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丹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因心血管疾病或者其他疾病累及到心臟而使心臟結構發生改變,影響到其正常的收縮與舒張功能,導致的心臟功能下降。早期的心力衰竭很難被發現,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明顯的臨床表現。
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將心衰分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絕大多數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開始,而后繼發右心衰竭,逐漸發展到全心衰竭。左心衰竭的臨床表現主要以肺循環淤血、左心排血功能減低所引起的表現為主,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勞動時加重,休息后可緩解,隨著病情的發展,一些患者在夜間會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可伴有心源性哮喘;由于肺泡壁及支氣管黏膜淤血導致產生漿液性漏出液,引起患者出現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的癥狀;由于左心排血功能降低,患者常常會出現疲乏無力、心悸等癥狀。右心衰竭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由體循環靜脈淤血導致的,比如胃腸道淤血會導致患者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肝臟出現淤血、腫大;還可有水腫、胸水、腹水等表現。全心衰竭可同時具有左、右心衰的臨床表現,見于心臟病晚期,病情危重。
心衰患者需要積極采取綜合治療措施,以緩解臨床癥狀、維護重要臟器功能、延緩疾病進展、改善長期預后、降低病死率及住院率,并盡可能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患者除了要遵醫囑治療,日常護理工作也十分重要。
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過度勞累及情緒波動等,對于各種可能誘發疾病發作的因素要積極規避。
其次,做到充分休息。休息是減輕心臟負荷的重要方法,患者可以根據心功能情況選擇休息的方式和時間,心功能Ⅰ級患者要避免重體力活動;心功能Ⅱ級患者要適當增加午睡及夜間睡眠時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有利于下肢水腫的消退;心功能Ⅲ級的患者以臥床休息為主,患者可以自行下床進行大小便等活動;心功能Ⅳ級的患者要絕對臥床休息,自理活動需由他人進行協助,喘憋嚴重時應及時吸氧。臥床的患者要加強體位的護理,并注意防范褥瘡,鼓勵患者經常變換體位,避免長時間壓迫一個位置形成褥瘡或水腫。每日在床上可以進行深呼吸和下肢活動,以防止出現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及肌肉萎縮等并發癥。
病情好轉后,心衰患者應逐漸增加活動量。長期臥床的患者,如病情穩定可適當圍著床邊進行簡單的活動,然后是室內,再到室外,循序漸進的進行鍛煉活動,根據病情制定活動的時間和頻率。切記,心衰患者不可做劇烈的活動,也不可做重體力勞動。
患者要遵醫囑用藥,切忌擅自更改藥量,并注意加強用藥護理。如服用洋地黃前應先數脈搏,若脈搏<60次/分或出現其他心律失常時應暫停服藥,及時就診,以防止藥物中毒;使用利尿劑的患者,要注意觀察每日尿量,監測血清電解質變化,避免出現低鉀、低鈉的情況。
飲食方面,心衰患者日常宜少食多餐,選擇清淡、易消化、高營養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品;減少膽固醇和油脂的攝入,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不得超過300mg;控制每天鹽的攝入量,輕度心衰患者每日不得超過3g,重度心衰患者每日不得超過1g;心衰患者應該根據自己的尿量適當飲水,尤其不可短時間內大量飲水,否則容易加重心臟負荷,使病情惡化。