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魂

博物館正在變得越來越數字化
疫情時代,人們參觀博物館的時間和方式受到種種限制,很多博物館主動或被動地開始思考如何與游客建立新的聯系,因此,數字化博物館的方式開始急速普及。從擴展現實到社交媒體和在線內容,各大博物館正在利用一切手段與潛在的支持者建立聯系,無論他們身在何處。
其實早在2016年,國家文物局協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就發布了《“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計劃中提出“鼓勵文物數字化展示利用,鼓勵有條件的文物博物館開展智慧博物館工作”。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
過去,人們只能透過玻璃罩觀看博物館里的展品,而數字化的博物館可以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展品的魅力,例如觀眾可以通過自己的虛擬形象試穿一件古裝,查看自己在古代背景中是什么樣子。
博物館的數字化能夠重建博物館的整體環境或者場景,XR空間可以讓觀眾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探索藏品的歷史背景,還能夠添加語音、文本、視頻等一系列不同格式的背景信息,使參觀者的體驗更具教育意義。利用3D、VR、AR、3D等數字技術,以現實場景為基礎,構建出三維立體的虛擬環境,為博物館打開了一扇通往數字化、智慧化的大門。
文化軟實力的比拼,繞不開硬核技術的比拼,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嘗試以新技術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博物館藏品的數字化為博物館發展方式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和可能性,可以與觀眾建立聯系并展示作品,讓博物館全面走進大眾視野。
文創經濟與文創IPO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收入和文化消費能力的提升,文化展覽的參觀人次規模增長明顯,其中年輕群體的參觀數量呈上升趨勢。據攜程數據顯示,2022年1—5月,“Z世代”預訂博物館訂單的占比達25%,而搜索博物館的人群中,“95后”占據了近30%的份額。
年輕人愿意舍棄喧囂,花時間和精力走入靜謐的博物館,正在成為一種常態。隨著喜好多元文化的年輕人變多,各個博物館也試圖將各種文物包裝成“IP”并制作成文創產品,助力文化“出圈”。
其中最為火爆的,當是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的淘寶文創店擁有近900萬的粉絲,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曾公開說,2017年故宮文創的銷售收入達15億元。從2016年開始,故宮博物院陸續出品了《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新了!故宮》《紫禁城》等文化類綜藝和紀錄片節目,通過線上傳播吸引了無數人關注,創造出傳統博物館宣傳方式上一種年輕化的全新表達。
同樣的,通過品牌聯名是博物館“出圈”的另一種方式,如敦煌研究院陸續與騰訊聯合推出國產動漫作品《敦煌動畫劇》,與《王者榮耀》合作,將飛天壁畫元素融進英雄飛天皮膚,下載量超過400萬,針對莫高窟的古曲譜,聯動QQ音樂面向大眾發動征集大賽,讓年輕人一起用全新的音樂形式演繹傳統的古樂曲,甚至還利用白酒、服飾、運動鞋、護膚品、信用卡、汽車等進行品牌聯名,真正將敦煌文化元素根植于日常生活中。
隨著國潮的興起,我國豐富的文學歷史和藝術遺產在國潮運動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很多博物館和國貨品牌都推出了獨特的文物聯名產品,例如三星堆博物館與原色波塔合作,以四川青銅器時代出土的文物為靈感設計了一整套彩妝產品,深受年輕人群體的喜愛。
結語
由于內容創作成本高、經營回報周期長等因素,文化產業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業,借助互聯網和數字技術讓博物館一步步深入大眾視野,是新時期博物館的發展道路。博物館自身要不斷精進,以多樣化的展陳形式深度詮釋文物價值和意義,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