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江湖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要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一是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二是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有專家表示,《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為數字中國建設體系化布局提供了綱領性指導,同時對培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推動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進程找準主攻方向。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種技術和工具,目的是服務于人類。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工智能作為人類智慧的補充和延伸,能夠為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和高效。因此,加強對人工智能的研究和發展,探索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人性化的人工智能應用方式和技術手段,才能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和福利。
但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需要更多的管理和引導,要對人工智能的技術和應用進行監督和規范,以確保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人類的福祉產生積極的影響,使其真正成為人類智慧的延伸和補充,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建設制造強國的主攻方向,也是數字經濟的主戰場,推動著我國制造業產業模式、企業形態的轉變,同時輸出智能化的產品,為各行各業提高生產效率。我國在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的基礎上,加快了平臺化、定制化、輕量化服務模式的創新,形成了數字產業新優勢,加速了產業數字化進程。現如今,我國無論是在制造業發展的單截面,還是在整體經濟發展上,都處在一個歷史性的變革點,如何轉變發展方式,在全球化產業鏈中找到新的優勢位置,成為新的命題。
大數據
數據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數量可觀到被稱為“大”的數據意味著我們從數據中獲取見解的方式發生了構造性的轉變。隨著大數據產業鏈的日益完善,我國大數據產業逐漸形成以數據資源型、技術擁有型、應用服務型為主的競爭格局。金融、通信、零售、醫療、交通等傳統行業在大數據的改造下同樣煥發出新的生機,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變革,逐漸向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
大數據正在和其他新技術如云計算、AI等一同推動著世界朝著更細致、更具體的方向發展,同樣也被我國賦予戰略資源的地位。
算力芯片
2023年一季度,現象級產品ChatGPT對話式人工智能機器人火爆全球,其背后所需的硬件技術算力芯片的相關消息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近幾年,受美國等國家的芯片技術封鎖,我國算力芯片行業也在加速突破技術難點。雖然國內廠商的芯片水平相比英偉達的A100和H100還存在差距,但隨著技術、資金、政策的不斷投入,差距在逐漸縮小。當然,要縮短差距,除了資金、人力等的高密集投入外,還需要技術的快速更迭和架構創新,當技術更迭速度和架構實現原始創新達到一定程度,產業的健康發展和先進技術的獲得將更容易實現。
區塊鏈
技術方面,區塊鏈技術將不斷發展和完善,例如更高的性能、更好的隱私保護、更智能的合約等,也將與其他技術如AI、物聯網、大數據等結合,實現更多的應用場景;市場方面,區塊鏈市場將繼續擴大,涉及數字貨幣、供應鏈金融、物聯網、數字身份認證、版權保護等多個領域,但是也會面臨更多的競爭和合作,例如公有鏈和私有鏈、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等;政策方面,政府將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監管和支持,例如加強數字貨幣的監管、推動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建立數字身份認證體系等,同時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安全和隱私保護。總之,區塊鏈的發展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過程,區塊鏈技術的未來正以“區塊鏈+”的廣度深入融合各行業領域,推動建立以區塊鏈為核心的生態,最終成為新興產業中的重要一支。
儲能產業
如果說2021年,我國儲能產業的政策體系初步建立,儲能市場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規模化發展階段,那么2022年,在政策加碼和市場需求的雙重紅利下,儲能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2022年,我國國家和地方層面共出臺了600多項儲能相關政策,涵蓋儲能規劃、市場機制、技術研發、安全規范等領域。目前,我國供應了全球90%的應急儲能產品,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便攜式儲能生產國和出口國。
特高壓
特高壓輸電具有輸電容量大、距離遠、損耗低、占地少的特點,在能源優化配置中起到了主導作用。當前我國的特高壓網絡不僅解決了西電東輸的難題,還為西部資源大開發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也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電力輸出創造了可能性。在“雙碳”背景下,國家正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物聯網
物聯網被視為繼移動互聯網之后的科技革命,其核心思想是把實物連入網絡,最終實現物與物之間、人與物之間的全面信息交互。除了在技術方面的優勢,與人類對話的智能音箱、能感應人體的智能燈具、自動導航的掃地機器人、遠程控制的智能插排……各式各樣的物聯網設備將顛覆人們之前的生活。隨著技術的廣泛深入,在消費互聯網之外,物聯網+教育、醫療、出行等各種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萬物互聯的新時代即將開啟。
經過多年的持續滲透,物聯網技術已經逐漸應用到智慧工業、智慧農業、智慧酒旅、智慧養老、智慧零售、智慧能源、智慧交通出行等眾多領域,不僅為企業降本增效送去良方,更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多樣化、品質化。
工業互聯網
在2022年一季度,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首次突破了萬億大關,工業互聯網已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45個國民經濟大類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特別是“5G+工業互聯網”正在向生產控制環節加速延伸,全國“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總數達到了2400個。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和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基礎設施、新型應用模式、全新工業生態,逐漸成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
數字中國已按下加速鍵
過去一年,物聯網、智能制造、算力芯片、工業互聯網、元宇宙、人工智能等熱點異彩紛呈。在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數字經濟”于今年已經是第六次出現,同時在全國兩會上,更有超過50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和提案,涉及了“數字經濟”“數字化”。數字化是未來經濟最大的一個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