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 王碧
摘 要:地理實踐力應是學生通過地理學習獲得的必備行動能力和意志品質。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知識講解、輕能力和品質培養的現象。依托四川敘永羅漢林景區,通過設計定向越野活動,融入地理觀察、地理考察、地理數據測量等實踐活動。實踐結果表明,在真實的自然環境下,學生通過“做中學”,能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養成樂于合作、勇于克服困難的品質。
關鍵詞:地理實踐力;定向越野;問題設計;評價標準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3)07-0016-04
地理實踐力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是學生在地理實驗、社會調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力和意志品質[1]。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過程是促進學生將所學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過程,能引導學生樹立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課程理念。《2016年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指出:地理學科的教學,室內教育和室外教育在時間分配上應旗鼓相當,不偏不倚,但當前的地理教學仍是以室內教學為主,甚至是室內教學一枝獨秀。定向越野(Foot-Orienteering)又稱徒步定向運動,是指運動員憑借對地圖的識別和使用能力,依據組織者預先設計的圖上路線和一定的運動規則,借助于指北針,以最短的時間依次到達圖上所標示的各個點標,從而跑完全程到達終點的野外運動。[2]將學生的野外考察和定向越野活動相融合,不僅可體現地理實踐活動本身所具備的實踐性、區域性、真實性,還可增加地理實踐過程中的競技性、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地理實踐的積極性,助力學生地理實踐力素養的形成。
一、定向越野活動選點
羅漢林景區位于四川省敘永縣分水鎮西北部,具有自然資源獨特性、交通便利性、場地安全性、地理理論知識可實踐性四大優勢。羅漢林峰巒重疊,嶺谷相間,山脈自云貴邊境分六支向縣內延伸,擁有大小山峰148座,其中梁子主峰海拔1 902米,為瀘州市海拔最高點,被稱為“瀘州之巔”。河流隨山勢呈羽狀分布,形成赤水河、永寧河兩大水系,蜿蜒注入長江。羅漢林森林覆蓋率達98%,盛產筇竹,是西南地區特有竹種[3]。羅漢林景區距離瀘州城區車程(自駕)約170千米,距云南省威信縣城25千米,距敘永縣城約60千米,均有高速公路連通(圖1),景區內有羅漢林景觀大道貫通各個景點。羅漢林景區自2020年3月動工建設開始,轄區分管部門就多次到該區域開展安全培訓工作,檢查安全設施的數量、質量、實用性,自2022年1月1日部分區域投入使用至今,羅漢林景區累計接待游客約200萬人次,無安全事故發生。羅漢林景區獨特的地理資源為學生將課堂所學的“辨別方向、比例尺、地形類型、地形部位、氣溫變化規律”等理論知識應用于地理實踐提供了良好基礎。
[
二、定向越野活動方案設計
1.前期準備
要實現通過定向越野活動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目標,精準的前期準備工作至關重要,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
(1)教師準備
教師確定實踐區域。在地理空間數據云平臺下載30 m精度的DEM數據,利用地理信息軟件(LSV、Global Mapper、Surfer)制作實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圖2)。梳理學生順利完成定向越野實踐活動所涉及的理論知識,根據學校現有地理教師數量、不同年級學生知識儲備情況以及學生目前所具備的地理實踐力水平,確定活動對象和人數(初三學生40人),告知學生活動地點,并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5人,分為8組)。確定蘊含學生當前所學地理知識并能體現和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打卡賽點,制作“問題二維碼”。準備野外地理數據測量儀器(水銀測壓計、溫度計、GPS),設計比賽細則、評價標準,制定緊急救援預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學生準備
學生查閱實踐基地資源概況,復習、梳理理論知識(方向判讀、比例尺、地形類型、地形部位、地勢特征、氣溫垂直變化規律)以及學習水銀測壓計、溫度計、手持GPS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下載地圖軟件LSV,帶上野外記錄的筆和本,準備防曬裝備以及其他自身需要的特殊物品。
2.具體實施過程
(1)賽前進行安全教育,分發急救藥品,安排各組隨行教師
羅漢林景區屬于山地地形,植被覆蓋率高達98%,竹林茂密,竹根盤根錯節,容易導致滑墜、絆倒等意外傷害。在越野比賽開始前,由專業的指導教師帶領學生賽前熱身,強調科學跑跳,告知越野賽時長不超過3小時(評分標準和各組所用時長、任務完成度呈正相關),并分發用于處理簡單意外傷害的急救藥品(醫用酒精、創口貼、云南白藥膏等)。
(2)賽中參照越野手冊,完成越野任務,落實地理實踐力培養目標
此次定向越野活動,以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為核心,具體實踐活動分為三大類。
1觀察繪圖類。
【活動目標】學生能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準確判斷地形類型和方向;學生通過定位和路線制定任務能熟練使用LSV軟件的地圖呈現、路線測量等相關功能;學生通過地圖繪制任務能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比例尺,同時鍛煉自身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活動設計】根據景區實際情況設計活動如下。
活動1:填寫比賽區域地形類型。學生到達羅漢林觀測點,觀察羅漢林實際地表形態,并利用GPS測量羅漢林的海拔,結合課堂所學的五種地形類型劃分依據,在“越野實踐任務單”上填寫比賽區域地形類型。
活動2:定位羅漢林主峰。學生利用LSV軟件,搜索“瀘州之巔羅漢林”,在結果中將比例尺調到合適的大小,繪制區域的范圍,加載等高線信息,仔細觀察,確定羅漢林主峰楊龍灣梁子所在位置,并在“羅漢林景區等高線地形圖”上準確地用圖例標注,同時用“Z1”表示。
活動3:繪制比賽路線。學生利用LSV繪制出從起點Q1到終點Z1的已有道路,結合等高線地形圖,標注出該小組認為合適的從Q1到Z1的其他路線,并從長度、坡度等方面對不同路線進行對比,選出最合適的比賽路線。
活動4:繪制游覽指示圖。學生選擇合適的比賽路線,根據出圖成果要求,將在越野途中所見的地理事物標注在圖中的正確位置,到達終點Z1后,整理手中地圖上的地理信息,繪制一幅“羅漢林景區游覽指示圖”,比例尺大小、地理事物詳略程度、圖幅大小(在不超過所給紙張范圍的前提下)由小組自行探究決定,此圖要能為初次到該景區旅游的游客提供有效參考信息,圖3為預期成果之一。
2分析評價類。
【活動目標】通過定位打卡賽點,學生能真實感受地形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通過氣壓、氣溫、海拔等數據的測量,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養成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思辨精神;通過實地調查分析,使學生切身體會到自然環境對區域產業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活動設計】依據實踐線路情況設計活動如下。
活動1:確定打卡賽點。根據實地觀察,結合等高線地形圖,分析判斷打卡賽點1(露營基地)、打卡賽點2(凸透鏡安置點)、打卡賽點3(滑雪場)、打卡賽點4(河流流經地)的位置,做好標注,小組成員自主確定打卡順序、方向、路線并計算出從起點Q1到各賽點的實地距離,共同前往。判斷正確的小組可看見教師賽前掛好的“問題二維碼”,學生掃描二維碼,可看見到訪成功的通知,從而獲得開始答題的權限及問題提示。
活動2:測量數據,探究原因。小組成員到達羅漢林主峰后,根據實地觀察,結合等高線地形圖、指北針,判斷羅漢林主峰的山脈走向、該區域河流流向,并利用水銀測壓計、溫度計、GPS測量并記錄主峰的氣壓、氣溫、海拔,根據三者的數值,結合教師給出的瀘州市區氣壓、氣溫、海拔等數據,判斷三者間的相互變化關系,進而分析羅漢林景區成為瀘州市避暑勝地的原因。
活動3:探究羅漢竹生長環境。羅漢林因盛產一種叫“羅漢竹”的竹子(又稱筇竹)而得名,羅漢竹適合生長在夏季氣候溫和、雨量豐富、云霧濃厚、空氣溫度相對大,冬季寒冷的地區。各小組辨認羅漢竹,并分析該地盛產羅漢竹的原因。
3發展措施類。
【活動目標】學生通過實地考察、體驗,能發現區域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因地制宜理念為指導,以實現人地協調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為目標,提出有利于羅漢林景區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措施。
【活動設計】羅漢林可持續發展小調研。各小組有2.5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通過小組成員的觀察、調查、體驗和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羅漢林景區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羅漢林交通、餐飲、娛樂設施、特色資源開發、游客旅游體驗、生態環境保護等)。針對羅漢林存在的問題,從因地制宜的角度提出羅漢林景區實現小區域經濟、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科學且可行措施。
3.賽后及時組織教師評價,促進學生地理實踐力發展
對學生而言,可通過及時的活動評價得到活動成果的反饋信息,明確自己在地理實踐活動中的優勢與劣勢,從而制定改進措施。對教師而言,可及時發現學生在地理實踐活動中的長處與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能更加有的放矢地針對實際學情進行教學設計,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此次地理實踐活動主要以發展性原則和指導性原則為依據,以觀察法和測驗法為主要評價方法,目的在于通過活動評價,界定學生當前所具備的地理實踐力水平,為制定提高學生地理實踐能力水平的方案提供參考。從繪圖、地理定位、數據測量及分析、提出問題及發展對策等方面設計評價標準[4](表1~表4)。
三、定向越野活動設計與實施應注意的問題
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四大核心素養的定義,野外活動包括了地理考察、地理調查等體現和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方法,將定向越野融入地理野外活動,豐富了地理野外活動的形式,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有效途徑。地理教師可從實踐知識、實踐技能、實踐品質三個維度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水平。[5]此活動方案在設計上采用“1+3+3”模式,通過一種活動形式,劃分三個活動階段,融入三種地理實踐力培養方法,整個方案邏輯性強、結構完整,具有創新性、可實踐性的特點。其中,問題設計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水平劃分”為參考,通過實地“踩點”,結合準初三學生地理知識儲備現狀和地理實踐力發展需求完成。時間留白設計主要考慮不同小組、不同學生實際情況存在差異,固定又靈活的時間安排可讓學生的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各小組成員可真正地思考與交流,實現研學旅行的目的。表現性評價和紙筆測驗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既能夠真實反映學生實踐能力,又能通過文字闡述檢測學生指導實踐的思維過程。各組安排教師隨行的設計,可監督學生的越野活動過程是否符合要求,評價學生地理儀器使用是否準確和規范,制止學生活動過程中的危險選擇,最大程度保證公平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余亞武,章宏.定向越野教學中三種能力培養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S1):446-450.
[3] 敘永縣林業局.瀘州海拔最高點——羅漢林[EB/OL]. (2010-08-19)[2023-02-21].http://lyj.luzhou.gov.cn/lyzt/lqfg/content_133375.
[4] 張鵬韜,高翠微,王民.國際奧賽野外題評分標準對地理實踐力評價的啟示[J].地理教學,2020(11):48-54,64.
[5] 林國勝,高英俊.利用定向運動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以廣東省中山市第二中學開展定向運動實踐為例[J].地理教育,2022(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