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思勤
“廖老師,你們班的音樂課我實在上不下去了!”這是音樂老師王老師的抱怨。她二十來歲,第一年參加工作。
“廖老師,你把音樂課搶過來吧!我們不想上王老師的課了!”這是課后學生在我耳邊七嘴八舌的“建議”。他們十一二歲,小學最后一學期。
一邊是年輕氣盛的新教師,一邊是個性張揚的“10后”,當“針尖兒”對上了“麥芒兒”,如何讓教師平心靜氣地開展音樂教學,如何讓學生靜下心來上課,成了亟須解決的問題。
對學生說:吾日三省吾身
又一次“師生大戰”后,學生找到了我。“廖老師,音樂老師要求我們全班同學抄寫作業!”“我都沒有說話,憑什么也要受罰?”……
聽著他們的話,我并未多說什么,只是帶著他們一起回到教室。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我問了幾個問題:“第一,音樂老師是在什么情況下懲罰大家的?第二,當時你們的課堂狀態如何?第三,如果你是老師,看到這樣的課堂,有何想法?”原本嘈雜的教室安靜下來,同學們逐漸冷靜下來思考。
“老師,音樂老師講的欣賞課實在沒意思,我聽著聽著就睡著了。”
“老師,我和小譚幾個人應該是‘罪魁禍首。我們覺得這節音樂欣賞課很無聊,就一直在討論明天研學的事情,王老師提醒了我們好幾次。”小明幾個人拉拉扯扯地站起來“自首”。
“就是他們幾個惹音樂老師生氣了,我和悅悅雖然沒說話,但是在做數學作業,沒有好好聽講。”最先告狀的小紅說。
……
“看來,剛才的那節音樂課大家都沒怎么聽啊!罰抄的內容是什么?多嗎?”
班長小軒站起來說:“老師,我已經抄完了!一共有6個樂器名稱,每個抄10遍,很快的!”
“喲,這么快就接受完懲罰了?”聽著我的調侃,同學們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廖老師,其實我上節課聽得還挺認真的,不過咱們班是一個集體,大多數人確實都沒有遵守課堂紀律,接受懲罰也是應該的。”
聽完班長的話,同學們若有所思。慢慢地,大家都拿起了筆,靜心抄寫。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吾日三省吾身”幾個大字。
作為班主任,若我一味地“護犢子”,只會讓學生對音樂教師產生更強烈的抵觸情緒,此時,不妨詳細詢問事情的經過,在學生情緒穩定之后,進一步引導他們自我反思。在平等的交流中,我不僅可以充分發揮調解人的作用,還能夠較好地維護學生和音樂教師的尊嚴。
對老師說:攻心為上
為什么學生會頻繁和音樂教師發生沖突?帶著這樣的困惑,我來到了王老師的辦公室。
“王老師,關于今天罰抄的事情,我想跟你……”我的話還沒說完,王老師就打斷了我:“他們還‘惡人先告狀了?我是一開始就讓他們罰抄的嗎?還不是他們在課上一直說話,怎么說都不聽!再說了,就幾個樂器的名稱,幾分鐘就抄完了!”
看著怒氣沖沖的王老師,我沉默了幾秒。看來,不僅是學生,科任教師也有一肚子的負面情緒。作為班主任,此時我的關注點不再是解決這一次罰抄沖突,而是要盡快解開王老師的心結。
“王老師,剛剛在教室里,他們經過反思,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愿意接受懲罰。”我笑著說。
“哦,那我錯怪他們了。不過,廖老師,你們班的音樂課確實很難上啊!學生根本就不聽,不是覺得沒意思,就是覺得學不學無所謂。”她一臉苦惱。
“不應該啊,我看他們平常挺喜歡唱歌的,流行歌曲信手拈來,有時候課間還要我給他們放音樂聽呢!”
聽了我的話,王老師很疑惑:“還有這回事?那他們怎么會不喜歡上音樂課呢?”
是呀!為什么我眼中學生對待音樂的態度與王老師感受到的完全不同呢?為了解開這個困惑,我再次回到了學生中間。
“你們為什么不喜歡上音樂課?”
“老師,音樂課本上的歌曲太老了,一點都不酷。”
“老師,我們都六年級了,最近成績不理想,學習壓力好大。”
“老師,我只喜歡唱歌,不喜歡學樂理知識。”
“老師,音樂老師太古板了,總是讓我們按照她的意思去做,做好了又沒有獎勵。”
“老師,音樂老師總在其他老師面前批評我們,我覺得我們班挺好的。”
……
我這才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并將這些話轉達給王老師。
“廖老師,我真沒想到學生心里有這么多想法,那你說我現在該怎么辦啊?”聽了我的反饋,年輕的王老師著急了。
“六年級的學生現在確實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王老師,你能不能調整一下音樂課的教學內容,適當講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曲目。當他們表現不錯時,適時地給予肯定和獎勵。當然,如果他們做得不好,也可以小懲大誡,比如給大家唱個歌!我知道你古箏彈得非常棒,有時間也可以給他們露一手。畢竟,上兵伐謀,攻心為上!”我建議。
當科任教師和學生之間發生了沖突,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施加積極影響,在維護科任教師的同時,充分考慮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為雙方架起溝通的橋梁。
對自己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又是一節音樂課,我悄悄地站在教室的后門。
“噔……”音樂聲響起,學生熟悉的《孤勇者》旋律在教室里回蕩。部分同學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并隨著旋律小聲哼唱著。
看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喜歡音樂嘛!看著王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點滴互動,我決定再接再厲——和王老師“唱雙簧”。
“五一”收假后,我對學生說:“前幾天小長假,咱們班有不少同學外出旅游了,今天我給大家拓展一篇文言文——《岳陽樓記》。”片段講解完后,我故意布置了背誦任務,教室里“哀嚎”一片。
“廖老師,這可是九年級的課文,太難了!”
“大家可以找音樂王老師幫忙,要知道,這篇文章還可以唱出來呢!”聽了我的建議,同學們眼前一亮,幾名大膽的同學直沖王老師的辦公室。
“王老師,救命!你知道《岳陽樓記》怎么唱嗎?能教教我們嗎?”
“當然可以,下節課吧!”心知肚明的王老師爽快地答應了。
又是一節音樂課,我依舊站在教室的后門。
“王老師,今天教我們唱《岳陽樓記》吧!還有2天廖老師就要抽查了!”
“好啊!咱們今天就學《岳陽樓記》。”
“王老師萬歲!”聽著學生的歡呼聲,王老師頗受震撼。
40分鐘悄然而過,據課后王老師的反饋,同學們在課堂上非常有激情,在她的指導下反復練習,讓她非常有成就感。
慢慢地,學生開始和王老師親近起來,他們嘗試和王老師一起商量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也愿意聽從她的課堂指令。而王老師也慢慢放下了對同學們的成見,有時還會貼心地準備一顆糖果、一場電影等。
如今,我再也沒有聽到音樂老師和同學們相互吐槽了,再也不用在音樂課時“坐鎮”教室了,一切都不一樣了!
當科任教師和學生發生沖突時,無論是偶然的,還是深埋已久的矛盾,班主任都有責任積極主動解決。站在溝通的橋梁上,班主任一方面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引導學生“三省吾身”,理解科任教師;另一方面也要勤于溝通,讓科任教師盡可能理解學生,投其所好,贏得學生的尊重。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附屬萬科金色城市小學)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