文學的發展狀況以及簡要分析兒童文學發展歷程的基礎上,探究兒童文學翻譯過程中所采用的翻譯策略與技巧。
【關鍵詞】兒童文學;兒童本位論;《小王子》;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7-010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7.034
20世紀4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部《世界人權宣言》的提出,使各國真正從國際法的確立上實現人人平等。到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后期,國際社會在人權平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肯定了世界兒童的地位與權利,國際法的建立與完善,是對兒童權益和福利的保證,也是世界公民思想素質提高的表現,兒童觀正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
“所謂兒童觀,正是人們對兒童的認識和評價的哲學概括和抽象。”[1]1兒童觀的形成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協同作用影響。一個好的兒童觀對當代兒童的發展和教育有積極促進的意義,對兒童早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
兒童本位論,簡言之,就是以兒童為中心。18世紀的法國思想家——盧梭在《愛彌兒》中闡述了他對兒童教育的看法,即: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他認為教育應受兒童天性的指引,以培養自然人為目標。這與封建社會剝奪人的自由與抑制人的天性形成強烈的反差。
一、“兒童文學”與“兒童文學翻譯”
“兒童文學應該是建立在兒童生活和兒童心理基礎之上,為了適應兒童自然的需要,用兒童本位的文字組成的一種文字。”[2]64兒童文學有別于成人文學,首先,兒童文學的受眾群體為兒童;而成人文學的目標對象為成人。再者,兒童文學作品的體裁與結構受兒童心理年齡與學習能力、知識技能的掌握與社會實踐的有限性影響,使得兒童文學的體裁與結構較為簡單和單一。
兒童文學翻譯,是一種基于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實踐活動,所面對的翻譯對象為少年兒童群體。我國現有三億左右的兒童群體,面對龐大數量的兒童讀者,對于兒童文學翻譯的質量把控更需要譯者和社會加以重視。首先,兒童文學因其體裁的特殊性,要求譯者在進行翻譯實踐活動時,要以兒童為第一順位,采取符合兒童說話習慣的譯語風格。其次,兒童文學翻譯要保持原文本的趣味性、色彩性與可接受性,在還原作品風格的基礎上,注重情感的輸出。
(一)西方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
西方兒童文學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史前階段(18世紀以前)、誕生階段(18世紀)、發展階段(19世紀)、黃金時期(20世紀)。《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詩》和《列那狐故事》被視為西方兒童文學的發端。這時期的兒童文學多為民間故事匯總,口口相傳,具有廣泛性。
18世紀的兒童文學開始嶄露頭角,到19世紀便出現了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安徒生童話標志著近代兒童文學的產生,此時的兒童文學開始進入空前發展的階段。20世紀是兒童文學的黃金時期。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征開始大放異彩,題材、形式、風格變化多樣,傳統文學形式與現代傳媒相結合。西方兒童文學的蓬勃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西方兒童文學涌入中國,為我國的兒童文學注入了新鮮的養分。
(二)我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
我國兒童文學的創作發端于20世紀初,以新文化運動為節點,標志著我國兒童文學創作開始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在大眾視野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1966),當代兒童文學創作開始進入黃金時代,兒童文學作家如雨后春筍一般迸發出勃勃生機,如:
1976年后,兒童文學創作進入新時期兒童文學階段。文學形式從單一逐漸走向多元化,開始出現如:革命小說、探索小說、動物小說、成長小說、農村小說、熱鬧派童話、抒情派童話、兒童詩、散文、兒童戲劇等等。從此迎來了我國兒童文學的春天。
(三)我國兒童文學翻譯的發展
新文化運動的展開是使用白話文的新起點,也為兒童文學以更通俗的語言翻譯奠定了基礎,從而促進了兒童文學譯著在我國的傳播。胡適曾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中闡明了自己的觀點,即,“八不”思想,借以批判當時社會殘留的封建愚昧思想,提倡以白話文替代文言文,使白話文成為“中國文學之正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功。我國在兒童文學方面大量借鑒了十月革命后蘇聯在兒童文學創作方面的經驗。并在20世紀中葉,將蘇聯時期的兒童文學作品大量翻譯引入我國,還邀請了專家前來指導。對蘇聯經驗的學習為我國兒童文學翻譯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什么是“兒童本位論”
盧梭在《愛彌兒》中第一次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觀點,即,兒童中心論,也就是后來我們所說的“兒童本位論”的雛形。盧梭對兒童的觀點,直接影響了美國教育家杜威對傳統兒童觀的看法。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正式提出了“兒童中心”的觀點,并主張“……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學的中心從地球轉到太陽一樣的那種革命。這里,兒童變成了太陽,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則圍繞著他們轉動;兒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圍繞著他們而組織起來。”[3]32
“兒童文學必須以兒童為本位,適應兒童心理,服務于兒童;兒童文學必須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為主體,以兒童的心理特征、認識水平、接受能力、精神需要為準繩,使之成為兒童喜愛的文學。”[4]134首先,兒童本位論的應用主要是對譯者主體性的影響。兒童本位論本屬理論性知識,對翻譯人員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而這種無形的指導在兒童文學中的翻譯是如何得以體現的呢?正是一種無形的、內化的情感指導著譯者的翻譯實踐。而這種無形的理論指導的評判依據就是兒童文學的譯作。一部好的兒童文學翻譯作品不僅體現在遣詞造句上,更體現在對原文情感的把握和對兒童讀者的心靈契合上。兒童本位論對譯者的指導主要是使譯者產生一種對兒童讀者的責任感、對兒童文學發展的擔當和對做好兒童文學翻譯的使命感。其次,兒童本位論對翻譯的影響還體現在譯文情感的傳遞上。兒童的閱讀興趣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得以流傳的關鍵,也是兒童文學生命力的象征。一部好的兒童文學作品必然以兒童為中心,在情感上打動了兒童讀者,也必然能夠經久不衰。
三、《小王子》的翻譯策略與技巧
胡顯耀教授在《高級文學翻譯》一書中將文學翻譯做了如下概括:“從內容上講,文學翻譯是對文學作品的語言形式、藝術手法、情節內容、形象意境等的再現;從語言特征上講,文學翻譯作品的語言也應具有想象性、審美性、創造性和抒情性。”[5]4
《小王子》的作者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是一位法國飛行員,同時也是一名作家。這部發行量僅次于《圣經》的經典兒童讀物在2021年迎來了自己的75歲生日。在翻譯這部作品時,譯者應當以兒童為第一順位,以兒童的語言、兒童的思維去翻譯這部兒童文學經典。本文將從兒童本位論的視角,結合兒童文學的特點,分析《小王子》的翻譯策略與技巧。
根據《小王子》的官網數據統計,該書已有6383個翻譯版本,被譯成510多種語言。其中中文譯本從1979年至2021年,多達1121種,由此可見《小王子》在我國的受歡迎程度。本文將基于柳鳴九教授(2011年,外文出版社)和周克希教授(2009年,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譯本進行賞析,簡要探討譯者在兒童本位論視域下的兒童文學翻譯策略與技巧。
(一)巧用修辭,形象突出
原文:But the flower was not satisfied to complete the preparations for her beauty in the shelter of her green chamber.She chose her colors with the greatest care.She adjusted her petals one by one...And after working with all this painstaking precision,she yawned and said:"Ah!I am scarcely awake.I beg that you will excuse me.My petals are still all disarranged..."
柳譯:……那花兒卻老躲在自己的綠色閨房里精心打扮自己。她細心地挑選自己的色彩,從容地穿上彩衣,一瓣一瓣地修飾自己……經過如此精心修飾之后,她一露面就打了一個哈欠說:“啊!我剛剛睡醒……請您原諒……我還沒有梳洗打扮呢……”[6]42
首先,譯者在這句話的翻譯上選擇忠實于原文,將最原本的內容傳達給小讀者。其次,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借用動詞“躲”“挑選”“穿”以及“修飾”等動詞來表現“玫瑰花”的愛美與驕傲的性格特點,使“玫瑰花”的形象更突出,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兒童讀者面前,更能直擊兒童讀者的內心,用詞考究,可見一斑。再者,譯者將“玫瑰花”的動作加以修飾,將英語中的副詞和介詞短語全部在譯文中規整為副詞,使得句式更工整,動作更流暢嫻熟,層次漸漸加深,將“玫瑰花”愛美的形象完整地展現出來。第四,連用了三個我和三個省略號來表示花兒對于這次見面的緊張之情,省略號在這里間接表達了“玫瑰花”當時那種詞不達意、緊張嬌羞的樣子。
柳譯將chamber一詞處理為“閨房”,該詞原指房間。譯者選擇將其譯為“綠色的閨房”,既保留了原文的色彩,也表現出“玫瑰花”的居所是女孩子的閨房,側面烘托出花兒的嬌嫩與愛美。將其譯為“閨房”可以發揮兒童的想象力,讓孩子們自己去想象花兒住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這樣更能調動孩子的想象力。這與杜威提出的經驗中心不謀而合,隨著兒童的成長,他們對花兒的形象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刻。花的形象的描述與兒童經驗的契合,進一步加深了兒童對玫瑰花的形象認知。
(二)善用疊詞,增加趣味
原文:"My flower is ephemeral,"the little prince said to himself,"and she has only four thorns to defend herself against the world.And I have left her on my planet,all alone!"
周譯:“我的花兒是轉瞬即逝的”,小王子想道,“她只有四根刺可以自衛,可以用來抵御這個世界!而我卻丟下她孤零零地在哪兒!”[7]75
譯者在處理“小王子”的心理活動時,交代了花兒生命的短暫與渺小,與世界的永恒與龐大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為翻譯時引起兒童讀者的同理心埋下了伏筆。
首先,周譯將介詞against處理為動詞“抵抗”,足夠凸顯“玫瑰花”所面對的困難是巨大的。這個詞的使用可以引起兒童的同理心,從“小王子”的內心活動直接聯想到“玫瑰花”的處境,設身處地地去為花兒擔憂、著想。這對兒童同理、共情的心理素質教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次,譯者用了“孤零零地”一詞,表現出“小王子”不忍將“玫瑰花”獨自扔在家中,更加凸顯出花兒的孤單,兒童讀者更能感受到“小王子”的不忍心與內疚。采用疊詞更符合兒童的表達習慣,貼近讀者。
(三)增譯補缺,意思完善
原文:"Only the children know what they are looking for,"said the little prince."They waste their time over a rag doll and it becomes very important to them;and if anybody takes it away from them, they cry..."
柳譯:“只有孩子才知道自己要尋找什么”,小王子說,“他們為了用碎布頭做一個玩具娃娃,真舍得花時間。因此,這玩具娃娃就成了他們最珍貴的寶貝,如果被別人拿走,他們就會傷心大哭……”[8]103
在這句話中,譯者采用了增譯的翻譯技巧,增補出布娃娃是用“碎布頭”縫制的。這樣的細節翻譯解釋了后文為什么孩子們將布娃娃視為心愛之物,如果弄丟或是被奪走,便會號啕大哭。這樣增補出細節成分,可以使兒童在閱讀時更有想象力,使他們聯想用碎布頭縫制的布娃娃是什么樣的呢?這與現實生活中父母在商場里買好的成品娃娃形成反差,更便于小讀者們去聯想、想象。
四、總結
結合兒童文學的語言和文本特點,兩位譯者的譯文在整體上都凸顯了以兒童為中心的特點,語言措辭考究,細節處更是體現出譯者對兒童讀者的關心與照顧。在處理兒童文學翻譯時,首先,兒童文學翻譯應做到忠實于原文,準確傳達作者的情感態度和思想價值。其次,兒童文學翻譯的語言要簡潔風趣,使譯文更具吸引力。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時要以兒童為中心,所譯語言要貼合兒童的需求。第三,兒童文學翻譯應做到譯本可接受。
兒童本位論主張“遵循人的天性、培養自然人”,這與孟子的性善論不謀而合。在翻譯兒童文學著作時,還應注意對兒童的教育意義是否積極向上。兒童就像一張白紙,未經雕琢,所以,譯者在接觸兒童文學時,也要發揮積極的主體性作用。
對于外國優秀兒童文學著作的翻譯,譯者應優先考慮歸化的翻譯策略,再選擇合適的翻譯技巧。可以多使用疊詞、擬人、比喻、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也可以截短原文的長難句,使之簡單明快,改變說話節奏,更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譯文應追求語言富有趣味性、人物描寫生動形象、隱含的深層教育意義盡量使其簡單易懂。可以使用擬聲詞模仿傳遞聲音,烘托氣氛;也可以多使用疊詞,更符合兒童的說話習慣。
參考文獻:
[1]郁炳隆,唐再興.兒童文學理論基礎[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
[2]何群,呂家鄉.兒童本位論與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誕生[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06):63-66.
[3]趙祥麟,王承緒編譯.杜威教育論選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32.
[4]馬良春,李福田.中國文學大辭典(第二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134.
[5]何其莘,仲偉合,許鈞,胡顯耀等.高級文學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4.
[6](法)埃克絮佩里(Exupery,S.).小王子:漢法英對照[M].柳鳴九譯.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42-43.
[7](法)圣埃克絮佩里(Saint-Exupéry).小王子:漢法英對照[M].周克希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75-76.
[8](法)埃克絮佩里(Exupery,S.).小王子:漢法英對照[M].柳鳴九譯.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103.
作者簡介:
薛枝,博士,內蒙古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語習得、英語教學、翻譯筆譯實踐。
胡金迪,內蒙古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